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部编版初三下册语文竞赛试卷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____,而且是发生最早或者说是最原始的思维形式。皮亚杰的工作说明,儿童正是最先出现顿悟思维,此后才依次出现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

A. 思维不仅是人类的基本思维形式

B. 因为顿悟思维是人类的基本思维形式

C. 顿悟思维不仅是人类的基本思维形式

D. 人类的顿悟思维能力是直接从其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

2、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把英雄好汉们聚居的八百里水泊梁山描绘成一个“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理想社会。

B. 《西游记》是吴承恩所著,是一部优秀的神魔小说。其中沙和尚原是天宫中的天蓬元帅,因失手打碎琉璃盏被贬流沙河。

C. 《简·爱》中的罗切斯特先生在桑菲尔德庄园里拐弯抹角地试探简爱的心思,最终两人互相倾吐衷肠,表白了爱意。

D. 《傅雷家书》是翻译家傅雷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汇编,是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3、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北京延庆区举办的2019年世界园博会,又一次彰显了我们国家的强大实力。

B.漫步万亩枣林,人们纷纷用手机捕风捉影,记录家乡的美景。

C.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备受广大市民的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D.这对双胞胎姐妹花,出生时间只相差几分钟,但长相却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4、填入下列句子中的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1)只有穿长衫的,才 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2)孔乙己便 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3)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 住。

(4)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 去了。

A.踱         

B.走         

C.走         

D.踱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5、【甲】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节选自《木兰诗》)

【乙】

英烈夫人者,韩蕲王妾梁氏也。梁氏祖池州,父祖皆行伍。梁氏多力通技击能开强弓射二百步无不中的。以父罪连坐没入教坊,梁氏曰:“恨身不为男儿,乃至如此。”流寓京口为伎,有侠气,以角抵技闻。

梁氏数战金军于山阳,宿迁,皆胜。于是意少懈。八月丁卯,率轻骑袭金人粮道,遇伏。金以精兵铁浮图十倍围之。梁氏身被数创,腰腹为敌刃割裂,肠流三尺,忍痛纳回,以汗巾裹腹。知不免,乃顾左右曰:“今日报国”。语毕再突敌阵。敌矢如雨,猬集甲上。梁氏血透重甲,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力尽落马而死。金人相蹂践争其首级,裂其五体,后得其首者进两阶,得其四肢者进一阶。

(节选自《英烈夫人祠记》)

【丙】

王昭君(其二)

李白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注】①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元帝时,将昭君赐给呼韩邪单于。后昭君出塞,单于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

【1】参考下表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的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千里足

课内积累法

(1)______

身不为男儿

课内迁移法: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______

于是少懈

查阅字典法:①意料。②心情。③情趣。

(3)______(填序号)

腰腹敌刃割裂

成语解词法:鲜为人知

(4)______

【2】用“/”给【乙】文中的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梁氏多力通技击能开强弓射二百步无不中的。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梁氏血透重甲,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力尽落马而死。

【4】下列是关于三篇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梁红玉因意识松懈而遭遇敌军伏击,后被敌军残忍斩杀,说明沙场征战须知己知彼,随时保持警惕。

B.王昭君为保大汉和平,出塞匈奴。李白用“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热情赞扬了昭君出塞的大义之举。

C.三篇选文均刻画了为国奉献的“女英雄”形象,打破传统认知中“男英雄”的形象定式,纤弱柔美的女性亦有可作为。

D.《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描写了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得胜归来却辞官回乡的故事,刻画了一位普通农家的巾帼女英雄形象。

【5】三篇选文分别写了花木兰、梁红玉、王昭君三位巾帼英雄,但在内容,主题思想方面各有异同。【甲】文侧重写木兰战后归来及与家人团聚的场景,表达了编写者(1)____的思想;【乙】文侧重写梁红玉与金人作战的激烈画面,刻画了梁红玉(2)____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其的赞扬;【丙】文李白侧重写昭君(3)____的场景,并抒发了个人感慨。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6、阅读宋代苏轼的《浣溪沙》,完成简答。

浣溪沙

苏 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1词的一二两句所写景物的特点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字来概括。

2词的哪两句通过互相照应来抒发词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带着一颗朝拜的心,我又一次走近经典,聆听孟子。书香扑面的时候,心被qián诚塞得满满的。沿着岁月的河道,不觉间,仿佛已走过千年。他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一直穿越时空给后人以启迪,给后人以震撼!这是一个不惧忧患、心怀天下的孟子——生于乱世,勇于济世;游于列国,长途跋涉。他奔走在游说的道路上,执着而坚定,zhuó而真诚。他契而不舍地宣扬民本思想,持之以恒地做百姓代言人。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qián( )诚   ( )   焦zhuó(  )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3)“济世”中“济”的意思是 ( )

A.渡,过河    B.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   C.补益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8、默写

