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初二上学期一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分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A.取得约定关税特权

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2、1911年4月“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牺牲在(     

A.广州起义

B.武昌起义

C.安庆起义

D.萍浏醴起义

3、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材料描述的此次战役(       

A.取得了正面战场的第一个胜利

B.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仗

C.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D.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因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4、辛亥革命的功绩不包括

A.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民心

D.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

5、五四运动爆发的地点在

A. 上海

B. 北京

C. 广州

D. 青岛

 

6、1912年孙中山在演讲中宣称“今吾国之革命,乃为国利民福革命。拥护国利民福者,实社会主义。”这里的“社会主义”是指国家核定地价征收地租,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即为三民主义中的(  )

A. 实现民族主义   B. 实现民生主义   C. 实现民主主义   D. 实现民权主义

7、西方列强能够在重庆开办工厂,这一现象始于下列哪一条约?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辛丑条约》

D. 《马关条约》

8、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     

A.大力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的必要性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要性

D.发展重工业的必要性

9、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太平天国运动由此开始。这场运动的性质是

A.一场自发的群众反帝爱国运动 B.一场资产阶级的革命

C.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D.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10、人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请问,前一个“天安门”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

A.遵义会议

B.开国大典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1、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中国航天事业又取得巨大成绩。如图呈现的是中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的情景。中国完成太空行走的第一人是(     

A.杨利伟

B.翟志刚

C.刘洋

D.景海鹏

12、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是

A.遵义会议 B.八七会议 C.长征胜利结束 D.中共七大的召开

13、19世纪40年代前期,中国开始了历史性的巨变。“巨变”指的是( )

A.中国的大门首次被打开

B.香港岛被英国割占

C.中国的社会性质改变了

D.出现了租借地

14、1961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位列其中,它位于(  

A.广州市

B.杭州市

C.哈尔滨市

D.北京市

15、历史学家帕尔默说,在18世纪后期的40年中,整个大西洋文明受到了具有相同目标的一场革命运动的涤荡。“相同目标”是(       

A.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B.实现民族独立

C.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D.废除殖民统治

16、1875年,贝尔在试验中将硫酸溅到自己腿上,他痛苦地叫道:“沃森先生,快来帮我!”这句极普通的话,成为人类第一句通过电话传送的声音而载入史册。与此同时期发明的成果还有(     

A.珍妮机

B.蒸汽机

C.内燃机

D.计算机

17、19195月,上海许多家长都收到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的校长发出的通知(见下框)。你认为通知所说现象出现的原因最可能是(  

 

通知

亲爱的先生:

526日,星期一。昨天早晨九时,你的儿子无故缺席,但目前仍然缺席。我请你通知我,到底是你儿子继续缺席,抑或是你希望他继续荒废学业。

校长:L·H·泰纳(Turner

 

A.社会动荡,逃避战乱 B.学生参与反帝爱国运动

C.家境贫困,难以为继 D.民族工业发展,扩大招工

18、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曾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       

A.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

C.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D.标志着国民党的垮台

19、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1)武昌起义

(2)黄埔军校创办

(3)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4)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A. (1)(2) B. (2)(3) C. (3)(4) D. (1)(4)

20、在近现代的中国,口号、标语往往是时代的表征。下列口号或标语出现在五四时期的是

A.“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B.“外争国权”“拒绝和约签字”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万岁”

D.“打倒列强,除军阀”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____________,与陕北红军会师。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____________,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22、人类形成距今约________________年。

 

23、_________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粉碎了_________不可战胜的神话。

24、民主与法制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 》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2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以_____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_____,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6、全民族抗战:在___________会战中,___________壮烈牺牲。在反扫荡中,八路军副参谋长___________将军血洒疆场;(其他读熟)

⑧中共七大:时间:地点:内容105-106页:123确立___________为党的指导思想。

意义:___________

⑨抗日战争的胜利:___________。9月2日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台湾(1895年4月~1945年9月被日本占领,1945年9月回归)回到祖国的怀抱。原因:107页意义:107页最后一段

27、请将相对应的史实进行配伍

   )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A.屠呦呦

   )两弹元勋

B.邓稼先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C.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

D.翟志刚

 

 

28、1919年,《新青年》上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______,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29、方针、政策、战略是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了更好地发展和建设国家而在不同领域提出的,根据下列叙述写出我国不同时期制定的方针、政策、战略。

(1)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____

(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的创举是____

(3)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怎样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____

(4)新中国成立后,党提出的文艺方针是____

(5)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____

30、根据描述,写出相关历史人物。

他在与英国人的“较量”中。既表现出抵御外侮的民族气节,又表现出接纳新知的开明视野,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持编译了有(四洲志》。他是_________

(2)他是伟大的维新战士,放弃逃亡.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是他临刑前的豪言壮语。他是_________

(3)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他是________

(4)他被誉为“北伐名将”。他率领的独立团是北伐的先头部队,战绩辉煌,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他是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根据所学,回答有关人民解放军战争系列的问题。

(1)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重庆与国民党和谈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有何意义?

(3)简要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汇入工业文明大潮,近代中国经历了屈辱、艰辛的历程。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针对这个问题,某班同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下面请你跟着他们一起来研究下面一些问题:

(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请列举1839年以来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人物(至少两位)

(2)中国反抗西方列强的斗争为什么会一再失败?请至少答出两点原因。

(3)结合上述图文材料,谈谈这些运动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33、列举对外开放的格局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

材料二:这个计划规定……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材料三:下面是1953年和1957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1)材料一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

(2)材料二中的“这个计划”指什么?

(3)材料三,请写出这期间我国重工业方面的两个成就。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