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照样子,写一写。
1.例:扌(扛)(扔) 虫____________
2.例:一(支)铅笔 一______石碑 一______歌
3.例:(踢)足球 ______音乐 ______鞭炮
4.例:游来游去 ______来______去 ______来______去
5.例:(蜻蜓)展翅 ______搬家 ______结网
2、加一加成新字,并组词。
犬+(_______)=(_______)(_______)
亢+(_______)=(_______)(_______)
足+(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_______)=(_______)(_______)
寺+(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一比,再组词。
幼(___) 由(___) 简(___) 反(___)
功(___) 田(___) 涧(___) 返(___)
4、按要求完成词语填空。
不可( )( ) ( )乡( )井 碧波( )( )
乐此( )( ) ( )天( )地 ( )( )成趣
美妙( )( ) ( )林( )竹 ( )( )大悟
带有“月”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月”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古诗词内涵丰富。“________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_____________”展现迷人风景;“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沙暖睡鸳鸯”描绘可爱精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____________”“ __________,每逢佳节__________”抒发真情实感。
(2)大自然景象奇特。一天之内,不同的花____________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_________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_______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___________从梦中醒来……小燕子带了它的___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______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________下了。
(3)寓言故事智慧有趣。“兔走______,______而死。因释其耒而______,冀复得兔。兔____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出自课文《_______》。
6、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独在异乡( ),每逢佳节( )。
( )登高处,( )茱萸少一人。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解释文中带点字的意思。
独:____________ 佳节:___________ 登:___________
【3】这是一首表达____________的诗,你还会背哪些这一题材的诗?请把题目写出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全诗句,完成练习。
渔 歌 子
,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
【1】这首词是____代_______写的。这首词描写的时间是______季,地点是在______。
【2】将这首词补充完整。
【3】这首词中描写渔翁外貌的句子是“_________”。
【4】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斜风细雨不须归”是因为鱼儿肥美,风微雨小,钓者沉浸在垂钓之趣中。
B.这首词塑造了一位隐士形象,寄托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C.这首词运用“白”“青”“绿”等表示颜色的词语,再加上桃花的“红”,景物色彩非常鲜明。
D.“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雨中钓者的悠闲自得。
8、古诗阅读。
示 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请阅读下面的资料链接,按要求答题。
【资料链接】陆游出生后不久,金人占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北宋亡国。宋徽宗的儿子赵构(宋高宗)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南宋政权之后,偏安一隅,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后来,85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写下了这首诗。
A.读了这首诗的背景资料,你想用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陆游生活的朝代;对比我们现在的生活,你又想用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
B.家国情怀一直深埋在中国人的心里。国势危机时刻,南宋的林升发出过“山外青山楼外楼,_____________”的质问;清代的龚自珍发出了“______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材 ”的疾呼。
C.结合资料,你体会到伴随诗人一生的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9、课内阅读
作为妹妹惟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稍一犹豫,又认真地想了想,终于点了点头,郑重而又严肃,仿佛做出了一个极其重大的决定,脸上洋溢着勇敢的神情。
抽血时,男孩十分安静,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后,男孩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目不转睛地看着医生将血液注入妹妹体内。手术完毕,男孩停止了微笑,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做出的决定付出了他一生的坚强。
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握紧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 真的 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医生微笑着 充满爱心 你能活到100岁 小伙子 你很健康
男孩从床上跳到地上,高兴得又蹦又跳。他在地上转了几圈,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袖子,露出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1.用“——”在文中画出小男孩抽血前的神情,体现了小男孩的什么精神?
2.用“﹏﹏”在文中画出小男孩抽血后的神情,体现了小男孩的什么精神?
3.用“==”在文中画出小男孩的语言,体现了小男孩的什么精神?
4.在文中空白处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5.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含义。
颤抖:
洋溢:
震撼:
犹豫:
6.破折号在文中的作用是:
7.妹妹做完了手术后,会对哥哥说什么?
