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扁牖(yǒu) 修葺(qì) 栏楯(shǔn) 如丧考妣(bǐ)
B.笏板(hù) 阖门(hé) 老妪(ōu) 断壁颓垣(yuán)
C.长号(háo) 栖息(xī) 冥然(míng) 尘泥渗漉(shèn)
D.婢女(bēi) 偃仰(yǎn) 逾庖(páo) 呱呱而泣(guā)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真想到西班牙去看看西班牙女郎的头发是黑的,还是金黄的?《堂吉词德》作者(塞万提斯)的家乡是什么样的?
B.对于小朋友来说,人工鸟集本身就像巨大的问号在吸引着他们:小鸟会住进去吗?都有什么样的鸟,有多少鸟会住进去,住起来舒服吗?
C.在远走他乡、辗转天涯时,他才明白为什么那些远离家乡的人们会那么怀念故乡?
D.我们要怎样贯彻新《标点符号用法》?通知各校自行学习?组织骨干教师来培训?
3、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吸吮 按装 泽被后世 贻笑大方
B.凫水 暮蔼 胜券在握 恼羞成怒
C.蹿蹦 赡养 闻过饰非 漠不关心
D.噘嘴 妨碍 阴谋诡计 再接再厉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无论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 ① 离不开酒。 ② 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 ③ 唐代文人之醉酒, ④ 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华,满目俊才, ⑤ 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恣横。 ⑥ 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总是 | 既然 | 而 | / | 但是 | 从而 |
B | 可是 | 倘若 | 那么 | 既 | / | 所以 |
C | 都 | 如果 | / | 固然 | 而且 | 因此 |
D | 却 | 与其 | 所以 | 虽然 | 反而 | / |
A.A
B.B
C.C
D.D
5、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干将莫邪”,在多本书籍中均有提及。下列哪些书籍记载了此故事?( )
A.《列士传》 B.《搜神记》 C.《孝子传》 D.《聊斋志异》 E.《西游记》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一年容易又秋风
孟 超
一年容易又秋风,酷热的暑夏,总算是过去了,晒焦了的皮肤,和臭虫咬、蚊子伤的斑疤,虽然还点点的存在着,让我以回忆的感伤来摸弄这些创痕;但,酷热总有过去的时候,似乎可以自慰。于是秋来了,而秋也并不顶好受,且不说“九月衣裳未剪裁”,冷雨扫在身上,使人想到酷寒,又何尝不可怕呢?又加秋风秋雨,带着一曲凄凉的情调,连秋虫都战抖了,而况人的心弦,是正被时序的万华林的弓子所拉动着呢?……
家槐兄从柳州来,与他在桂林的聚合,又是一年了。秋风来时,他也来了。幸喜两个人谁都也没有秋意,没有感伤,——秋自然还在使劲地拉动着他的弓子!——一握手,暖煦煦的,似秋阳轻晒着的一般的温意,谁都没曾减少了热力,虽然经过了一个夏天,还和去年一样,这是两个人同样的道慰着的。
一同去访秦似兄,谈起《野草》,从创刊到现在不觉得已经两年了。家槐兄恳切地称许秦似兄支持这一刊物的毅力。是的,有一分热,放一分光,腐草化萤,虽然不过是一种传说;然而,这一束碧新色的叶儿,它不会腐,它却放着荧光,小虽小,它有着它的热力的。而况,叶绿体是会消化了吸取的炭气,而呼出了氧气;一个有修养的园艺者,他不只为了花开,他也为了叶子的成长,至于叶子的多寡,长短,可以放散多少氧气,盖不须计论,这又是但求耕耘,不问收获了。秦似兄之于《野草》是这样的。
秦似兄近月来,是肥胖了许多,面圆圆的,有似于华透·迪士尼卡通画上的小猪,我几次这样调笑他;问其致肥之道,他说,受气吃亏,也可以长肉生肌。他是研究生物学的,恐怕也找不出论据来;但这两年来,因为《野草》,我是深深地知道他在各方面受到了无数的困难,满肚皮里压下了无数的闷气。如果真把这一刊物当成一堆小草看的话,那么,在培植上,他所卖的力,所受的艰难,真比一个农夫种二三亩田还要劳瘁得多哩。这并不是说他力有不逮,事实告诉我们,在蓬蒿之中、贫瘠之地,种一株草,是比在肥土壤里种几十亩谷禾,须要费力得多的,也正因为这样才显出可贵来。当家槐兄慰藉他的时候,我想,他回想一下这两年的辛勤,也会自慰吧。
记得还是前年,也是一个秋天,我在夏衍兄那里会见他,那时,《野草》还没入地下种。秦似兄尤不善于在这种复繁奇出的社会中,八面玲珑地到处作揖应付,或者掉花枪,玩世故,耍手段,因此也就常常被人看成懦弱。其实别看他肌肉肥,他骨头却和秋天的老树枝子一样硬呢。也正为了这点,才似乎有许多不必要的侵凌,打击着他。可也同时因为他的个性所赋,而野草才能有他一贯的作风,才能经得起日晒雨淋,和霜雪的不断地袭来,却愈显出他那葱翠的颜色,临风不偃的神韵的。
又是秋天了,说快也快,野草从下种到今天,他是经过三个秋天了。我曾亲眼看着树头上几度谢落,几度葱茏;也曾亲眼看见秋雁几番的来去,长鸣着划过了中天。而这小小的草,却不曾在谁的践踏下委顿;不曾被太阳晒焦,显出了枯黄;受着风霜雨露,而伤损了草根草叶。更不曾移进了温室,变成案头清供。他不打哆嗦地,依然地在秋风中直立着。我爱野草,而我是知道园艺者对他是如何的培植的。可是,正因为我爱野草之故,我应该正告他,他的下种是在秋天,已经度过了二个秋天,而今,是秋,秋之后,仍有冬,还有以后的秋的到来的。
家槐兄说:“秋应该是我们所欣喜的,秋天是收获的时候。”对的,两年的时间,《野草》是有了他的收获,即使是放射出只是极轻微的草香,即使是只植下了一颗种;而他的叶是永远青着的,我想,这不能不向秦似兄举一举杯吧。
至于我自己,人已在中年了,在秋天应该有点秋意才是,然而,不;或者也许是反常,自己却想在秋风里多挣扎一刹,可是视秦似兄之辛勤,是追不上;视家槐兄之爽直,尤其追不上;又哪里不悲哀呢?
