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希腊的一部世界文学名著,再现了古希腊的社会图景,成为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这部作品是
A.《十二铜表法》
B.《天方夜谭》
C.《荷马史诗》
D.《神曲》
2、进一步刺激了西方列强于19世纪末,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3、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B.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C.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了国家主人 D.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包括 ①剪发辫,易风俗②改称谓,废跪拜③禁缠足,倡女权④废科举,办新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下列侵华战争中,攻入清朝都城的是(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②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6、2022年北京冬奥会圣火的点火方式颠覆百年未有,奥运火炬置于大雪花中央,由火炬手点燃“微火”火炬,奥运火炬从原来的“大火”变“微火”,北京冬奥会点火方式体现了以下哪一发展理念( )
A.协调
B.开放
C.绿色
D.共享
7、与下图凭证相关的史实是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D.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8、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关系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成果的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平型关大捷
D.签署《双十协定》
9、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根本原因是
A.协议关税使外国商品入侵
B.割地破坏了中国的统一
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中国社会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10、《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这里的“夷狄”是指
A. 英国侵略者
B. 英法联军
C. 日本侵略者
D. 八国联军
11、“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木车推出来的。”这体现出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是( )
A.人民群众的支持
B.国民党军队的装备先进
C.抗日战争的正义性
D.国民党将领的错误指挥
12、下图是签订某条约的相关史实,“某条约”应是
A.《瑷珲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南京条约》
13、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会议上强调指出,“……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该制度确定于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是我国政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跨越与伟大创造。这个制度是(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4、从义和团运动和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得出的相同教训是
A.盲目排外只能招致外国侵略加剧
B.单靠一个阶级的力量不能取得革命胜利
C.城市中心论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D.社会主义不适应中国国情
15、抗日战争中,中国抗击了日本陆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和海军总兵力的近三分之一,中国军队歼灭的日军达150余万,约占日军在二战中伤亡人数的70%。这主要说明
A.中国抗战持续的时间最长
B.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东方主战场
C.中国抗战得到了国际支援
D.中国军队战斗力得到迅速提升
16、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的学堂是( )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北洋水师学堂
D.清华大学
17、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表明( )
A.美国取得了在华势力的优势
B.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瓜分完毕
C.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形成了
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8、《毛泽东选集》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是指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北伐胜利进军
C.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D.实现全国统一
19、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占国民收入的92.9﹪。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占据主导地位,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由于( )
A.执行了一五计划
B.实施了三大改造
C.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了改革开放
20、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大西洋沿岸经济繁荣
B.基督教思想的传播
C.进化论和相对论诞生
D.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21、开辟了中国经济近代化道路的运动是:_____。
22、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倾向革命的湖北_______。
2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经历了由________、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24、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是中日甲午战争中(____________)全军覆没,(__________)失败。
25、《_____________》使英国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等,《_____________》使外国商船和军舰获得了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26、______________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__________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7、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先后提出了____和_____的口号。
28、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人物名称。
(1)领导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
(2)创建中国同盟会的是——
(3)秋收起义领导人——
29、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遭遇了外国列强的一次次侵略,同时,先进的中国人也对中国近代化进行了一次次的探索。请结合课本相关内容,完成表格。
探索活动 | 代表人物(只写一人) | 思想、口号等 |
| 李鸿章等 |
|
|
| 维新变法思想 |
辛亥革命 |
|
|
| 陈独秀等 |
|
30、甲午海战中为国捐躯的致远舰管带是________,近代率领湖广子弟收复新疆的是________。
31、列举对外开放的格局
32、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直接关系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也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走向。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正在以“国共关系及其历史启示”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现在请你也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吧:
(1)国共两党曾两度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哪一年实现的?实现的标志是什么?
(2)两党第一次合作以后,为培养革命骨干,进行了什么重大活动?有什么意义?
(3)1926年—1927年,国共两党又联手进行了什么重大军事活动?取得了什么重大成果?
(4)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是在哪一历史时期?哪一事件揭开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序幕?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国共第二次合作取得的最重大成果是什么?
(5)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分裂,这两次分裂造成了什么相同的后果?
(6)通过以上探究,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3、问答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党和政府先后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写出三件即可)
(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是什么?政策又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受命于钦差大臣,后赴广东虎门销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摘编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 该条约签订以后,台湾人民纷纷表示“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坚决反对割让台湾。爱国志士徐骧等人组织义军,与刘永福等人领导的清军协同作战,在5个多月的时间里,打死打伤日军32000余人……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教师用书》
材料三 战云密布下,生活在北平的学生,痛感“华北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青年学生涌上街头,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
——摘编自《中国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是谁?并分析虎门销烟的重大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条约”的名称。并分析台湾人民为什么“坚决反对割让台湾”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完整“✱✱✱”处的年份,并概括这一事件对中国抗日斗争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