8.文中小男孩的行为让你感动吗?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10、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请你为“图书漂流活动”取个生动别致的副标题:“图书漂流”——______
【2】根据海报内容,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 )
A.本次活动是为了响应“世界读书日”举办的。
B.4月23日之后,“图书漂流”现场活动便结束了。
C.接受师生捐赠图书。
D.教材和教辅类用书能捐赠。
【3】“注意”里的第2条是病句,请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岛上休养,他十岁的儿子跟着妈妈来看望他。儿子在父亲的窗前种了许多花。后来,儿子走了,花却开了。高尔基看着盛开的鲜花,心里很高兴,就给儿子写了一封信。其中讲到,你走了,可是你种的花留下来了,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好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一样美好的东西——鲜花。要是你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还有对你的非常美好的回忆,那时你的生活该是多么愉快呀!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要知道给予远比索取愉快。
(1)在文中用“‖”把文章分成两部分。
(2)概括出文章的主要事件。
(3)末句“给予”的含义是( )
A.把东西送给别人 B.给别人栽下鲜花
C.对他人作出奉献 D.给人们以美好的回忆
(4)画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 )
A.夹叙夹议 B.议论
C.记叙 D.描写
12、课内阅读
片段一: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弟。这种特制的粥是用来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片段二: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1】片段一出自课文《________》,片段二出自课文《________》。
【2】从两个片段对腊八粥食材组成的列举中,你得出的结论是( )
A.腊八粥的组成是固定的八种。
B.腊八粥可以任意组合。
【3】选择。
这两个片段都是写腊八粥的,片段一侧重介绍了腊八粥的______片段二侧重渲染了腊八粥的________。
A.香气和受欢迎程度 B.组成和功能
【4】“初旬”指的是_____________,“严冬”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5】用直线从片段二中画出具体写大家都喜欢吃腊八粥的句子。
【6】用一段话描述你喜欢的或者你想象中的腊八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以下散文,完成下面小题(共13分)
带白蘑菇回家
①妈妈爱吃蘑菇。
②到青海出差,在幽蓝的天穹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菇。从鸟岛返回的途中,我买了一袋白蘑菇,预备两天后坐火车带回北京。
③回到宾馆,铺下一张报纸,将蘑菇一柄柄小伞朝天,摆在地毯上,一如它们生长在草原时的模样。
④小姐进来整理卫生,细细的眉头皱了起来。我忙说,我要把它们带回去送给妈妈。小姐就暖暖地笑了,说您必须把蘑菇翻个身,让菌根朝上,不然蘑菇会烂的。草原上的白蘑菇最难保存。听了小姐的话,我让白蘑菇趴在地上,好像晒太阳的小胖孩,温润而圆滑地裸露在空气中。
⑤上火车的日子到了。小姐帮我找来一只小纸箱;用剪刀戳了许多梅花形小洞,把白蘑菇妥妥地放进去。
⑥进了卧铺车厢,我小心翼翼地把纸箱塞在床下。对面一位青海大汉说,箱子上捅了那么多的洞,想必带的是活物了。小鸡?小鸭?怎么没听见叫?天气太热,可别憋死了。
⑦我说,带的是草原上的白蘑菇,送给妈妈。
⑧他轻轻地重复,哦,妈妈……好像这个词语对他已十分陌生。半晌他才接着说,只是你这样的带法,到不了兰州,蘑菇就得烂成污水。
⑨我一筹莫展地说,那可怎么办?他说,你在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通风。我依法处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每日数次拨弄,好像育秧的老农。蘑菇们平安地穿兰州,越宝鸡,直逼郑州……不料中原一带,酷热无比,车厢内闷热如桑那浴池,令人窒息。青海汉子不放心地蹲下检查,突然叫道,快想办法!蘑菇表面已生出白膜,再捂下去,就不能吃了!
⑩我束手无策。(A)青海大汉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新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这不是更糟了?他并不解释,三下五除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对周围的人说:烦请各位把自家的东西,拿到别处去放,腾出这个小桌来放小箱子。箱子里装的是咱青海湖的白蘑菇,她要带回北京给妈妈。我们把窗户开大。让风不停地灌进箱子,蘑菇就坏不了啦。大家帮帮忙,我们都有妈妈。
⑪人们无声地把面包、咸鸭蛋和可乐瓶子移开,为我腾出了一方洁净的桌面。
⑫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白蘑菇黑色的血液,渐渐被蒸发了。
⑬终于,北京到了。我拎起蘑菇箱子同车友们告别,对大家说,我代表自己和妈妈谢谢你们!大家说,你快回家去看妈妈吧。
⑭由于路上蒸发了水分,白蘑菇比以前轻了许多。我走得很快,就要出站台的时候,(B)青海汉子追上我说,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忘了同你交代——白蘑菇炖鸡最鲜。
⑮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
【1】本文叙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白蘑菇回家”可谓是一波三折,请简要概括故事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A)(B)两处使用了两种称呼“青海大汉”和“青海汉子”,请说说作者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出“大汉”和“汉子”怎样不同的性格特征?(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表达效果如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全文看,结尾“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这句话该如何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歌颂人与人之间宽厚无私的帮助。
B.表达了为人子女者对母亲的孝心。
C.赞扬了质朴而又美好的社会风尚。
D.体现孝母之心对人们心灵的触动。
14、课内片段阅读
……“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1】“居然”的意思是______。
【2】“我”和老爷爷互相道谢是因为( )
A.“我”和老爷爷都从对方行动中受到鼓舞,从对方的身上汲取了力量。
B.“我”和老爷爷相互扶着,是一起爬上天都峰的。
【3】爸爸说的“汲取力量”,是一种什么力量呢?( )。
A.面对困难能勇于挑战,顽强向前,即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
B.善于向他人学习的精神。
15、小姑娘递给了过路人一个水罐。(改“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难道实现中国梦还会很远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把答案写在横线上。
(1)蔺相如对秦王说:“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
(2)我们迈着愉快的心情来到公园。(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修改)
________
(3)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缩句)
________
(4)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翻译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
(5)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体会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仿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
18、读下面的句子,写出主要意思。
(1)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孔子是老师了。(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子把孔子收下做徒弟。(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可能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大比拼。(8分)
(1) 仿照句子写句子。(4分)
例: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 )正( )呢!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 )已经( ) 。
(2)我会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4分)
①小松鼠 吃 果子 在树上 开心地
②都 喜欢 全家人 兰兰 画的 这张画
21、习作乐园(30分)
题目:给___________老师的一封信
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补充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学科老师;
(2)用书信的形式说说你从×××老师那儿学到了什么,你想在信中向他(她)表达什么;注意书信格式,叙述条理清楚,感情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