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25年高考模拟(八)语文试卷(真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在下面的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那时,航海生活( )非常艰苦,( )充满危险。

(2)( )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 )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3)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 )有了很大的改善,( )仍不能忘记“勤奋”二字。

2、我会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马路 一_____牙齿 一____邮票 一 _____电脑

拼命地_______ 匆匆地______  辽阔的_______ 美妙的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恼怒——( )   羞愧——( )   谦虚——( )

美观——( )   光洁——( )   理会——( )

4、比一比,再组词。

( )       ( )       ( )

( )       ( )       ( )

5、多音字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请你阅读古诗找到合适的答案,并将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春夜喜雨

[]杜甫

【1】读一读,想一想,这是一首描写 的诗?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2】请你找一找下面四首古诗中,哪首也是描写这个季节的古诗?

A.《登鹳雀楼》

B.《咏柳》

C.《夜宿山寺》

D.《赠汪伦》

7、阅读短文。

祖先的摇篮

风儿吹动树叶

“沙沙,沙沙!”

那回忆

多么美好,

又那么遥远……

啊!

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

我们祖先的摇篮!

1“沙沙”模仿了“风”的声音,像这样的词语叫象声词,我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苍苍茫茫”AABB式的叠词,写出了原始森林的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广大无边。

AABB式的叠词还有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句中把“原始森林”比作“________”,这是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手法。

8、阅读乐园。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这首诗和《_____________》都是写庐山的秀丽景色。

2.描写庐山瀑布气势宏大,好像从天上落人人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

3.李白是唐朝最伟大的诗人,他被人们称为“________________”。你还知道他的哪一首诗?将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内阅读。

天窗(节选)

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啊!”跟着木板窗的关闭,孩子们也就被关在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总之,夜的美丽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1】在正确的读音后面打“√”。

( piē       piě)          ( jiè       jí)        落( bǔ       pū)

【2】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在选文中出现了几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回答问题“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①“扫荡”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受的要大十倍百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文说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  

1将上面诗歌补充完整。

2从诗歌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渺小——________   俯视——________

3在下面横线上抄写诗歌中的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知道描写瀑布的诗还有   代诗人   的《   》,我能默写其中的两句诗:  

11、按课文填空,再按要求做。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 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 有的刻着两条飞龙 前爪相互抵着 各自回首遥望 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题文1文中有些地方没有标点,请你补上去。

【题文2这段话共________句,是围绕“________”这句话写的。

【题文3在正确的说法后打上“√”

1)文中所有的龙指的是文中所介绍的三种龙。(  )

2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是过渡句,在文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

3)这段话主要介绍了桥的坚固。(  )

4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是一个比喻句。(  )

4“……不但……而且……”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习短文的写法写一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把鬼子领进地雷阵(节选)

雨来他们跳下一个土坎,等了半天也不见鬼子的影,心里真着急,埋了半天雷不是白埋了?

雨来他们决定去侦察一下。他们屏住气,慢慢地往村边蹭,来到一截土墙下边。雨来竖起耳朵仔细听了听,村里没什么动静,可能鬼子已经走了。

墙根底下有一棵白杨树,笔直笔直的,雨来让小伙伴们藏好,蹭蹭几下爬上了树,一脚迈到了墙上。他看见村里没有人走动,院子里猪圈门敞着,里面没有猪,乱七八糟的,什么烂线团、花褂子、空烟盒,扔了一地。看样子,鬼子抢完东西真的走了。

雨来对伙伴们说:“鬼子都走了,你们等着,我去把院子的角门开开。”

墙头里面是一个草垛,雨来想从草垛上跳到院子里,他的脚刚伸下去,觉得不对劲,踩着的不像是草垛。是什么呢?原来是一个人的脑袋,是一个特务在那儿藏着呢!

雨来赶紧喊:“里边有敌人,快跑!”

小伙伴们跑了,雨来的双脚被那特务一拽,摔了下去,落到了敌人手里。

那个特务抓住了雨来非常高兴,得意地说:“逮住一个就不错!”

雨来坐在地上心想,得想法跑,让他带回去就没命了。他往周围看看,就这一个特务,猛一站起来要跑。特务脚下一绊,雨来又倒在地上。

雨来被押着走,还不甘心,走着走着,突然一伸腿,将那特务绊倒在地。那个特务翻起身,上去就打了雨来两个嘴巴,说道:“小兔崽子,你也会这手,再跑我就一枪打死你!”

一个满脸大胡子的日本军官,瞪着两只老鼠眼,凶狠地对雨来嚷道:“小孩!带路!”

雨来站着没动,那军官以为他吓昏了,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日本糖:“害怕的不要,给皇军带路,死拉死拉的,没有!”

雨来心想,跑是跑不掉了,不是带路吗?我把他们带到地雷阵里,对,就这么办!

雨来又想,我要是顺顺当当地带路,鬼子会生疑心。他站在那儿一动不动。日本军官抽出洋刀架在雨来的脖子上:“赶快带路!”

鬼子推搡着雨来,雨来愤怒地说道:“这么推搡我,还不把我推到地雷上!”鬼子松了手。

到了村东大道上,鬼子看到那些红纸、绿纸,说:“这儿真的有地雷?”

雨来说:“不信拉倒,你踩踩试试!”可鬼子没一人敢踩。

雨来领着200多个鬼子在假地雷阵里转了半天。雨来故意吓唬鬼子:“小心地雷!”一个鬼子踩到一处松软的土地,以为踩上了地雷,吓得赶紧趴在地上,好几个鬼子也跟着趴在地上,叽哩哇啦乱叫。

转来转去,终于要到地雷区了。雨来琢磨得想个办法逃走。

雨来领着鬼子走上了河堤,前边堤上,大路上都埋有地雷。距离第一个地雷不远了,可雨来却大声嚷着:“前面,地雷地没有!”

