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文段横线处填入标点,恰当的一项是( )
契诃夫就站在黑暗中,凝视着他们的愚蠢和精明、他们的忧愁和恐慌、他们的坏心眼和好心肠。他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多是自然之作_________习惯之举。
A.逗号
B.顿号
C.破折号
D.冒号
2、博物馆有很多匾额,这些匾额的文字内容大多出自儒家经典,或是褒扬孔子,或是劝诫国子监师生。下面是一位同学记录下的四块匾额的内容,依据解释判断匾额内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万世师表——千秋万世的老师和表率
B. 生民未有——自有生民以来,从来没有过,世上只出现这圣人
C. 与天地参——于天地齐名
D. 文行忠信——好学、文明举止、尽忠职守、诚信
3、下列句子组成的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当春日来临,软软的风把云片吹成雨丝,落在树枝上,让新绿的叶子长出来。
②春天是生活在冬天里的人最渴盼的一个季节。
③新春的气象,新春的风光,给人带来了多少新鲜的希望。
④俄国著名作家冈蔡洛夫说过:“冬天是一位冷静的、难以亲近的美人,它的严寒,历来折磨人。
⑤正唯如此,当新春即将来临时,世上的人,又总是怀着急切而又敏感的心情,迎候她的到来。
⑥随即而来的阳光照耀大地,一时柔条垂散,翠蔓伸延,处处鸟语花香,多么引人入胜
A. ②④⑤①⑥③ B. ④②①⑥③⑤
C. ②④①⑥③⑤ D. ④②⑤①⑥③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
B. 她身上散发出来的高贵神情足以消弭最大的悲哀。
C. 夜深了,我一个人漫步在寂静的街头,在人声鼎沸中回忆过去。
D. 九旬高龄的老教授在二中礼堂讲授国学,他旁征博引,侃侃而谈。
5、文言文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______)
(2)俟其欣悦(_______)
(3)腰白玉之环(______)
【2】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礼节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
B. 作者“勤且艰”的学习态度让我们明白,人的主观努力可以战胜一切学习困难,精神上的富足可以战胜一切物质贫困,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之人。
C. 选文运用夹叙夹议的方式行文,劝勉马生时真可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D. “不敢稍逾约”这既是作者幼年守信的表现,也是他能遍观群书的原因。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樵夫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____、____。
【2】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
7、(1)根据提示,用下面的短语组成有关春节和端午的对联各一副。(要求:1.符合节日 和对联特点;2.短语不重复使用。)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春节:上联________ 下联_______ 端午:上联_______ 下联_______
(2)百善孝为先。一个“孝”字,上“老”下“子”,彰显着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仿照画线句子,将下面文段补充完整。
孝亲敬长,是耐心倾听双亲长辈的教导,就像鱼儿一直倾听溪流的歌唱;是真诚回馈双亲长辈的恩泽,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全力实现双亲长辈的期望,就像江河奋力前行终成海洋的宽广。
8、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采菊东篱下, 。 ( 《饮酒》)
②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洗溪沙》)
③大漠孤烟直, 。 (王维《使至塞上》)
④ ,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无丝竹之乱耳, 。 (刘禹锡《陋室铭》)
⑥ ,不以己悲。 (范仲淹《 》)
⑦马作的卢飞快, 。 (辛弃疾《破阵子》)
⑧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9、阅读下文
石头里有只会飞的鹰
①雕塑家用一块普通的石头雕了一只鹰,栩栩如生,振翅欲飞。观者无不惊叹。问其技,曰:石头里本来就有一只鹰,我只不过将多余的部分去掉,它就飞起来了。
②这个回答很有哲理。植物发芽,是因为种子里本来就有生命。它不发芽,是因为它有一个多余的外壳,我们去掉它,它就实现了它自己的价值。达尔文本酷爱自然,但父亲一定要他学医,他不遵父命,就成了伟大的生物学家。鲁迅先是选学地质,后又学医,当把这两层都剥去时,一位文学大师就出现了。物各有主,人各其用,顺之则成,逆之则败。
③每当我看杂技演出时,总不由联想一个问题,人体内到底有多少种潜能。同样是人,你看,我们的腰腿硬得像个木棍,而演员却软得像块面团。因为她只要一个“软”字,把那些无用的附加统统去掉。她就是石头里飞出来的一只鹰。
④好画,是因为舍弃了多余的色彩;好歌,是因为舍弃了多余的音符;好文章,是因为舍弃了多余的废话。一个有魅力的人,是因为他超凡脱俗。超脱了什么?常人视之为宝的,他像灰尘一样地轻轻抹去。
⑤居里夫人得了诺贝尔奖,她将金质奖章送给小女儿在地上玩。爱因斯坦是犹太人的骄傲,以色列开国,想请他当第一任总统,他赶快写信谢绝。他们都去掉了虚荣,舍弃了那些不该干的事,留下了事业,留下了人格。
⑥可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算加法比算减法多,总要把一只鹰一层层地裹在石头里。欲孩子成才,就拼命地补课训练,结果心理逆反,成绩反差;想要快发展,就去搞“大跃进”,结果欲速不达;想建设,就去破坏环境,结果生态失衡,反道报复。何时我们才能学会以减为加,以静制动呢?
