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后,国内革命情绪高涨,出现了章炳麟等一批爱国人士。下列属于他的著作是
A.《革命军》 B.《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C.《猛回头》 D.《警示钟》
2、武汉(包括汉阳,汉口和武昌)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下列各项,与武汉无关的是( )
A.“公车上书”拉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
B.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反动统治
C.北伐军基本消灭吴佩孚主力
D.张之洞创办近代第一个钢铁工业
3、“在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破裂,它们尽管还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已经处于对抗状态。”这种“对抗状态”正式开始于( )
A.“北约”建立
B.欧洲联盟的成立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华约”建立
4、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他从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就开始从事武装反清斗争,屡败屡起,百折不挠,使民族民主革命成为波涛汹涌的时代潮流,为了领导革命创立一系列革命组织,他创立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国民党
D.中华革命党
5、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其中,体现民生主义的一项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6、“打下了清王朝的大半江山……领导者内讧,加之清政府的围剿……最终以失败告终。”材料描述的是( )
A.林则徐查禁鸦片
B.太平天国的兴亡
C.英法火烧圆明园
D.俄割占大片领土
7、下侧是一部历史著作中某章的目录。这章的标题应是( )
1.南昌起义 2.秋收起义、三湾改编 3.井冈山会师 4.古田会议 5.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
A.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B.中国共产党建设人民军队
C.工农红军放弃进攻大城市
D.中央红军战略转移
8、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 )
A.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B.中国革命必须由城市转入农村
C.坚持掌握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
D.单靠工人斗争是无法战胜敌人的
9、下表中毛泽东的一系列活动的背景是( )
时间 | 主要内容 | |
1924年 | 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委员、组织秘书等职 | |
1925年 | 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编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刊物《政治周报》 | |
时间 | 主要内容 | |
1926年 | 主持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所长 在武汉创办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 |
A. 中国共产党成立 B.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C. 北伐战争开展 D. 革命根据地创建
10、“它是近代由中国资产阶级单独领导的仅次于辛亥革命的又一次革命运动。从云南开始的……战争粉碎了封建帝制的延续阴谋,恢复了共和制。”材料评价的是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安庆起义 D.黄花岗起义
11、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的局面是( )
A. 大一统局面 B. 团结局面 C. 和平局面 D. 军阀割据混战
12、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中国战败后国门大开。外国势力开始‘瓜分中国’,大清帝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而统治阶级则试图通过一种有别于‘自强’的‘改制’以挽救传统的国家与文化。”中国首次战败,国门大开造成的影响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掀起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13、如图是一场发生于中国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下列不属于该事件历史意义的是( )
A.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
C.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D.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14、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控制着北京政府和云南的军阀分别是
A.段祺瑞、陆荣廷 B.段祺瑞、唐继尧
C.张作霖、陆荣廷 D.冯国璋、唐继尧
15、“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上述材料相关文章的发表( )
A.开启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B.完成了党的全面拨乱反正
C.恢复了我国的高考制度
D.平反了“文革”中的冤假错案
16、胡适曾说北京大学是因为三个兔子(蔡元培、陈独秀、胡适三人年有长幼,生肖属相都属兔)而成名的。蔡元培、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活动,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在十月革命前,新文化运动的“新”表现在( )
A.宣传尊孔复古
B.主张以暴力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
C.都提倡民主和科学
D.宣传马克思主义
17、有人曾说“辛亥革命之后结出了一朵黑暗之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
B.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进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时期
C.革命阵营中的各种势力此消彼长,民主政权不牢固
D.专制独裁的统治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18、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被称为( )
A.井冈山道路
B.马克思主义道路
C.共产主义道路
D.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9、1946年6月至1949年10月是中国历史上的( )
A.辛亥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0、辛亥革命首义是在以下哪座城市
A.南京
B.北京
C.上海
D.武汉
21、1688年,英国支持议会的势力发动政变。这政变的更迭没有发生流血事件,因此西方人认为这是一次“__________”,它标志着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22、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实现_______________:《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_________________。
23、一人一城都是一枚书签,它们见证了近代中国的荣辱兴衰。
(人物)
(1)他是致远舰管带,光绪帝为其书写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他是________
(2)他为国家的统一做出了贡献,曾帮助清政府收复了新疆。他是________
(3)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________,其革命活动主要________
(城市)
(4)广州十三行曾包揽了清政府跟外国的商务交涉,反映了清政府实行________政策,经历了鸦片战争的炮火,广州被迫开放为________破坏了中国的________主权。
24、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的事件是 ______ 。
25、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_______的土地所有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_______逐步在个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26、状元实业家是 ,提出了 的口号。
27、1990年,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上海_____,这里很快成为国际化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之一;2001年,我国成为_____的成员,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步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28、请根据下列提示,回答问题。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_________________。其性质是一次彻底反__________反____________的爱国运动。
(2)________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开幕,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了。
29、胡适发表《__________________》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鲁迅的白话小说《_____________》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30、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适应形势的变化,清政府于1861年设立_____,负责办理对外交涉 以及通商、海关等事务。该机构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改为_____。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近代以来,中国屡遭侵略,你认为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2)近代以来,中国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你认为中国人最需要学习西方的哪一方面?为了学习这一方面,什么运动兴起?
(3)你认为中华民族能实现伟大复兴吗?请说说理由。
32、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战争胜利70周年。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 七七事变的爆发标志着中国人民进入艰难的局部抗战时期。
改正:
【 】(2)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
改正:
【 】(3) 斯大林格勒战役打破了希特勒吹嘘的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改正:
【 】(4) 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改正:
33、图片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李宏同学用A.B.C三张照片为素材办了一份历史手抄报,请你为这份手抄报拟定一个主题名称。
(2)分别写出A.B两位人物的重大贡献。
(3)图D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4)小明同学想参观图E中的“中共一大会址”,请问他应前往哪一城市?中共一大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
(5)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4、2016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海峡两岸纷纷举行各种活动,隆重纪念孙中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生平活动大事年表: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后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1894年6月,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主张,未被采纳。1894年11月,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朝统治。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华民国。1912年2月,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制订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商报》评价孙中山“不知有身,不知有家,不知有敌人,不知有危害,不知有艰难。寝馈食息,必于救国,造次颠沛,不忘奋斗”
材料三
孙中山曾说“吾辈即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发展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1)据材料一,1892年至1894年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概括材料中有关孙中山在1894年—1912年期间的具体革命活动。
(2)材料二评价孙中山有五个“不知”,你怎么理解?结合材料三,你能感受到孙中山怎样的精神品质?
(3)今天,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共同纪念孙中山的现实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