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初二上学期一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2001年12月,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的事件是

A. 中巴建交

B.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设立经济特区

D.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举国翘盼尽早建成汽车厂,万人空巷人民争看解放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这副对联反映的是

A.开国大典阅兵式

B.土地革命热火朝天

C.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D.“一五”计划成绩显著

3、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上提出的主要任务是(     

A.尽快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B.践行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

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变落后的农业国为先进的工业国

4、1918年5月,他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发表,该小说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他”是( )

A.鲁迅 B.胡适 C.蔡元培 D.郭沫若

5、下列成就属于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是

A. 武汉长江大桥

B. 长春一汽

C. 沈阳第一机床厂

D. 大庆油田

6、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说∶“浦东是我去过的地方中最令人钦佩的地方之,想象不到的成功。”浦东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势

D.浦东的开发开放

7、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说:“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这说明辛亥革命( )

A.成功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没有完成近代的革命任务

D.没有对社会造成正面影响

8、中国人民解放军走上科技强军道路的最重要的标志是(   )

A.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空军基地的建立   B. 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

C. 核潜艇的研制成功   D. 我国自行研制成功海军导弹驱逐舰

9、据国家统计局《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汇编》显示,从1952到1957年,农业产值增长了12.8%,工业产值增长128.6%。在全部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值约占50%,用农业原料制成的工业品,在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供应量中占90%。上述材料反映了(  

A.人民公社获得喜人成果

B.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建设提供条件

C.土地革命取得了一定成效

D.一五计划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10、1936年12月《桂林日报》发表了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其豆之煎?况汉卿(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叛逆目之。”通电中的“陕变”指(     

A.华北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1、甲午战后,面对瓜分豆剖的民族危机如何自救?中国人对这一时代课题的回答是(  

A.发动了虎门销烟   B.掀起了洋务运动

C.进行了黄海海战 D.发起了维新变法

 

12、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下,胜利而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被永久地载入了共和国的光辉史册。对本次政协会议的影响理解正确的是(     

A.它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始了一个新时代

B.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13、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下列不属于该会议内容的是

A.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B.采用公元纪年

C.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14、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颂扬了一位晚清名将率军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业绩。这位名将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邓世昌 D.左宗棠

15、“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歌词中盛赞的这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  

A.召开政协会议,讨论新中国的成立

B.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

C.进行按乱反正、平反一切冤假错案

D.南方谈话,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16、2018年是我国首部《禁毒法》施行10周年,我国历史上禁毒第一人是( )

A.关天培 B.林则徐 C.邓世昌 D.左宝贵

17、据CNN报道,2016年11月29日胜选总统特朗普团队宣布将提名赵小兰为新任美国交通部长。你认为特朗普作为总统行使的是

A. 立法权   B. 司法权   C. 行政权   D. 上诉权

18、伯里克利在殉国将士葬礼上说:“雅典是全希腊的学校。”伯里克利之所以如此自豪,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的雅典公民

A.完善了王位继承制度

B.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

C.实现了男女真正平等

D.已经废除了奴隶制度

19、宋教仁于1912年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   )

A. 共产党   B. 国民党   C. 光复会   D. 兴中会

20、“共产党从东北地区突然发起猛攻,后又攻克了华北各大城市,到1949年4月时,他们已在横渡长江……”。材料中的“从东北发起猛攻”和“横渡长江”的重大军事行动分别是

A.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和渡江战役

C.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D.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________于1839年6月在虎门销毁110多万千克鸦片,他一生力抗西方入侵同时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2、_____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_____革命,它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23、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是___

24、请举出与下列历史战役特点相对应的战役名称或军事行动。

(1)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2)粉碎日军迅速灭亡中国计划的战役        

(3)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4)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25、洋务运动期间,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_

26、城市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1)1842年,中英双方在 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

(2)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 ,劫掠并放火烧毁了圆明园。

(3)1901年,清政府同西方列强在北京签署了《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27、黄海战役中与舰同沉的爱国将领:___

28、______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______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29、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________》;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________》。

30、战果: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_________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分别规定开放哪些通商口岸?研究这些通商口岸的分布,想一想说明了什么问题?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分别举出材料中所说的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名称。

(1)自强求富:名称       

(2)变法图强:名称       

(3)民主革命:名称       

(4)在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从这些历史人物身上你能感受到一种什么精神?

33、素有“东方梦巴黎”之称的上海,见证了近代中国的沧桑巨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的条约名称。

(2)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见证了地主阶级哪一探索活动?

(3)写出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

(4)写出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以及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文化出版机构名称。

(5)写出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战役名称。

(6)对上海的沧桑巨变,你有什么感受?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败让中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唯一值得中国人庆幸的是,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

——摘编自马勇《甲午战争影响:沉痛的转身》

材料二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险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孙中山

材料三

陈独秀

1902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学;1907年,赴法国考察研究

蔡元培

1902年,赴日本考察;1912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

胡适

1910年,赴美国留学

李大钊

1913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鲁迅

1902年,留学日本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基于“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而发起了什么运动。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认为实现其奋斗目标的途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奋斗目标是否实现,并结合具体史实,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3)材料三中的历史人物的经历有什么共同点?他们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