⑦诸葛亮说“宁静致远”,当你学会自己不干扰自己时,你就成功了。老子说“无为而治”,当社会能省掉一切可以省掉的东西时,这个社会可能更健康更美好。
【1】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请从论证角度分析选文第⑥自然段的作用。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各题。
中 国 之 美
【美】赛珍珠
这就是中国!
她的美是那些体现了最崇高的思想,体现了历代贵族的艺术追求的古董、古迹,这些古老的东西,也和它们的主人一样,正缓慢地发生着变化。
这堵临街的灰色高墙,气势森严,令人望而却步。但如果你有合适的钥匙,你或许可以迈进那雅致的庭院。院内,古老的方砖铺地,几百年的脚踏足踩,砖面已被磨损了许多。一株盘根错节的松树,一池金鱼,一只雕花石凳。凳上坐着一位鹤发长者,身着白色绸袍,宝相庄严,有如得道高僧。在他那苍白、干枯的手里,是一管磨得锃亮、顶端镶银的黑木烟袋。倘若你们有交情的话,他便会站起身来,深鞠几躬,以无可挑剔的礼数陪你步入上房。二人坐在高大的雕花楠木椅子上,共品香茗;挂在墙上的丝绸卷轴古画会让你赞叹不已,空中那雕梁画栋,又诱你神游太虚。美,到处是美,古色古香,含蓄优雅。
变化中的中国发生了一些让人伤心的事情。
前几天,我去了一个著名中国现代画家的画室。看着那一幅幅广告画,一幅幅俗套的健美女郎像和那用色拙劣的海上落日图,我的心直往下沉——一堆粗制滥造的油画!但是在画室的一个不显眼的角落,我发现了幅小小的水彩画。那是一条村巷,在夏日的黄昏的阵雨中,弥漫着淡蓝色的雾,一些银灰色的斜线划过画面。从一座让人感到亲切的小屋的窗口,闪出微弱的烛火。一个孤零零的人手撑油伞踽踽独行,湿漉漉的石块上投下了他那摇晃的身影。
我转过身来,对画家说:“这是最好的一幅。”
他的脸顿时明朗起来。
“你真这么看?我也是这样想的!这是我以前每天都看到的故乡街巷,但是,”画家叹息一声,“这是我为消遣而画的,这画不能卖掉。”
虽然这儿的千百万在贫困中挣扎的人们,一直都在为一口饭而终日辛劳,但我知道,无论如何,人不能仅靠植物生活。我们最需要的是那些大家都能自由享用的美——澄塘霞影,婀娜的花卉,清新的空气,可爱的大自然。
前几天,我把我的这个想法对我的中国老师讲了,他随口讲了一句:“仓廪实则知礼仪,衣食足则知荣辱。”
我想是这样的。
然而,我相信我的园丁昨晚美餐了一顿。当时,他在草坪上快活地干活。我则坐在竹丛下沉思。突然,一片奇异的光彩把我从沉思中惊醒,我抬头一看,西天烧起了绚丽的晚霞,令我心驰神往。
“噢,看哪!”我喊道。
“在哪儿?在哪儿?”园丁紧紧抓住锄把叫道。
“在那儿。看那颜色有多美!”
“哦,哪呀!”园丁却不胜厌恶地说,弯下腰去接着修整草坪,“你那样大声喊叫,我还以为有蜈蚣爬到你身上了呢!”
说实在的,我并不认为爱美要以填饱肚子为前提,再多的美食家也只是美食家。此外,如果我的中国老师所说的那句话绝对正确,那我该怎样解释下列情况呢?那又老又聋的王妈妈,可怜的寡妇中更可怜的一个,整日里靠辛辛苦苦为人缝衣换碗饭吃,然而,她桌上那个有缺口的瓶子里,整个夏天都插有她不知从哪儿弄来的鲜花。当我硬是送她一个碧绿的小花瓶时,她竟高兴地流出了眼泪。
还有那个小小的烟草店。那位掉光了牙齿的老店主,整天都在快乐地侍弄他的陶盆里一株不知其名的花草。我院外的那位农夫,让一片蜀葵在房子四周任其自然地长着。还有那些街头“小野孩儿”,也常常害羞地把脸贴在我门上,向我讨一束花儿。
不,我认为每个儿童的心田里,都能播下爱美的种子。尽管困苦的生活有时会将它扼杀,但它却是永生不灭的,有时它会在那些沉思冥想的人的心田里茁壮成长,对这些人来说,即使住进皇宫与黄帝共进晚餐也远非人生之最大乐趣。他们知道自己将永远不会满足,除非他们以某种方式找到了美,找到人生之最高境界。
【1】“仓廪实则知礼仪,衣食足则知荣辱。”作者对此却表示了怀疑,作者为什么会怀疑?请从正反两个
方面简要概括文中令作者产生怀疑的生活事例。
【2】园丁的“快活”和“厌恶”反映出怎样的内心世界?