“一年容易又秋风”,秋更深了,我们要更加一番鼓舞才是!
(有删改)
文本二:
野草[注](节选)
秦 似
命名《野草》,用意所在,并非全在因袭,也说明着我们对这样一个小小的东西,并不高瞻远瞩,自己先给它一个卑之无甚高论的名号。野草虽然孕育于残冬,但茁长和拓殖却必须在春天的。如果严冬再来,它自然还得消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固然说明着草莽之类的顽强,然而也同时是自然界的机械循环的悲剧。这种机械的循环,于人类倒不能类推的。大抵人间的春天到来,严冬自己就先宣告死灭。不过这正是野草身外的事。在目前他只是芜杂丛生,荆莽交错,既无花果之望,亦无枝叶之阴。它只希望给受伤的战斗者以一个歇息的处所,让他们退到野草,拭干伤口的血痕,再躺一会。如果因疲劳而至于饥饿,则掘几把草菇,也聊胜于无。
弄一点笔墨,比起正在用血去淤塞侵略者的枪口,用生命去争取民族的自由的一大群青年人,正如倍·柯根所说,是“以花边去比喻枪炮了”。然而《英伦的雾》以至《美国人的狗》一类东西正大量地在印,这事实又教育了我们,即使同是花边,也还有硬软好坏的分别,有的只准备给太太们做裙带,有的却可以替战旗做镶嵌。加以上面所说的种种,就印了《野草》。
(有删改)
【注】《野草》写于1940年,是文艺刊物《野草》月刊的发刊词。秦似是《野草》的编委之一,主要负责编辑部的日常工作。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以欣慰之情贯穿全文,既有酷夏终过“我”的“自慰”,也有老友重聚别来无恙的相互“道慰”,还有对秦似辛勤工作终有收获的“慰藉”。
B.文本一中“我”与家槐、秦似两个人皆是好友,但感情略有差异,对家槐主要是敬佩和关心,对秦似则主要是亲热和熟络,常喜欢开玩笑戏弄他。
C.文本一“秋之后,仍有冬,还有以后的秋的到来的”,表面是对“野草”的“正告”,暗含的是“我”对《野草》未来虽历坎坷但终究会成功的信心。
D.文本二将《野草》与《英伦的雾》《美国人的狗》作比较,鲜明地阐释了办刊的宗旨,也强烈表达了对国统区粉饰太平的“花边”文学的不屑与愤慨。
【2】下列关于秦似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似谈吐幽默,他把自己体态偏胖,解释为“受气吃亏,也可以长肉生肌”。
B.秦似不善应酬,但为了刊物能够生存,不得不与社会上的各色人等打交道。
C.秦似性格刚硬,心怀民族,所办爱国刊物《野草》继承了鲁迅的战斗精神。
D.秦似文辞典雅,在《野草》中引用古诗和倍·柯根的话,含蓄地抒发感慨。
【3】请从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文本一的题目“一年容易又秋风”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4】文本一和文本二的写作目的不同,因而所写“野草”内涵的侧重点也不同,请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马说》中韩愈认为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情况下,即使真的有千里马,也会遭到的待遇是“________,________”,无法以千里马著称。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 ,__________?”苏轼以汉朝良将魏尚自比,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建立功业的机会。
(3)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沙漠冰封、阴云密布来烘托送别气氛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曾在《答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韩愈在《师说》中也描述了类似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通过视觉描写,用夸张手法,着力描绘了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与下文的欢乐场面形成对比。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蜀相》中,分别从“才”与“德”两个方面概括诸葛亮一生功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林觉民《与妻书》“司马春(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其中“司马青衫”典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3)“云”是古典诗文的常见意象。例如《春江花月夜》“____________”中云是动态的;《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的云又被拟人化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在颁奖仪式发言中所说的“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劝学》中,荀子阐述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时用“蚓”和“蟹”作对比,蟹虽有“六跪而二螯”,却“________________”,原因就在于“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想法契合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现代理念。除此之外,《出师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着重强调在执法时不应该有所偏爱,从而出现执法不同的情况。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______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无以成江海。
