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事件是( )
A.秋收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广州起义
D.南昌起义
2、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开放汉口、南京等10处通商口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爱珲条约》
D.《北京条约》
3、香港进入“港人治港”新时代始于
A.1984年7月1日
B.1997年7月1日
C.1999年7月1日
D.1999年12月20日
4、新文化运动期间,学校开始使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用民众通行的语言讲述新时代的思想,白话文逐渐普及。这一过程反映出( )
A.封建旧道德彻底被清除
B.文学革命推动了思想启蒙
C.君主专制制度宣告终结
D.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
5、下列条款中,属于《天津条约》的是( )
①外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必须与之商定
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③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④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⑤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6、中共七大是哪年在哪里召开的
A.1941年延安 B.1945年延安
C.1949年西柏坡 D.1949年北京
7、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曾经涌现出无数感动中国的模范人物。与下图人物相符的称号是
A.“铁人”
B.“解放军的好战士”
C.“党的好干部”
D.“两弹元勋”
8、1920年,上海《解放画报》上发表《靠不住的》一图。下图一妇女正孤独无助地背靠着一根刻着“三从四德”的石柱,漫画意在宣传( )
A.尊孔复古思想
B.民主科学思想
C.封建专制思想
D.三从四德思想
9、“甲午战争,我们被日本一举打败,这个刺激才真正刺痛了中国的士大夫,以高级官僚和士大夫为代表的中国社会精英阶层,一边在应付来自外来的挑战,另一边也逐渐缓慢地开始反思。”19世纪末,这种“反思”演化成的实际行动是( )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武昌起义
D.新文化运动
10、重庆谈判的成果是
A.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
B.人民军队取得合法地位
C.实现了真正的和平
D.承认了解放区的合法地位
11、2015年10月3日,国家文物局专家确认,在黄海海域发现的“丹东一号”沉舰应为1894年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的致远舰.当年,率领致远舰重创日舰、最后壮烈殉国的海军管带是
A.戚继光
B.郑成功
C.左宗棠
D.邓世昌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A. 19世纪40年代
B. 20世纪50年代
C. 19世纪50年代
D. 20世纪40年代
13、王海同学前往赣州方特游览,他观看了表演《火烧圆明园》,内心充斥着愤怒和惋惜;体验了《致远致远》,对邓世昌的悲壮和无奈感同身受。与此相关的战争分别是( )
A.鸦片战争、甲午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甲午战争
14、小华同学整理所学知识,制成如下历史知识卡片: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
1984年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该卡片中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
A.经济特区的建设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C.祖国统一大业的成就
D.“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15、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________,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其中,“________”处应为( )
A.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
B.推翻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6、1864年,李鸿章在奏折中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与这一主张直接相关的举措是( )
A.开办轮船招商局
B.开办汉阳铁厂
C.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D.兴办大生纱厂
17、蒋廷敲说:“曾国藩诸人虽向近代化方面走了好几步,但是他们不彻底,仍不能救国救民族。"“曾国藩诸人”主张学习西方的
A.制度
B.思想
C.技术
D.文化
18、有人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这里第二个“天安门”所代指的历史事件是( )
A. 遵义会议 B. 五四运动
C. 抗日战争胜利 D. 开国大典
19、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其内容不包括( )
A. 割占领土 B. 开放口岸 C. 开设工厂 D. 协定关税
20、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八七会议
C.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七大
21、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_____________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1894年9月,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_____________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
22、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_____发动武装起义,建号_____,起义军称“_____”。
23、为巩固政权,太平天国颁布了治国纲领《___________》,1859年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制定了《__________》。
24、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_______;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__________,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25、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________年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1984年,开始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
26、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_,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仗的指挥者是____________。
2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
时期 | 发展状况 | 原因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 产生 | 洋务运动的开展 |
甲午中日战争后 | 发展 | 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发展的黄金时代 短暂的春天 | 1、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2、___________的推动 |
一战后到新中国成立前 | 发展受挫,凋谢、萎缩 | 1、帝国主义卷土重来2、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 |
28、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____”交接入列。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____________
29、依据提示完成列举
(1)祖国大陆获得基本统一的标志是
(2)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土地法令
(3)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是
(4)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30、1954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实行________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1984年后,中共中央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大大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
31、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邓小平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
(2)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针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遇到的姓“资”姓“社”问题,邓小平是如何解决的?生了什么影响?
(4)邓小平在我国的历史地位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32、说说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及性质。中共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如何?简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33、国共两党作为中国历史上两大政党,其关系经历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变化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说出这次合作取得的两项成果。
(2)国共第一次分裂期间,日本为摆脱国内危机,乘机发动侵华战争。说出这场侵华战争给中国的最大危害。
(3)国共第二次正式合作发生在日本全面侵华期间,当时国共两党合作建立的战线名称是什么?在这一战线指导下,国共两党共同御侮。试举出国共两党在战场上抗战的战役各一例
(4)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给你怎样的启示?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有学者这样评述:“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新生的资产阶级的首次登台表演,虽然结局惨烈,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堪称划时代的意义”。
材料三: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出李鸿章在洋务运动期间兴办的一个著名企业。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的“划时代的意义”是指什么?戊戌变法结局惨烈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推翻中国“千年专制”的事件是什么?指出中国近代革命的任务及孙中山开出的解中国“千年专制之毒”的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