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吉林省松原市初二上学期二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一位英国记者在参观了某个炼钢点后说:“这里草草建成4个奇形怪状的鼓风炉……人们有的用筐抬炉石,有的给炉子添火……有的用手推车运原料——不过在我看来从炉底掏出的成品,看上去和从炉顶倒进去的一样。”材料所反映的事件(     

A.成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典范

B.追求分配环节的绝对平均主义

C.推动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

D.严重破坏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

2、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涌现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如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等。这主要得益于(  

A.“双百方针”的实行

B.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863计划”的制定

D.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3、观察下表,分析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货物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棉纱

13.38

5.56

斜纹布

14.92

5.56

A.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B.中俄签订《瑷珲条约》

C.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D.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

4、19世纪60年代以来,清政府进行了一场“师夷长技”的“自强”运动。下列关于这一“自强”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主观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富强起来

B.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C.19世纪70年代开始筹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D.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5、《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1949-1965)》中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但……带来的益处却超过了代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

①是指抗美援朝                                               ②为中国赢得和平的外部环境

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④是中国历史上反侵略的第一次胜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林则徐是中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受到中国人民永远的尊敬。这主要是因为他(  

A.领导中国军民抵抗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

B.领导禁烟运动,维护了民族尊严

C.编著《海国图志》挑战传统观念

D.率大军收复新疆捍卫了祖国领土

7、下列各项,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是(       

①新文化运动          ②俄国十月革命            ③五四运动          ④辛亥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1959---1961 年,我国面临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造成这一困难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

A.连年自然灾害的影响

B.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破坏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D.“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9、以下两幅照片体现出百团大战的作战目标是

①破袭日军的交通线   ②摧毁交通线两侧及深入根据地的日伪据点

③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④粉碎日军的扫荡和封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同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是

A.威胁到清朝统治的中心京津地区 B.试图以武力实现其侵略目标

C.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D.以镇压中国军民的反抗斗争为直接目的

11、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最后还是失败了,其主要原因是( )

A.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B.义和团自身的腐败

C.清政府的力量强大

D.八国联军的力量强大

12、1984年,我国将上海设为沿海开放城市;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设置上海浦东新区;2013年,又设立上海自贸区。据此可知,上海(     

A.成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实验田

B.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

C.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讲话

D.对外开放局格局的最终形成

13、下列条约中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的是(  )

A. 《天津条约》 B. 《南京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马关条约》

14、《新青年》登载许多文章,介绍世界著名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和关于生物起源、医学、生理学、物理学、体育等科学知识,开展了对有鬼论的批判,大力破除封建迷信,反对愚昧和盲从。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大力宣扬西方的民主

B.高举文学革命的大旗

C.有利于自然科学发展

D.号召推翻封建社会

15、“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这样的标语出现于(   )

A.禁烟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6、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简称“一化三改”,这里的“一化”是( )

A. 农业化   B. 现代化   C. 城市化   D. 工业化

17、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大门,中国由此步入近代社会。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大门的根本原因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扩大海外市场,掠夺原料

C.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扭转贸易逆差

18、马克思曾说:“俄国不花一分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更多的好处”指的是(     

A.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

B.侵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D.俄国对中国倾销鸦片的合法化

19、洋务运动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奕

20、1978年,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试点在四川进行,拉开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序幕。我国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   )

A.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 建立劳动保障制度

C. 消除失业现象   D. 加强国家对企业的管理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____________,与陕北红军会师。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____________,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22、“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________”的口号,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他为“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

23、新中国成立后,奉行________________外交政策;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________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4、近代化探索。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结束的事件是

(2)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3)新中国建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文艺界提出的方针是

26、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27、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伴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宣告了我国第一颗_______爆炸成功。

28、观察图二,在下图方框内填出下列地名的英文字母代号:

A.兴中会成立地点

B.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地点

 

29、1931年,日本发动的_______(事件)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30、写出下图中所代表的名称

.

(1)图一是( )它是迄今已知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2)图二是( )的复原头像。

(3)图三是( )的复原头像。

(4)图四是( )建筑,它是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

32、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为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经历了各种艰难曲折,最终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探索革命道路——国民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要建立自己的军队,开展武装斗争。1927年毛泽东领导了哪次武装起义?这次武装起义的失败,促使中国共产党寻找到哪一条适合中国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2)反抗外来侵略——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坚持在东北地区的局部抗战,在东北率领东北抗日联军英勇反抗日本侵略的民族英雄是谁?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3)推翻专制政府一一请写出为实现解放全中国的伟大目标,中国人民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写出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标志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的事件。

(4)中国共产党的斗争历程给你的感悟是什么?

3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抗争与探索。

1)请写出其中四次重大抗争与探索活动的名称及其相对应的一位代表人物。

2)你从他们的抗争与探索中得到什么启示?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会被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三卷)

材料二: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材料三:1971年,中国代表团出席了联合国代表大会,引起了联合国历史上空前的轰动。智利一位代表描述当时的情景,中国人来到联合国就好像他们从月球上或从火星上来,是素不相识或神话般的人物。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这些原则”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尼克松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这表明美国对新中国实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外交史上哪一重大成就。21世纪我国又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请任意列举2例,)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从“尼克松反对中国共产党加入联合国”到“中国代表团出席了联合国代表大会”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