(4)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
(5)锲而舍之,___________________;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悬崖边的树
曾 卓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一九七○年
【1】如何理解“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
【2】“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前后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3】这首诗塑造了“一棵位于悬崖边的树”的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对“树”的形象进行简要赏析。
【4】这首诗将生命浓缩成一棵树,用这样独特的比喻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是时于阗王广德新攻破莎车,遂雄张南道,而匈奴遣使监护其国。超既西,先至于阗,广德礼意甚疏,且其俗信巫,巫言:“神怒,何故欲向汉?汉使有騧马,急求取以祠我。”广德乃遣使就超请马焉超密知其状报许之而令巫自来取马有顷巫至超即斩其首以送广德因辞让之广德素闻超在鄯善诛灭虏使,大惶恐,即攻杀匈奴使者而降超。超重赐其王以下,因镇抚焉。时龟兹王建为匈奴所立,倚恃虏威,据有北道,攻破疏勒,杀其王,而立龟兹人兜题为疏勒王。明年春,超从间道至疏勒,去兜题所居盘橐城九十里,逆遣使田虑先往降之。敕虑曰:“兜题本非疏勒种,国人必不用命。若不即降,便可执之。”虑既到,兜题见虑轻弱,殊无降意。虑因其无备,遂前劫缚兜题,左右出其不意,皆惊惧奔走。虑驰报超,超即赴之,悉召疏勒将变,说以龟兹无道之状,因立其故王兄子忠为王。国人大悦。忠及官属皆请杀兜题,超不听,欲示以威信,释而遣之。疏勒由是与龟兹结怨。十八年,帝崩。焉者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超孤立无援,而龟兹、姑墨数发兵攻疏勒。超守盘橐城,与忠为首尾,士吏单少,拒守岁余。肃宗初即位,以陈睦新没,恐超单危,不能自立,下诏征超。超发还,疏勒举国忧恐,其都尉黎奔曰:“汉使弃我,我必复为龟兹所灭耳。诚不忍见汉使去。”因以刀自刭。超还至于阗,王侯以下皆号泣曰:“依汉使如父母,诚不可去。”互抱超马脚不得行。超恐于阗终不听其东,又欲遂本志,乃更还疏勒。疏勒两城自超去后,复降龟兹,而与尉头连兵。超捕斩反者,击破尉头,杀六百余人,疏勒复安。
(节选自《后汉书·班超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广德乃遣使就超请马焉/超密知其状报/许之/而令巫自来取马/有顷/巫至/超即斩其首以送/广德因辞让之/
B.广德乃遣使就超请马焉/超密知其状报/许之/而令巫自来取马/有顷/巫至/超即斩其首/以送广德/因辞让之/
C.广德乃遣使就超请马焉/超密知其状/报许之/而令巫自来取马/有顷/巫至/超即斩其首/以送广德/因辞让之/
D.广德乃遣使就超请马焉/超密知其状/报许之/而令巫自来取马/有顷/巫至/超即斩其首以送/广德因辞让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扶风,因“扶助京师、以行风化”而得名。汉时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称为“三辅”。
B.騧,黑嘴的黄马,古代相马者对马的毛色区分细致,如雅、骊、驽、骏等皆如此。
C.崩,古代帝王过世的委婉说辞,另有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首尾,本义指开头和结尾、前面和后面,文中比喻二人各据一端,战略上相互呼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超行事果决,顺利镇抚于阗。他出使于阗时,于阗王态度冷淡,且有轻侮之意,班超当即斩杀巫师,诛灭虏使,成功地震慑了于阆王。
B.班超巧施计策,恢复疏勒王室。龟兹攻破疏勒,立兜题为疏勒王,班超以擒贼先擒王之策略,为疏勒夺回王位,又示以威信,释遣兜题。
C.班超能得圣眷,又为异族倚重。班超在西域孤立无援之时。得君王诏令回归汉邦,而归国之时,因其出使之能,又得于阗臣民极力挽留。
D.班超智勇双全,又能恩威并施。西域局势混乱,班超既能镇抚于阗、安定疏勒,也能守城拒敌龟兹、姑墨,打败与疏勒两城连兵的尉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春,超从间道至疏勒,去兜题所居盘橐城九十里,逆遣使田虑先往降之。
(2)虑因其无备,遂前劫缚兜题,左右出其不意,皆惊惧奔走。
【5】选文中班超最终是否离开疏勒?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
100年前,有一群青年,他们乘着小小的“红船”,劈波斩浪,抒发人生壮怀……
100年后,有一群青年,他们驾驶时代的“巨轮”,凯歌前行,挥洒青春豪情……
请你以当代青年的身份,给百年前那群青年写一封信,谈谈百年来中国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当代青年应该担负的历史使命,以告慰那群先驱前辈。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