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省淮安市初二上学期二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确定了我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运动

B.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党纲

D.做出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2、电影《特洛伊》中的“特洛伊木马”故事,取材于

A.《荷马史诗》 B.《俄底浦斯王》 C.《天方夜谭》 D.《神曲》

3、推动维新思想广泛传播是

A.公车上书

B.维新派创办报刊组织学会

C.洋务运动派

D.新文化运动

4、下列有关洋务运动的评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B.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C.洋务运动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D.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5、1900年 6月21日,清政府发布上渝称:“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执干戈以卫社稷,……人人敢死,张我国威。”材料表明义和团运动(     

A.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B.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

C.得到清政府一贯支持

D.使变法图强成为共识

6、“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B.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

C.推动了人们生活习惯的深刻变化

D.提倡保留必要的旧时尊早称呼

7、下面年代尺表达的主题是

A.蛟龙出海、亮剑大洋

B.钢铁长城、保家卫国

C.鹰击长空、利刃出鞘

D.战区主战、精准打击

8、1979年4月,在中央工作会议期间,第一次提出办经济特区主张的是

A. 邓小平

B. 胡锦涛

C. 江泽民

D. 朱镕基

9、时势造英雄,黄继光、邱少云成为英雄的“时势”中,不包括

A. 新中国成立

B. 人民军队的传统

C. 土地改革深入人心

D. 家庭联产责任制实施

10、导弹部队在现代化军队中不可或缺。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

A.导弹军

B.火箭军

C.空天军

D.战略支援部队

11、回顾历史,广州曾是中国近代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又是改革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以下关于两次“开放”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取得了辉煌成果

B.前者丧权辱国,后者独立自主

C.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D.都大大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12、“激荡黑土动辽沈,浴血鏖战锦州城。直下盛京擎义旗,长春鞭策到华北。中原野战军猛士,人民大众助征程。狂风呼啸双堆集,排山倒海力量雄。志气高涨指平津,碎了反动独裁梦”。材料体现的事件有(     

A.抗日战争

B.挺进大别山

C.北伐战争

D.三大战役

13、习近平用“五个创造性地”总结了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做的重要贡献,其中强调了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新道路问题。这一“道路”指的是(  )

A. 新民主主义道路   B. 改革开放道路   C.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 城市中心论

14、“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一首怀念战友的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是指(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15、1928年秋天,井冈山根据地粮食普遍获得大丰收,宁冈全县粮食总产量比1927年增产20%,茶油生产更是迎来十几年所没有过的丰收,永新、莲花、遂川等地也获得了空前的好收成。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     

A.土地革命的进行

B.当地物产资源丰富

C.游击战争的胜利

D.大生产运动的开展

16、以下英雄人物中,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有(   

①王杰                       ②王崇伦                       ③邱少云                       ④黄继光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③④

17、“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赞颂的是

A.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

B.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18、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不断追梦开始于(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一五”计划的完成

19、领事裁判权,指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不受中国法律管辖,只受本国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的特权。西方列强在中国取得这样的特权始于(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20、观察下图,在该图所示历史事件期间发生的是(       

A.英军占镇江

B.火烧圆明园

C.黄海海战

D.天津保卫战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召开:________年4月,中共七大在________召开。

22、文件:1947年中共颁布《_____________》。

23、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_____________

24、袁隆平的___________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药学家_______________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25、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_________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________的转折点。

26、毛泽东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___________

 

27、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28、1927年8月1日,__________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______________

29、请按下列口号或主张列举出相关运动的名称。

(1)“自强”“求富”:_________________

(2)“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民主”“科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民族、民权、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_______(具体到年月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对蒋介石实行“兵谏”。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题文)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奋进求索。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你认为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在南京成立的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名称是什么?

(3)请你列举南京“见证近代中国饱受劫难”的一个典型历史事件。

(4)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宣告覆灭的标志是什么?

32、回答以下问题:

“从民族的历史来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为了避免这种民族的致命伤,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许多探索。

(1)在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后,清政府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运动。这是指什么运动?

(2)为避免民族被瓜分的命运,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这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而孙中山等人领导了一场推翻清朝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这是指?

(3)面对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国内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这是指什么运动?

(4)近代中国人从学习欧美、学习日本到“以俄为师”以至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试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影响。

3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面貌开始焕然一新。某班举行中国共产党革命史展览,请你完成活动。

(1)什么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什么事件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3)中共开创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学开创了哪一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4)哪一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一会议在中共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产生第一次理论飞跃诞生了什么理论,中共哪一会议把这一理论写入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6)回顾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的历史,你有何感想?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甚至进入到了京城和各省,表面上打着和好的旗号,暗地里怀着吞并中国的野心,一国生事,诸国构端,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1867年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材料二  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大清国的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纽约时报》

材料三  戊戌变法是……先进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所展开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它力图通过中国社会内部结构的自我调整转出一个全新的社会类型,将一个封建专制的中国改造成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使国家步入发展的轨道,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过程》

材料四  自道光后期以来,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个对抗和失败交错的过程。多次失败导致了屈服;多次对抗又表现了通来之势面前的不甘屈服。……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五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在当时人的心目中,与“皇帝倒了”相提并论的是“子割了”…鲁迅先生曾不止一次地说过,他感谢辛亥革命,就是因为从此可以不带辩子而自由自在……辫子比皇帝更直接地使每个普通老百姓感受到革命浪潮的冲击。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六  抗战胜利后,中共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随后,经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共终于领导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指的是什么?面对这变局,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的《纽约时报》报道的是什么事件?它说明了什么运动的失败?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全新的社会类型”的含义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5)分析材料五中“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的含义,并从材料五中找出与此相近的内容,请用一句话概述领导了辛亥革命的孙中山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6)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六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指的是哪一事件?请写出三年的军事较量”中的三大战役名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