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长春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会议,正式把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A. 解放前
B. 新中国建立时期
C.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 三大改造时期
2、“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敌人的罪恶枪口被堵住了/你生命的火花像长虹一样闪耀。”这首诗赞美的英雄人物是( )
A.董存瑞
B.黄继光
C.邱少云
D.左权
3、对下表内容理解最准确的是( )
时期 | 列强主要侵华方式 |
鸦片战争以后—甲午战争前 | 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农产品 |
甲午战争以后 | 控制金融,投资铁路厂矿,巩固特权 |
A.欧美列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B.19世纪90年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欧美列强侵华方式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D.19世纪40年代,西方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4、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标志我国人民从1949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的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主要表现在()
A.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
C. 国家实现统一 D. 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立
5、在鲁迅写的小说《风波》中曾描写过这样的情景:“伊(她)用筷子指着他的鼻尖说,‘这死尸自作自受!造反的时候,我本来说,不要撑船了,不要上城了。他偏要死进城去,滚进城去,进城便被人剪去了辫子。'”上述情景反映了辛亥革命( )
A.推翻了清朝统治
B.影响了社会生活
C.促进了经济发展
D.指导了文学创作
6、这个条约使清政府感激涕零,愿意从此更忠顺不贰地做列强的孝子贤孙,而列强由此就更直接地成为清政府的监护人。各国使团成为中国实际上的太上政府,凌驾于紫禁城中的朝廷之上。下列清政府的哪一表现与材料的意思最为符合?
A.向外国侵略者借师“助剿” B.向外国侵略者开放中国
C.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7、对联折射社会的沧桑巨变。“旧貌换新颜庆改革春风,昔日至今朝迎开放社会。”反映哪一历史事件?( )
A. 土地改革 B. 农业合作化
C. 文化大革命 D. 改革开放
8、“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歌曲中MACAU成功回归祖国怀抱是在( )
A.1945年
B.1949年
C.1997年
D.1999年
9、1990年初,邓小平说:“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下列邓小平的著名论断中,最能体现这一思路的是( )
A.“发展才是硬道理”
B.“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
C.“摸着石头过河”
D.“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
10、有这样一幅对联“一代宗师,仲甫先生,科学民主,二旗高擎,南陈北李,建党丰功;晚年颓唐,浩叹由衷。” 该对联评价的人物是( )
A. 孙中山 B. 李大钊 C. 鲁迅 D. 陈独秀
11、《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的规定主要反映了列强哪一侵略要求?
A.鸦片贸易 B.资本输出 C.商品输出 D.掠夺金银
12、1955年,在万隆亚非会议上,面对一些人言论攻击中国,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当时中国与大多数亚非国家最重要的“同”体现在( )
A.同为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同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成员
B.同为联合国成员国,担负着相同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C.历史上都遭受了西方列强殖民侵略,都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问题
D.同为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发展国家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任务
13、“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题也能彰显时代精神。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这里“幸福的年代”的含义是(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人民过上了好日子
B.大跃进运动使人们丰衣足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D.改革开放使人们富起来了
14、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的是( )
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15、按由北往南的顺序排列《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上海 ②福州 ③广州 ④宁波
A.④①②③
B.④②③①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
16、以“19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世界各国的资产阶级改革”为题撰写小论文,不适合选取的材料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农奴制改革 D. 明治维新
17、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它的确定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A.林则徐
B.道光帝
C.关天培
D.陈化成
18、最近立陶宛同意台湾将在其首都维尔纽斯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严重损害了我国的核心利益。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在1895~1945年50年间,台湾离开了祖国怀抱。造成这种状况的不平等条约是( )
A.《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9、下列历史剧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
A.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B.唐太宗:“我创立了一套选官制度,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C.明太祖:“我废掉了丞相,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D.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20、下列属于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英雄人物是
A.邓世昌
B.聂士成
C.丁汝昌
D.陈化成
2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制度正式确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______制度的确立。
22、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___________;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是___________。
23、1942年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______将军血洒疆场。
24、影响: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___________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25、中国近代史开始于______年;辛亥革命首义胜利是在______年。
26、1949-1956年被称为____________;1956-1976被称为____________;1978年以后中国进入____________。新中国刚成立时的社会性质是____________社会,1956年三大改造之后进入____________。
27、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领导的“_________”,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1947年夏,拉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军事行动是_________。
28、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_____》,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29、________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________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
30、_______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组织上形成了以______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31、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筑起了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又建立了哪三支舰队?
(2)1966年组建的第二炮兵部队担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它在2015年更名为什么?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了怎样的新格局?
32、(题文)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列出相关的人物。
(1)他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口——
(2)他严守潜伏纪律,被大火吞噬直至壮烈牺牲——
(3)党的好干部一一
(4)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33、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十月革命发生于哪一年?
(2)十月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34、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了。”
——摘自百度文库
材料二日本海军总司令伊东祐亨致书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时局变化太大了,我和阁下友谊不减,今天给你写(劝降)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虚心平气考察一下,原因很是简单。阁下那么聪慧,怎会不知。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墨守陈规不知变通导致的。(注:此信写于1895年1月23日。19天之后丁汝昌自杀,此后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材料三1902年2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材料四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国家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1)谁领导了材料一中的“禁烟运动”?这场战争发动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2)材料二的这次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对中国领土有何规定?从材料看,伊东祐亨认为“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的原因何在?
(3)材料三的情况发生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材料中“成为外国人的朋友”的实质含义是什么?
(4)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一系列探索活动,这些探索活动的共同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