离第一个地雷两丈远了,一丈远了,再往前走就踩着地雷了。这时候,雨来故意一脚迈空栽到河里去了。他在水里扑腾着,故意从水里伸出脑袋喊道:“救命啊!”不一会儿,雨来好像被水冲走了,不见人影了。

鬼子军官以为真的到了无雷区,迈着大步往前走。没走几步,地雷响了。轰!轰!轰!一个地雷响了,像连环炮似的,一个个地雷接连不断地响了起来,这里是地雷区啊!没有多长时间,200多鬼子死的死,伤的伤,还有不少做了俘虏,只逃走了30多个。

战斗胜利了,雨来从水里冒了出来,混身是水,抱着湿衣裳跑来了。

【1】“墙根底下有一棵白杨树,笔直笔直的……”文章第一部分写白杨树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二部分写了雨来几次心理活动?他分别在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用简练的语言,给故事的第二和第三部分列出小标题。

不幸被捕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小标题的内容写一写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雨来是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文片段阅读理解

①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 )怎样急着赶路,( )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②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shú sú)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叙 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悼悼),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③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fú fù)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划去括号里错误的字音或字形。

【2】在文中“□”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标点。

【3】在文中括号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4】文段①采用________的方式,略写“________”这个“面”,详写老人调整搭石这个“点”。 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________的优秀品质。

【5】用波浪线划出文段②中的比喻句。

【6】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风景一:老人及时调整搭石;风景二:行人协调有序地过搭石;风景三:________;风景四:________

【7】如果让你给搭石取名,你会用不同颜色的笔每一块石头上写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说一说:假如你想成为课文中的“搭石”,那么在生活中你该怎样做?_______________

14、策划“致敬伟人”专栏。

【材料一】鲁迅趣事选摘

每当青年学生向鲁迅借书归还时,如果书里有破损的情况,鲁迅先生会不高兴的。他宁愿把书送人,也不忍看到破损的书再转回来。鲁迅还会把一些值得推荐的好书仔细包扎好,主动寄赠给渴求知识的人。

还有一个故事:一天晚上,一个小偷溜进鲁迅家,想等他入睡后行窃。哪知鲁迅手中的笔一直不停挥动。就这样,眼看时间过去很久了,鲁迅还是不熄灯入睡。小偷熬不过鲁迅,只好趁他专心之际,悄悄将厨房里的一件小东西拿走了事。

【材料二】名人评鲁迅

◎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叶圣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勇敢、最坚决、最热忱的民族英雄。

——毛泽东

◎看看鲁迅全集的目录,大概就没人敢说这不是个渊博的人。可是“渊博”二字,还不是对鲁迅先生的恰好赞同。

——老舍

【材料三】绍兴鲁迅故里景区介绍

鲁迅故里(景区介绍)

名称:绍兴鲁迅故里

导航地址:绍兴市越城区鲁迅中路

开放时间:周一:8:30—17:00;

周二~周日:8:30—21:00

(冬季8:30—20:30)

门票价格:免费

主要景点:鲁迅故居、三味书屋、鲁迅祖居、绍兴鲁迅纪念馆

鲁迅祖居:鲁迅的祖辈居住的地方。

鲁迅故居:鲁迅生前居住地,收藏有他的生活用品。

三味书屋:鲁迅儿时学习的私塾。他曾在桌上刻下“早”字,鞭策自己不迟到。

鲁迅纪念馆:以时间轴为顺序,记录鲁迅从童年到青年以及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全部过程。

【1】根据材料判断信息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鲁迅先生不喜欢书籍被损坏,但是他会主动赠书给有需要的人。( )

(2)毛泽东认为鲁迅是文化战线上最勇敢、最坚决、最热忱的民族英雄。( )

(3)小州想在春节当天(周六)去参观鲁迅故里,需在21:00前结束参观。( )

(4)鲁迅祖居位于绍兴市越城区,包括鲁迅纪念馆、三味书屋等景点。( )

【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参考材料二,请你自拟一两句话来评价鲁迅先生。

我的评论: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想要了解鲁迅的成长历程,可以结合材料______进行实地研学。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把下面的字句改成字句。

1.钱塘江大潮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地好像被江潮震得颤动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被这天下奇观吸引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小男孩儿扯了扯胡子 :“这绳子够长了 ,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固 。”(将句子改为提示语在中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新句子学习。

(1)做对比。在横线上写出上下句子不同之处。

①太阳光芒四射,亮得很。

②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发现。句①只说“亮”的特点,句②在“特点”后,写“亮”的______。写得很生动,一是通过人、蚯蚓、______的感受来写;二是用了三个“______”字夸张地写,三是用了“______+表现”的构句写。

(3)学迁移。在“吵”的语境中,我会学着这样说:“___________ 。”

18、给句子换个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

(1)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列句子改为把字句。

1、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姑娘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紧紧搂住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年轻人被杰克逊大叔留在庄园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练习句子。

1.圆圆的盖帘儿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儿的饺子,像是两军对阵,隔着楚河汉界。

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用这种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实,妈妈的眼睛似乎实在是太昏花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

最近你做的哪一件事最让你有成就感?你当时有什么感受?比如:学会了做一道菜,解出了一道难题,帮助了别人……请你回忆一下,然后选一件事写下来吧!

要求:语句通顺,事情完整,题目自拟,写出你当时的感受,3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