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昆玉市初二上学期一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七大”

C. 中共“八大”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以下不属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成员的是(   )

A. 姚文元   B. 林彪   C. 江青   D. 王洪文

3、表格是我国安徽省凤阳县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B.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实行

C.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4、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以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5、“数日后,一匹快马向承德避暑山庄飞驰,恭亲王奕䜣向咸丰帝报告了‘花园”被烧的消息……”与这则消息相关的战争给当时的中国带来的变化有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圆明园变成了断壁残垣

③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向内地发展 ④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19世纪末的状元张謇说:“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朽。”他遗留的“一二有用事业”是(  )

A. 江南制造总局

B. 福州船政局

C. 大生纱厂

D. 湖北织布局

7、19世纪末的上海,走在大众传媒的前列。当时上海的(  )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A.《民报》

B.《国闻报》

C.《申报》

D.《时务报》

8、《清史稿》记载:光绪二十年(1894年)夏,日侵朝,世昌乘致远……战既酣,致远弹将罄,世昌誓死敌。该史料记载的英雄人物是

A.戚继光 B.关天培 C.丁汝昌 D.邓世昌

9、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其中①②处应该是

A.金田起义、天京事变

B.定都天京、天京陷落

C.永安建制、天京事变

D.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10、康有为上书光绪帝,指出形势迫在眉睫,如果再不变法,不但国亡民危,就是皇帝想做老百姓都要做不成了。…据此,光绪帝接见康有为,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这场变法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公车上书

B.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C.戊戌政变

D.维新派创办《时务报》

11、道光帝接受林则徐严禁鸦片的主张,最根本的原因是

A. 害怕数十年后中原无御敌之兵,无充饷之银

B. 为了扭转对英贸易逆差

C. 林则徐上书言辞恳切

D. 为了维护广大百姓的利益

12、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

13、有一支英雄的部队,它还没有宣布成立就参加了开国大典的阅兵,刚成立就在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战争中打出了自己的威风。这支“部队”与“战争”分别是(       

A.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辽沈战役

B.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渡江战役

C.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抗美援朝

D.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解放台湾

14、历史大戏《台湾•1895》曾在央视一套热播,剧中饰演的李鸿章在1874年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被笑指犯下了低级的历史错误。这是因为

A.剧中人物与李鸿章在形象上差异很大

B.李鸿章没有经历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圆明园是甲午中日战争后被日军所烧

D.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5、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经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上述谈话内容表明蒋介石

A.要抗击日本侵略者 B.表示要妥协、退让

C.要寻求美国的援助 D.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16、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这一思想

A.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B.与维新派的政治目标一致

C.继承了洋务派的救国理念

D.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17、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

A. 戊戌变法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北伐战争

18、有人说“辛亥革命在一片欢呼声中失败了”,你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依据是(     

A.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B.袁世凯逼迫宣统帝退位

C.资产阶级太软弱

D.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9、孙中山号召兴师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不到两个月“二次革命”失败,其失败的客观原因是

A.北洋军阀力量强大

B.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

C.国民党力量涣散

D.孙中山不在国内

20、1894年西方报刊发表评论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此评论是针对的是

A.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 B.甲午中日战争中对旅顺居民的大屠杀

C.日本占领中国香港 D.日本伙同西方列强火烧圆明园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他严守潜伏纪律,不幸被大火吞噬,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22、从历史分期上看,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历史发展的阶段上看,______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______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24、列举题

(1)面对侵略与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与之相关的人物

①他铮铮铁骨、一身正气,虎门销烟显示了他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发表《变法通议》的维新派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他率领的独立团所向披靡,屡破强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面对西北边疆危机,他力主收复新疆,“尺寸不可让”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创作《黄河大合唱》,发出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吼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每小题1分,共6分)

①标志着中国近代历史开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力的宣扬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1936年标志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解放战争时期,截断了东北敌军的退路,形成关门打狗的局面战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新中国成立后,奉行________________外交政策;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________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6、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标志是 ______

27、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____;长征结束的标志是红军三大主力在____会师

28、____________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标志着中华民国的诞生;____________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9、请列举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名称及建立地点。

30、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答案。

(1)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重要战役——

(2)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4)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回答下列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问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什么?

(2)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谁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2、写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间。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33、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光辉历程。根据提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哪项基本政治制度得到初步确立?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我国确立了怎样的根本政治制度?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请从政治、思想两方面的内容加以说明。

(3)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而诞生了哪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举出两例即可)

(4)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挫折,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请列举三例。

(5)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改革开放后,我国民众的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请从衣、食、住方面加以说明。(从两个方面说明即可)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建设新生政权作出了一系列的努力。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                 ② “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③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④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A.③①④②

B.③④②①

C.④①②③

D.④③②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