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初二上学期一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D.戊戌变法——是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1919年5月1日《大陆报》:政府接巴黎中国代表团来电,谓关于索还胶州租借之对日外交战争,业已失败。由此引发的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3、1949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某一活动现场直播时讲道:“国旗已经开到旗杆的顶尖,开始在人民首都的晴空迎风招展。她象征着中国的历史已经走入一个新的时代,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将永远飘扬在人民祖国的大地上。”播音中“新的时代”始于(     

A.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4、下列口号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三民主义 ②自强、求富       ③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④民主、科学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①④③

D.①③②④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三大改造对象的是(     

A.资本主义工商业

B.农业

C.手工业

D.工业

6、经自主勘探,我国于1963年建成年产600万吨的大庆油田,当年该油田生产原油439.3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67.8%。这说明此时中国(       

A.已跻身石油出口大国行列

B.原油勘探技术水平领先世界

C.石油产能集中于西部地区

D.具备了独立开采原油的能力

7、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史事,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中共十二大——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中共十三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D.中共十七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称谓

8、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有一个国家,充当帮凶的角色,没有花费一文钱,没有出动一兵一卒,却得到了比参战国更多的好处,这个国家是

A.俄国

B.日本

C.英国

D.法国

9、之所以说洋务运动开辟了中国民族工业近代化的道路,主要是因为(

A. 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B. 开办中国近代新式学堂

C.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 是一次不成功的统治阶级内部的自救运动

 

10、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同年还设立

A.新疆行省 B.青海行省 C.西藏行省 D.台湾行省

11、下边的两幅图所反映的史实源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

A. 甲午中日战争   B. 解放战争

C. 北伐战争   D. 抗日战争

 

12、巴黎和会上,英、法等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 长期积压在中国人民心头的怒火,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这直接引发了(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3、下列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探索事件,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②张謇提出“实业救国”

③洋务运动开始

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①②

C. ③④①②

D. ②①③④

14、日本是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国,中日友好是古代历史上两国交往的主旋律,然而自近代以来,中日关系交响曲中出现了一些刺耳钻心的噪音,深深伤害了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感情。下列史实中,有哪些属于这种刺耳钻心的噪音?

鸦片战争黄海大战辛丑条约八一三事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邓小平于1978年、1985年两次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的主要原因是

A.他富有传奇色彩

B.它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C.他提出了社会主义理论

D.他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16、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刊载:“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该报道评论的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长沙会战

17、一个日本人在杭州开设工厂,其时间可能在

A. 签订《天津条约》之后

B. 签订《北京条约》之后

C. 签订《南京条约》之后

D. 签订《马关条约》之后

18、这部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的形象以及自述式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这部小说是(       

A.《狂人日记》

B.《文学改良刍议》

C.《尝试集》

D.《敬告青年》

19、2006年秋,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小王同学准备参加学校举办的演讲活动,为此他准备了以下的史实来再现长征的艰辛。你认为他选材不当的一条是

A遵义会师

B.四渡赤水河

C.飞夺泸定桥

D.翻越大雪山

 

20、“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出自

A. 古田会议

B. 八七会议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八大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召开:1945年4月,中共在延安召开______全国代表大会。

 

22、袁世凯就职:1912年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___________________。4月,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23、新中国建成的第一个汽车制造厂是______

24、毛泽东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___________

 

25、476年,在日耳曼人打击下灭亡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_

26、1972年,日本首相(     )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     )、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27、1923年2月,_______________工人举行大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1941年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28、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先后提出了_________的口号。

29、国民革命失败: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________________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7月,________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国民革命失败了。

3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制度;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制度。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对外开放的“窗口”指的是哪里?此后我国又是如何一步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对我国和世界发展有何意义?

32、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之下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请根据提示信息,完成下题。

(1)1840年英国对清政府发动__________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之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_________,并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_

(4)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_________,使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5)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__________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3、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是__________ 文字,产生于____________ 国家。

(2)图二是__________ 文字,产生于____________ 国家。

(3)图三是__________ 文字,产生于____________ 国家。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摘编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兄弟所最信的民生主义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1)材料一中的土地纲领是哪一革命运动颁布的?这一土地纲领的分配方式有什么特点?这一纲领未能实施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生主义在同盟会纲领中是如何表述的?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实现民生主义的具体方法。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则材料关于解决土地问题的基本主张有什么相同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