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省苏州市初二上学期一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抗日战争胜利后,无数国人充满希望。当时,全国人民普遍希望(       

A.民主;共和

B.和平;民主

C.统一;富强

D.独立;统一

2、“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尚余遗孽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这是孙中山缅怀刘道一的诗。刘道一得此追忆是因为

A.领导了萍浏醴起义

B.刺杀安徽巡抚恩铭

C.牺牲于黄花岗起义

D.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

3、“五项原则赢世界,梅开三度谱华章。”这幅对联中的“梅开三度”是指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三项重要的外交成就,其中最早的一项是

A.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中日建交

C. 中美建交

D. 港澳回归

4、关于土地改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 消灭了2000多年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D. 农民普遍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6、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的总指挥是

A.毛泽东 B.彭德怀 C.朱德 D.林彪

7、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占领南京后,太平军应集中力量,一鼓作气地攻下北京,这样就有可能推翻清政府。可是林凤祥率领的北伐军并非太平军主力,而是一支孤军深入敌境、自取灭亡的偏师。”作者旨在说明影响战争结局的因素是

A. 阶级局限性   B. 人心的向背   C. 军队的士气   D. 战略战术

8、“边界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的爆发 B.井冈山革命根据的建立

C.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D.遵义会议的召开

9、胡适曾提出“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由此可知胡适主张

A.提倡民主

B.提倡科学

C.提倡新文学

D.抨击旧道德

10、一个生活在商朝的中国人,他能够做到的有(  )

①到作坊看青铜器的铸造过程

②可以看到战车和弓箭部队

③可以阅读孔子的《诗经》

④将古人占卜的结果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1、观察下表,导致下表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通商口岸的开放

B.自然经济的破产

C.纺织工业的发展

D.协定关税的影响

12、“地主算盘响,穷人泪汪汪;地主有田千条路,穷人无钱命一条。”为改变这种状况,新中国在1950年开始了(  

A.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减租减息

D.三大改造

13、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成等,遭到批斗、迫害。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期间( )

A. 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   B. 没有制定法律

C. “走资派企图夺取政权   D. 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的践踏

14、“上海小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C. 中华民国建立

D.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15、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武昌起义                            ②中国同盟会成立

③中华民国成立                      ④兴中会成立

A.④①②③

B.①④②③

C.④②①③

D.①②③④

16、“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 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的下滑

C.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 毛泽东批评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17、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议论是( )

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B.他甘为变法而捐躯

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 D.他真傻,其实他可以逃走

18、对下面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

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过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

19、一首歌中唱到:“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1840年鸦片战争

B.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C.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D.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0、“文化大革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段特殊时期。下面对“文化大革命”的评论恰当的是

A.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

B.彻底清除了党内的叛徒和汉奸

C.肃清了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D.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孙中山和黄兴发动“二次革命”在____________年;护国战争爆发在____________年。

22、15~16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掀起了反对封建专制、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根据所学知识,把空白处补充完整。

(1)1689年,英国通过了____________,对国王在政治、经济、宗教等事务中的权力进行了严格的限制,确立了议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原则。

(2)1776年7月4日,美国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托马斯·杰斐逊____________。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3)法国大革命时期,制宪议会颁布了____________。强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以及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

23、《北京条约》中,又增开了_________为商埠,割_____________给英国。

24、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____________、协调、____________、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形成平衡发展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25、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________建立: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_”交接入列。

26、请按下列口号或主张列举出相关运动的名称。

(1)“自强”“求富”:_________________

(2)“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民主”“科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民族、民权、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9284月朱德、陈毅的部队与毛泽东的部队在___________会师,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193610月,红军主力在___________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内容。

(1)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自治区是_______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 _______外交政策。

(4)第一届政协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_______》。

29、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______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______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30、经过文革,我国认识到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1980年,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_________得到平反;随后,我国逐步形成了以_________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戊戌变法就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这次变法是怎样发动起来的?变革的内容有哪些?

32、加强民族团结,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1)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2)当前我国政府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材料三中所提“九二共识”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香港回归是何时实现的?香港得以回归祖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3、写出辛亥革命爆发的时间和地点。这次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作用?从辛亥革命的失败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至1919年元旦,李大钊先后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开始向国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改编自岳麓版历史教材八上

材料二6月3日,北平军阀政府大规模逮捕学生,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义愤,工人、商人也参加到示威群众中来。……广大的工人阶级参加了五四运动,并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中国历史》

材料三  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18年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有了什么新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在“6月3日”后发挥主力军作用的是哪一阶层?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对(1)(2)问题的回答,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条件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