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初二上学期一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报纸是近代各种思想传播的主要工具。下列报纸宣传百日维新变法思想的是

A. 《解放日报》

B. 《时务报》

C. 《大公报》

D. 《新闻报》

2、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初步实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导地位

B.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杨虎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

D.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3、英雄是民族的脊梁。在抗日战争中,无数中华儿女以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其中,在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的国民党将领是(     

A.杨靖宇

B.赵登禹

C.张自忠

D.左权

4、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结论。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改革开放

5、如图是两本连环画的封面。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西方列强的侵略 B.中国人民的抗争

C.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D.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6、他的运动无疑是起自民间的,连他的宗教,也是迎合民众心理的……他的失败,证明我国旧式的民间运动是不能救国救民族的。“他”是指

A.林则徐

B.洪秀全

C.李鸿章

D.康有为

7、他多次成为有世界“史库”之称的《时代》杂志封面人物……因为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材料中的“他”是指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习近平

8、“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是高唱着这首战歌,奔赴朝鲜前线。抗美援朝的根本目的是( )

A.保家卫国

B.为解放台湾做准备

C.解放朝鲜

D.打倒帝国主义

9、1919年,美国学者杜威访问中国时评论道:“世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这种新思想最终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当时中国学生追求的“新思想”是(       

A.戊戌变法

B.五四运动

C.一二•九运动

D.西安事变

10、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稳定的当务之急是(  )

A. 建立统一的、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新体制

B. 建立养老保险制度

C. 迅速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

D. 建立医疗保险制度

11、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分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获取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A. 取得约定关税特权

B. 掠得圆明园大量珍宝

C. 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 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12、“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它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语)这里的她是指:

A. 古巴比伦

B. 马其顿

C. 罗马帝国

D. 雅典

13、《辛丑条约》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A.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外国在使馆界驻军

C.以海关税、盐税作赔款担保 D.保证严禁人民的反帝活动

1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改革实行的主要政策是(     

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成立人民公社

D.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15、《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足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这突出体现的思想是(       

A.彻底地反封建

B.以人为本

C.绝对的平均主义

D.空想社会主义

16、1982年,中共中央发出的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该“一号文件”着眼于

A.改革农村生产关系

B.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

C.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全民族团结抗战 B.美国、英国对日本的打击

C.美国对日投放原子弹 D.苏联政府对日本宣战

18、中国人对中国梦的艰苦求索,从未停止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新世纪“强起来”,一系列梦想变为现实。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A.国家富强

B.民族振兴

C.世界大同

D.人民幸福

19、下图为1978至1990年中国外贸增长情况图,出现图中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实行对外开放

B.推广包干到户

C.实施科教兴国

D.实行赎买政策

20、下面是某中学校园宣传栏的名人名言内容。据此可知,校园宣传的主题可能是(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严复:“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

A.民族团结

B.政治变革

C.实业救国

D.爱国主义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50年10月,毛泽东派遣以_______ 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目的是__________

22、1912年1月1日,________成立,________当选首任总统。

23、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_________,1905年,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______在日本东京成立。

 

24、_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_________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_____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25、1991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跨世纪战略。

26、1951年,______(地点)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1950——1953年的______(事件)战争的伟大胜利,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27、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于________年。

 

28、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人物留下足迹,对历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句话中“本大臣”指________

(2)“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翻。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_

(3)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创办了汉阳铁厂,使“汉阳造”闻名天下。“他”是指________

(4)“做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这是孙中山为________撰写的挽联。

 

29、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_____________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为“____________”。

30、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是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2018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第40周年,是值得中国人民关注和骄傲的一年。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一次会议上?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1978年开始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首先在哪一地区实行的?

(3)1984年,我国开始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其中心环节是什么?

(4)1980年,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被恢复名誉的中共中央党员是谁?

(5)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早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6)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政治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分别写出中共十八大、十九大确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7)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应从我做起,请谈谈作为青年人应如何实现中国梦。

32、列举三例我国建立的自治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哪一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什么重要意义?

33、中国近代史上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该条约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日本通过哪一条约获得了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

(3)20世纪初,哪一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政府既以此案诉之国联行政院,以待公理之裁决,故希望中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须维护严肃镇静之态度。

——1931年9月23日南京国民政府《告全国军民书》

材料二 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1937年8月14日 国民政府外交部声明

(1)材料一中“此案”指什么?材料一中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的态度是怎样的?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一中南京国民政府所持态度的原因。

(3)材料二表明,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的态度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