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贵州省贵阳市初二上学期一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的标志是( )

A.北伐胜利 B.西征胜利 C.占领南京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2、某历史兴趣小组编制了一个课本剧,下列几位英国人的台词与史实不符的是

A.1842年底,我到上海做生意

B.1845年,我在广州开办了工厂

C.1860年,我们在夏宫拿走大量财富

D.1900年8月,我们在清国宫殿夺取了许多战利品

3、彭德怀在一篇报告中指出:“它雄辩的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其中“它”是指(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

4、1932年,刘长春漂洋过海代表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1984年,中国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2008年,北京奥运会惊艳世界;2022年,北京“双奥之城”再次让世界瞩目中国。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梦想系列中的(     

A.航天梦

B.体育梦

C.强国梦

D.统一梦

5、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组织出版社创作了大量连环画,涵盖了抗美援朝、工人生活、农民翻身、战斗事迹、英雄劳动、思想改造、破除迷信、科学知识、婚姻问题、儿童故事等方面。这一做法

A.有利于教育民众

B.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C.落实了双百方针

D.为了开展扫盲教育

6、小明同学在昆明坐公交车,发现有些站名叫“护国路”、“护国桥”,这些站名是以下列那件历史事件命名的(       

A.辛亥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战争

D.二次革命

7、中世纪晚期,租地农场建立的方式有(  )

①承租领主的土地 

②购买领主的土地 

③转租其他佃户的地产 

④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海棠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这一次版图的变化与哪国有关?( )

A. 美国   B. 日本   C. 英国   D. 俄国

 

9、某历史老师用以下词语建构新中国历史的知识框架体系,下列排序最贴近史实的是(     

A.建立制度——恢复经济——巩固政权——伟大转折——探索道路——曲折发展

B.巩固政权——恢复经济——建立制度——探索道路——曲折发展——伟大转折

C.巩固政权——探索道路——恢复经济——建立制度——伟大转折——曲折发展

D.恢复经济——建立制度——探索道路——巩固政权——曲折发展——伟大转折

10、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要想走在时代的前列,一刻也不能停止创新。下列措施最能体现创新精神的是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对私营工商业采取赎买政策

D.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

11、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A.实现了革命目标

B.改变了社会性质

C.推翻了封建制度

D.宣告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12、“陈独秀在第一期号召年轻一代来冲破老的、腐朽的社会因素,并且改革他们的思想行为,以实现民族的觉醒。青年受到感召,要从世界上各种文明中选择有活力、新鲜的元素,以便为中国创造一种新文化。”材料中“第一期”刊物的名称是(     

A.《民报》

B.《青年杂志》

C.《时务报》

D.《国闻报》

13、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这一事件表明辛亥革命推翻了

A.资本主义

B.封建制度

C.封建帝制

D.帝国主义

14、下图所示是中华书局出版的施达青的著作《从<瑷珲条约>到<北京条约>》的封底,据此判断该书的副标题是(  )

A.沙俄助剿太平天国运动的罪证

B.沙俄侵占我国东北领土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罪证

C.八国联军烧杀抢掠的罪证

D.日军侵华的罪证

15、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利用卑劣手段割占我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家是(  )

A.俄国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16、某同学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时,设计了“领导百色起义”、“创建晋冀鲁豫根据地”、“千里跃进大别山”等几个栏目的网页。如果再增加一个栏目最适合的应该是

A.赴法留学

B.指挥淮海战役

C.转战陕北

D.解放长江以北地区

17、从1842年的割地赔款到2021年中美战略对话中的唇枪舌剑,历史告诉人们“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中国已不是那个中国”。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18、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1954年同仁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公私合营是对哪一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A.农业

B.手工业

C.制造业

D.资本主义工商业

19、下列不是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是(  )

A. 陈独秀   B. 胡适   C. 康有为   D. 鲁迅

 

20、1962年底“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6.2%,结束了三年递降减产的状况;年财政收支平衡,结余8.3亿元,终止了连续四年的赤字财政”,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C.计划经济体制的彻底废除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

(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

(3)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指出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4)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作为指引全党前进的旗帜—————(  )

(5)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

 

22、______》在建国初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在第一届人大会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______》。

23、(1)汉武帝采纳了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①________

(2)公元前60年,汉朝设②________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3)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被誉为③_________

(4)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的是蒙古族杰出首领④_________

(5)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⑤________》对国王在政治,经济,宗教等事物中的权利进行了严格限制。

 

24、19284月朱德、陈毅的部队与毛泽东的部队在___________会师,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193610月,红军主力在___________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25、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______;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6、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一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是 ______ ,被称为“铁人”的是 ______

27、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______。

(2)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标志是______。

(3)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______。

(4)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是______。

28、1945年的8月,美国向日本的____________________投下两枚原子弹。

29、“他”被誉为“铁人”一名大庆石油工人______。

30、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     )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新中国成立后,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完成下面的表格。

领域

主要成就

原子能

1964年第一颗①爆炸成功。

1967年第一颗②爆炸成功。

航天技术

1970年第一颗③发射成功。

生物工程

屠呦呦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④

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

32、中国近代史上有许多转折性历史事件。有人说“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请谈谈你对此观点 的认识。《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的侵华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说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33、三大改造是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的社会变革。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大改造中对三个行业分别采用什么方式进行的?

(2)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后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百年中国》解说词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把1921年作为“全新时代的开始”?“正确的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由此衍生出的一种精神是什么?

材料二: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这次会议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同年10月,红军胜利到达陕北。长征的胜利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预示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遵义会议为什么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材料三: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面,红军辗转14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代战争史上党领导人民军队谱写的英雄史诗。

(3)材料三中的“战略转移”是指什么事件?这一事件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四:解放战争中双方作战实力不成比例,但是三年内,共产党迅速胜利,国民党节节败退,最重要的因素是国民党的独裁违背历史规律,贪污腐败导致人心涣散,而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王树增解读三大战役》

(4)依据材料四,说明解放战争国共双方一败一胜的原因。

(5)结合所学知识及以上问题的回答,说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