【3】“他的脸顿时明朗起来”“画家叹息一声”,画家先“明朗”而后“叹息”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美”有哪些思考?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你不冷漠,世界就温暖
燕子
①一入冬,租住的房子暖气就不热。一天,我拨通了维修工的电话,对方问清楚我的住所,然后说他得40分钟才能赶过来,便匆匆挂了电话。
②半个小时过后,响起了敲门声。开门一看,是个工人模样的中年男人。他气喘吁吁地进屋,我说:“看把您累的,刚才电话里忘记叮嘱您路上慢一些,车多,注意安全。” 男人笑了,说:“冲你这句话,一定得给你修好暖气。”
③接下来,男人给每组暖气放气。放完气,男人的表情显得有些尴尬:“不好意思,能不能用用你的卫生间?”
④“没有关系,您可以用。”
⑤男人进去了,却不见出来。我猛然想起马桶漏水,家里一直接水管里的水来冲马桶。于是我喊道:“您不用冲,我来处理吧。”
⑥门开了,男人出来了:“我已经给你把马桶修好了。”
⑦我心想这真是个意外之喜。抬头一看,男人额头和鼻梁上都亮晶晶的,我赶忙递上了一杯水,男人接过来,一饮而尽,连声说着“谢谢”。
⑧男人又到各房间查看暖气,发现还是不热,又去楼道里查看。半个小时过去了,男人进来说:“应该能热了,如果不热,我再过来处理。”说完,转身要走。
⑨我说:“您洗洗手再走吧。”
⑩“不用洗了。”男人说,“干我们这个活儿的经常是这样。”
“别,您来的时候干干净净,走的时候怎么能脏兮兮的呢?您还是洗干净手再走吧。”
男人不再坚持,洗手之后愉快地与我道别。我叮嘱道:“路远,车多,注意安全。”刚一出门,男人竟然吹起了口哨,我侧耳聆听,那是一首欢乐的曲子。我想,此刻,男人的心中一定荡漾着快乐的涟漪,一波,又一波。
也是一个隆冬季节。一天中午下班后,狂风刮得正猛,鹅毛般的雪花漫天飞舞。我骑着自行车逆风而行,异常艰难。
走了不到一半路,突然,车轱辘无法转动,发出哐当哐当的响声。我一边诅咒着这恶劣的天气,一边小心翼翼地推着车。路上鼓起的黑冰像一道道狰狞的伤疤,让人看了不免胆战心惊。一不留神,我重重地摔了一跤,车把歪了,车筐变了形,衣服上也脏兮兮的。
我狼狈不堪地推着车,好容易把车推到修车铺。修车师傅正要收摊,看我过来,停下来,拿出工具简单地帮我处理了一下,说:“能骑回家,等天好的时候再修吧。”
我问:“多少钱?”
“这点小活儿不要钱,你赶紧走吧。”说着,又埋头收拾工具。
“那怎么行,这天寒地冻的,您出来工作多不容易。”说着,我把五元钱递了过去。 师傅推辞,我还是塞进了他的衣袋。
正要转身离去,令人意外的一幕发生了:师傅一把扯住了我的车子:“你等等。”说完,走到前面来,把车把扭正了,把车筐也修好了,然后把车子往前推了几步,拿出扳子又给紧了几个螺丝。
“你走吧,这回车子好骑了。”师傅笑眯眯地说。
我骑上车,果然轻快无比。风依旧刮得很猛,雪花依旧洋洋洒洒地飘落,但是我的心中却感到异常温暖,觉得这天地苍茫中自有一种温暖诗意在静静流淌。
曾经听不少人在抱怨,说什么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我从来不这样认为。相反,于我而言,生活中的小美好小幸福俯拾即是,犹如芬芳缤纷的花儿时时开在心田,让我感到人心的温度和生活的亮度。
其实,只要你愿意付出爱,你也会得到爱的丰厚回馈。要知道,你不复杂,世界就简单;你不污浊,世界就纯洁;你不冷漠,世界就温暖。
(选自《微型小说月报》有改动)
【1】小说以“你不冷漠,世界就温暖”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2】品析下列句子
(1)此刻,男人的心中一定荡漾着快乐的涟漪,一波,又一波。(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风依旧刮得很猛,雪花依旧洋洋洒洒地飘落。
【3】文章第段写道“一不留神,我重重地摔了一跤,车把歪了,车筐变了形,衣服上也脏兮兮的。”作者安排这一情节有什么用意?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修暖气的男人和修自行车的师傅在性格上有哪些共同点?
12、请以“走过梧桐絮飘飞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2)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