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部编版初一下册语文竞赛试卷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啊!黄河!”这句在诗中反复出现,对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复出现是为了对所歌颂的对象加以强调。

B.这是诗人在“望”黄河的基础上,情不自禁地歌颂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C.反复出现,从不同角度赞颂黄河,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D.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红(yān   油(kāi   còu   然勒功(yān

B.gěng   育(     捐杂税(

C.古(gèn     huì   毕露(máng

D.1óng   竿gǎn   恶(zèng   为人知(xiǎn

3、在“走近中华传统文化”主题活动中,小明和同学们观看了戏曲表演。下面是四位同学写的感受,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昆曲细腻温婉,幽远高洁。精致的唱腔柔柔响起,恰若空谷幽兰,萦绕耳畔、心间。

B. 秦腔高昂激越、强烈急促。演员扯开嗓子大声吼,能把人的三魂七魄都摄了去。

C. 京剧演员在舞台上通过虚拟性的表演,可以把白天演绎为黑夜,也可以把几年的时间压缩为几分钟,也可以把几面旗子当作是千军万马。

D. 越剧唯美淡雅,极具灵秀之气,流传最广。她像是一位浓妆艳抹的美妇人,行走在大江南北。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美丽乡村不仅要美在山水生态、村容村貌,更要美在乡风文明、人文内涵理念。台江县台拱街道探索基层治理新方法,打造出“励志超市”模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正做到了“积”出荣辱感、“兑”出新风尚,让“治理有效”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

①引导广大群众共同缔造美好生活

②通过用积分改变了农村卫生环境脏乱差的现象

③激发了农村群众提高生活品质的内生动力

④实现群众“从观众到演员、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

A.④①⑧②

B.③①2④

C.③2①④

D.②④③①

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yīn对(jiào步(duó而不舍(qiè

B. 液(jiāng热(chì)   约() 悲天人(mǐn

C. 立(zhù)   问(jié)   洗) 忍俊不jīn

D. 窗(xuán) 雪qiāo宁()   气冲牛(dǒu

6、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搀扶  滞笨  仰慕  鞠躬尽萃 B. 婉转  怪诞  陡峭  义愤填膺

C. 赢弱  狂澜  钦佩  语无伦次 D. 班斓  取缔  妥帖  相德益彰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小题。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1】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___________________

(2)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___

【2】除“铁杵磨针”外,这则故事可用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请你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9、名句默写。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2)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4)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5)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赵师秀《约客》)

(6)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韩愈《晚春》)

(7)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8)斯是陋室,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9)杜甫的《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让我们看到了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0、跑着跑着就到了(王纯)

①上师范学校的时候,我被选拔为学校的运动员。我爆发力比较强,擅长短跑,常常参加短跑比赛。到了学校一年一度的冬季越野赛,体育老师对我说:“万米越野赛,你也要参加!”我听了,惊讶地张大嘴巴,不情愿地说:“万米?我不擅长长跑啊!”老师笑笑说:“试试吧,就当作锻炼,能跑多远就跑多远,坚持不下来也不要紧。”

②越野赛那天,我在起跑的枪声中迈开了脚步,心里却想:跑到哪儿算哪儿吧。因为平时短跑训练得比较多,所以刚开始我就迅速超越了身边的很多同学。跑了一段以后,我找到了一种合适的节奏,跑起来并不觉得累。就这样,我慢慢地进入了状态。赛程过半的时候,我已经跑到了队伍的前半部分。这时我感到累了,但看着前面的人一个个被我超越,我还是鼓足勇气跑了下去。当跑到一定程度时,我竟然感觉不到累了,双脚有节奏地向前奔去。学校里很多长跑健将,之前我都难以望其项背,现在竟然能够一个个超越他们。这种成就感支撑着我继续跑下去。我对自己说:“好好跑,能跑多远就跑多远!”

③跑着跑着,我竟然看到了终点!心中忽然升腾起一股莫名的力量,这时我加速奔跑,开始冲刺。因为经常练习短跑,所以在冲刺过程中,我所向披靡,一路超越了所有选手,冲到了最前面。当第一个冲到终点时,我自己都恍惚了:这是真的吗?周围响起欢呼声,体育老师跑过来冲我竖起大拇指,说:“好样的!让我刮目相看!”我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连我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这次胜利是我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的。

④有时候,人的能力真的是无穷的,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跑多远,但跑着跑着,就战胜了自己。蓦然回首,一切都成了身后的风景,你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了!你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海阔天空,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大境界。

⑤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这样,我们并没有什么远大的目标,但不停地向前奔跑,跑着跑着就豁然开朗起来。记得多年前,我爱上了写作,每天都像一只舞蹈着的蜜蜂,不停地采集花粉、酝酿蜂蜜。我把从心中流淌出来的文字一个个写到纸上,心想,如果有一天,我的文章能发表在报刊上,哪怕只有一篇,那该有多幸福啊!散发着新鲜油墨味的报刊,一定有文字的馨香,闻一闻,会像酒一样醉人吧?就这样,我写着写着,真的闻到了像酒一样醉人的文字的馨香。于是我更加沉醉于写作。如今,我已经在各地报刊上发表了600多万字的文章。很多文友向我请教写作经验,我只说了三个字:“写下去!”

