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是( )
A.《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B.《青年杂志》和清华大学
C.《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D.《新青年》和清华大学
2、2011年6月30日正式开通运营的我国哪一条铁路,是当时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科技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
A. 成昆铁路
B. 京沪铁路
C. 沪杭铁路
D. 京广铁路
3、袁世凯实行独裁的下列史实,其先后顺序是( )
①修改总统选举法,可以无限制连任 ②废除《临时约法》 ③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④下令解散国会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③④②① D. ④②①③
4、2022年1月末,深圳2021年经济发展“成绩单”出炉:深圳GDP首度跨越三万亿大关,阅读下列表格数据,分析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 1980年 | 1997年 | 2002年 | 2006年 | 2010年 | 2017年 |
生产总值(亿元) | 2.70 | 1302.3 | 3017.24 | 5920.66 | 10069.10 | 22490 |
A.人民公社化的实行
B.对外开放实行及不断深化
C.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推行
D.相对优越的区域地理位置
5、2019年,博鳌亚洲论坛举行“一带一路:为全球化‘修路’”分论坛。这表明
A.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B.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C.印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证明我国步入了发达国家行列
6、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下列历史人物身上能体现这种民族精神的是( )
①邓世昌 ②曹汝霖 ③张学良 ④林则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7、学完中国近代史,班里开展了一次主题为“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讨论活动,下列选项中不适合列入讨论范围的是( )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三元里人民抗英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公车上书
8、下表是1960年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在总产值中的比例统计。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 )
年代 | 农业 | 轻工业 | 重工业 |
1957年 | 43.30% | 31.20% | 25.50% |
1960年 | 21.8% | 26.1% | 52.10% |
增长率 | -22.80% | 47.00% | 223.00% |
A.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号召“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C.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D.果断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9、以“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为主题的会议( )
A. 联合国大会 B. 万隆会议
C. APEC会议 D. 世贸组织会议
10、1896年的一天,一位民族资本家抱怨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我损失极大。”《马关条约》对中国民族工业影响最大的是
A.向日本赔款白银二亿两 B.开辟内河新航运
C.增辟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1、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交接入列。( )
A.辽宁舰
B.神舟五号
C.东方红一号
D.两弹一星
12、电视剧《大宅门》讲述的是老北京一家百年药店白家“百草厅”的百年兴衰沉浮历史,这家民族资本家老店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应走的发展道路是( )
A. 公私合营 B. 独立经营 C. 投资国外 D. 股份制经营
13、毛泽东曾回忆道:“在长沙,我第一次看到报纸,刊载着一个名叫黄兴的湖南人领导的广州反清起义和七十二烈士殉难的消息。这个时候,我也听说了孙中山这个人和同盟会的纲领。当时全国处于第一次革命的前夜。”材料中的“第一次革命”是指( )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国民大革命
D.南昌起义
14、中共一大选举出的中央局书记是
A. 陈独秀
B. 何叔衡
C. 毛泽东
D. 董必武
15、《大国崛起》 中说到: “公元 1500 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 拉开了 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地理大发现” 是通过下列什么活动实现的?
A. 马可· 波罗东游 B. 新航路开辟
C. 郑和下西洋 D. 张骞出使西域
16、周分为西周和东周,王朝统治约800年。它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重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能够使周统治长久的原因是
A.将王权至上发挥到极致
B.形成了“家天下”的政治局面
C.依据了“天下共主”的理念
D.直接对地方进行了有效管辖
17、李鸿章在上海联合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时,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弹之细巧,器械之鲜明……实非中国所能及。”材料反映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
A. 军事技术
B. 民用企业
C. 风俗习惯
D. 政治制度
18、“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两岸双方就能开展对话,协商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问题,台湾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往也不会存在障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上提及的“九二共识”是( )
A. 和平统一祖国
B. 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C. 加强两岸交流
D.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9、1842年,英国通过发达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清政府通知宣告结束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20、下列选项可以作为研究虎门硝烟直接证据的是( )
A.虎门销烟池遗址
B.虎门硝烟浮雕
C.电影《鸦片战争》
D.作者《林则徐传》
2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____。
22、1900年八国联军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是为了______。
23、九一八事变:①时间:___________借口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导致此结果的原因:蒋介石采取___________政策②东北人民组织___________,中国共产党派___________等在东北组织___________抵抗日军的侵略。
③影响:九一八事变后,(标志)中国人民的___________开始了。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4、中国梦的本质是______
25、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____”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6、________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________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7、改革开放是在________会议上提出的,城市改革的重点是________。
2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____。
29、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________
30、完成下列表格
三大改造的内容 | 途 径 | 意 义 |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______ |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_____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_______。 |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______ |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______ |
31、1949年革命结束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在对新的发展道路的探索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49-1956仿效苏联】
(1)写出新中国在农业政策方面学习苏联集体农庄制度而采取的措施一例。1956年中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其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1957-1978突破苏联】
(2)离开苏联的帮助,中国开始走向自力更生的道路。“左”倾错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表现是什么?写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兴的工业类型一例。
【1979年始自主创新】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走上开放性的现代化路线。写出城市改革的重点。经济特区中位于中国最南端的是哪一个?
【历史启示】
(4)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发展历程给你哪些启迪?
32、探究活动题
柘城县某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新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同学们的讨论。
(1)建国前夕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一部法律文献是什么?这一文献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在探究中,同学们发现1954年是新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史上关键性的一年。请你结合有关史实进行说明。
(3)我国民主与法制的进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新中国成立后,哪一时期民主与法制遭到了空前的破坏与践踏?我国又在哪一次会议后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
(4)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在2020年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将“四个全面”的内涵演变为我国新时代战略布局是什么?
33、洋务运动中,在中央和地方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3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创新)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
——摘编自《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1)材料一中所说的“理论”指什么?这一理论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道路创新)
材料二 他和同事们找到了一条强国富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型(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不论是在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的治理结构和社会。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称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2)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强国富民”道路的名称。并回答邓小平引领的中国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型”指的是什么。
(理论创新)
材料三 2019年10月1日,天安门前群众游行方阵演绎了繁荣昌盛的新中国时代画卷。
(3)根据材料三,指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成功结合所开创的理论体系。
(科技创新)
材料四 如下图
(4)图一邮票纪念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是什么?图二成就说明我国在航天技术上居于怎样的地位?图三人物是谁?2015年图三人物在国际上获得了哪项大奖?
(5)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