1)《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卫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渔家傲》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刈麦》中揭示农民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总结出的后汉衰败的经验教训是: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

7)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也说过意思相近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无题》中常用来表现为某项工作或事业奋斗、奉献自己一生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一些德高望重的老教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这种奉献精神 正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所称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季羡林先生九十多岁仍笔耕不辍,他的学生既赞美他这种创作精神,又担忧他年老体弱。对此,季老引用苏轼《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词句作答。

 

六、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 15分)

9、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民间年画

连年有余

大吉大利

 

中国年画,是一种十分独特的绘画体裁,是历史最久寿命最长的与年俗密切相关的民间艺术。中国民间艺人用他们炉火纯青的技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十分优美的绘画作品。年画这一独特而又古老的艺术,颇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在中国历史上,四川绵竹年画、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的木版年画在全国最为著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绵竹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县而得名。绵竹年画历史悠久,它起源于北宋,到明末清初进入繁盛时期。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桃花坞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而杨柳青年画继承宋、元绘画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制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性。杨柳青年画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年画不仅有其独特的寓意,更带着浓厚的装饰意味,美化了民间民众的生活空间。民间年画的欣赏者大都是文化低下的劳动人民,因此要求它在表达人民大众祈福禳灾的心愿时,还起到了装饰房屋的作用。例如新婚之家,则贴麒麟送子。象征天下太平文运昌盛之兆,借以成为各新婚之家悬挂之画。而在祝寿的时候则贴寿星图”“瑶池祝寿图等。前者为祝贺年老公公寿诞时挂,后者为老太太生日时用。十分有趣而又装饰味十足。而传说中的驱鬼年画——钟馗画像,大红大绿,热闹非常,同样具有装饰性。

【1】分析文中划线句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2】除了年画,你还了解我国有哪些民间艺术,举出两例。

 

10、色彩斑斓的传统刺绣

①刺绣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要素之一。刺绣,又叫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纹样和色彩在面料上运针刺缀,以绣迹构成花纹、图像或文字的工艺。传统刺绣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其中凝聚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展现了浓厚的中华文化与民族特色,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②中国刺绣起源很早,相传舜令禹刺五彩绣;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从出土的早期刺绣遗物显示:周代刺绣工艺尚属简单粗糙,战国渐趋工致精美,这时期的刺绣用的均属辫子绣针法,也叫辫子绣、锁绣。湖北江陵马山硅厂一号战国楚墓出土的绣品,有对凤、对龙纹绣、飞凤纹绣、龙凤虎纹绣禅衣等,均是用辫子股施绣而成,并且不加画填彩,这标志当时的刺绣工艺已发展到相当成熟阶段。

③到汉代,刺绣开始展露艺术之美。因为经济繁荣,百业兴盛,丝织造业尤其发达;社会富豪崛起,形成新消费阶层,刺绣供需应运而兴,不仅已成民间崇尚广用的服饰,手工刺绣制作也走向专业化,尤其技艺突飞猛进。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刺绣残片来看,它们虽已在地下埋藏了几千年,但出土时仍然绣工精巧,图案多样,精美绝伦,配色、针工都运用得恰到好处,让现代的绣工们都汗颜。由此可见刺绣工艺在汉代就已经很流行了。

④刺绣工艺发展到唐宋时期已有数十种针法,其风格也逐渐形成了各个地区的不同特点。刺绣已不仅是绣在服饰上,而是从服饰上的装饰发展为纯欣赏性的刺绣画、刺绣佛经、刺绣佛像等。相传,武则天时,曾下令绣佛像四百余幅,赠予寺院及邻国,由此可见唐代绣佛像已极为盛行。唐以前之绣品,多为实用和装饰之用,刺绣内容与生活上的需求和风俗相关。宋代刺绣之作,除为实用品外,尤致力于绣画。自晋唐以来,文人士大夫嗜爱书法并及于绘画,书画乃当时最高的艺术形式,至宋更及于丝绣。可以说,书画风格直接影响到刺绣之风格。

⑤中国的刺绣传承了数千年之后,在明代达到了巅峰。明代刺绣以洒线绣最为新颖著名。洒线绣用双股捻线计数,按方孔纱的纱孔绣制,以几何纹为主,或辅以铺绒主花。1958年北京明定陵孝靖皇后王氏棺内出土的一件洒线绣蹙金龙百子戏女夹衣,长71厘米,两袖通长163厘米,用红色丝线绣出满地菱形纹,前襟上部绣二龙戏珠,后襟绣一坐龙,夹衣遍身绣100个游戏的儿童,并用各种花卉点缀其间。这件夹衣是明代极有代表性的洒线绣文物。