⑥我的一个朋友,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成功人士。他的生意做得很成功,资产过千万。有一次,当大家谈起小时候的梦想时,他说:“我小时候想,如果每天都能吃上白面饼,这辈子就值了!”我笑了,想起作家莫言曾说过,他小时候的梦想就是一日三餐都能吃上香喷喷的饺子,然后就是想娶石匠的女儿当老婆。

或许,我们不曾有过什么鸿鹄之志,以为自己是一只飞不高也飞不远的麻雀,但只要你肯坚持,说不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⑧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跑多远,所以就坚持跑下去吧!跑着跑着,就跑到了春暖花开的彼岸。

【1】文章重点叙述了哪件事?又略写了哪两件事?说说为什么这样写?

【2】第③段结尾写道:“连我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我”为什么会感到“不可思议”?

【3】赏析第⑦段的划线句。

【4】主持人董卿说过一句话:“人的潜能其实远超过自己的想象,你不挖掘就永远不会知道”请结合文章中“我”的事例,谈谈你的理解。

【5】文章中体育老师是什么样的老师?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

(1)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晨落到暮。窗玻璃发出啪啪哒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儿落到地面的声音。

(2)正是红枣上市的季节。老家院子里的老枣树上一定挂满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了吧,被连绵的雨珠儿击落一地。树下有否拾枣的人?

(3)从前,红枣成熟的季节,母亲便挎了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打枣的事儿。如今,这样的情景,于我成了一种高不可攀的奢望和梦想。

(4)我是老枣树看着长大的。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每年燕子飞来的时候,我就围着老枣树转悠。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

(5)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母亲仰头朝树上望一忽而,举起棍子就打。落地的枣儿仿佛一只只欢蹦的兔子,满地撒欢。我小跑着来来回回追赶着去捡。可是,才捡了几颗,母亲就停下不打了。母亲说,枣熟好了才好吃。等树上的枣儿全都变红的时候,母亲却又换了说法,得留着,过年时好给你蒸花糕吃。从此,红枣成了一道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

(6)母亲也有破例的时候。

(7)八岁那年,一天,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回家,哭闹着给母亲要爸爸。母亲见哄弄不下,突然伸手打了我一巴掌。我更加起劲地哭喊起来。母亲把我搂在怀里说:“走,妈妈给你打枣吃。”

(8)那天,母亲只一会儿就把树上的枣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我抬头看母亲,她眼睛里湿润润的。

(9)十三岁那年,到了红枣收获的季节。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诉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小偷。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想上学了。

(10)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真的,我举起棍子噼里啪啦打了一阵子,心里感觉舒坦多了。但是看着被打得光秃秃的树,我心里又很难过。母亲却笑微微地说:“枣树越打越旺。”直到第二年秋天,一颗颗圆滚滚红艳艳的枣儿挂满老枣树,我才相信母亲的话是真的。

(11)十七岁那年,我高考落榜。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消息。我抓起一根棍子,对着老枣树一通猛击,直到精疲力竭,瘫坐在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我被一阵冷风吹醒。起身准备回屋,身上的毛毯掉落地上,我弯身去拾,却看见母亲坐在地上睡着了。顿时,我的眼泪叭嗒叭嗒掉下来。

(12) 一次次,我用打老枣树的法,平息了心里的委屈和怨愤。但我不知道,当我狠命抽打老枣树的时候,母亲的心有多疼。

(13)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 她一辈子含辛茹苦,将我拉扯成人。我却因为生活中的风吹草动或种种不如意一次次向母亲哭诉和发泄,而每一次哭诉和发泄都会像刀子一样割着母亲的心。

(14)后来,母亲离我而去,我也离开了那棵老枣树。但我觉得,我从没离开过老枣树,就像从没离开过母亲一样。

(15)夜深了。秋雨依然淅淅沥沥,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伸手按灭台灯,叮嘱自己,睡吧,好去老家院落里,捡拾那一颗颗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以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

1阅读第(6)~(11)段,照示例用四字短概括后两次打枣的原因。

示例:第一次:无理哭闹后打枣。

第二次:____________。   第三次:__________

2结合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列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

(连用三个“终于”有何作用?)

3下面是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的一段文字,与文中第(10)段的画线句子进行比较:同样是写母亲,内容和写法上有何异同?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五、作文(共1题,共 5分)

12、请以“为自己点赞”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②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