⑥清代中期,国家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刺绣工艺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和提高。地方性绣派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著名的有苏绣、粤绣、蜀绣、湘绣四大名绣。这一时期的刺绣题材是颇具中国特色的吉祥图案,即所谓的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有托物寓意的,如,鸳鸯象征夫妻恩爱,松竹梅表示清高正直,牡丹象征富贵荣华,松鹤意长寿等;也有因谐音而成为图案题材的,像蝙蝠与谐音,鱼表示喜庆有余等。

(选自《文化杂谈》,有删改)

【1】下列有关刺绣的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刺绣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文化,是用绣针在面料上运针刺缀,以绣迹构成花纹、图像或文字的工艺。

B.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刺绣残片绣工精巧,图案多样,表明刺绣工艺在汉代已经具有艺术之美。

C.流行于明代的洒线绣用双股捻线计数,按方孔纱的纱孔绣制,以几何纹为主,或辅以铺绒主花。

D.清代刺绣题材是颇具中国特色的吉祥图案,如选取鸳鸯、牡丹、松鹤、鱼等图案都是托物寓意。

【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标题点明了说明对象是“传统刺绣”,让读者能清晰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B.第④段加点的“相传”一词,表明所引资料只是传闻,不一定真实,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

C.本文按照逻辑顺序,依次介绍了传统刺绣在我国不同阶段的发展和演变特点,条理清晰,结构鲜明。

D.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介绍了明代极有代表性的洒线绣蹙金龙百子戏女夹衣。

【3】下面是小明与班长关于“传统刺绣”的一段对话。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补全班长的话。

小明:随着现代工艺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变化,传统刺绣这种老套的工艺早该淘汰了,我们应该追求一点更时髦的东西。

班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听你这么一说,没想到传统刺绣还有这么丰厚的历史内涵,看来,我们真应该传承好这一手工艺。

1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武汉加油”与“风月同天”

(材料一)

这两天,有一句唐诗在网络上火了。2月9日,日本舞鹤市医疗支援物资抵达大连机场,包装箱上印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曝光后,这句诗迅速传播,掀起讨论无数。而在此之前,日本援助物资上写着的其他几句话,如“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等,也都贡献了不少热点。

这并不是说“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就一定比“武汉加油”高级,后者的简洁明快、易背好懂,可以在短时间起到凝聚人心的效果。只是一句唐诗,让不少人在铺天盖地的所谓“硬核”的口号中,看到了一种文明感。文明是精致的,不能在防疫的旗号下,对复杂的社会活动以“一刀切”的办法粗糙应付。就像在刻不容缓的援助中,并不妨碍写上一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事态紧急,但善意、体谅、同情也不是就无处安放了。美好的事物自有它的韧性与穿透力,在疫情仍在持续之际,我们一定不能放松文明社会必须坚持的价值。

(材料二)

国内各省市,包括企业和个人对武汉、对湖北的忘我驰援与无私捐助,关于“武汉加油”“湖北不哭”的表达,虽简单但直接,祖国大家庭成员间在“遭遇战”面前无暇他顾、不假修饰、十指连心,恨不得两肋插刀的焦虑、担忧与仗义跃然字面,足资珍重,也是抗击疫情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至于“老实在家防感染,丈人来了都得撵”“出门打断腿,还嘴打掉牙”等表达,虽显得粗暴乃至于极端,但人命关天,必须严防死守;面对大众,不避俚俗,有矫枉过正、急不择言等情形,可以理解,有时甚至是必须的。

(材料三)

不得不承认,“加油”好说,“风月”需学——曾几何时,礼失求诸外了?由此让我们加深对中央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的理解,可能意义更大。大疫之中、每天都在新增确诊人数与亡故数字之时,今年春节与元宵节,人们的祝颂语仍是一句句的“快乐”,加深了我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期待,战胜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国人去疾无病之外,能有更深的文化积淀、更多的文明浸润;期待在明年春节的拜年文字中,看到多种笔墨和个性化的表达,雅言敬语布在人口,让礼仪之邦名实相副,使文明古国重新焕彩!

(材料四)《武汉加油》设计者:邹凯林

1下列表述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表达效果比“武汉加油”高级很多。

B.即使事态紧急,但善意、体谅、同情也不是就无处安放了,在刻不容缓的援助中,并不妨碍写上一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C.对大众使用显得粗暴乃至于极端的宣传语,出现矫枉过正、急不择言等情形,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可以理解的。

D.加深我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的原因,在于每次节日人们的祝颂语都是一句句的“快乐”。

2(材料四)的设计图妙在何处?请尝试解读。(提示:崔颢的古诗)

3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请你对封城中的武汉同胞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他们的鼓励。要求:运用至少2种表达方式或至少2种修辞手法,80—100字。

七、作文(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如何对待学习上的“问”?一般来说,大家都认为“多问”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好办法,但也有人提倡“少问”,认为“少问”才有利于独立思考的培养。

你在“问”这方面有怎样的经历或感想?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得抄袭;⑤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