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门关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全都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①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②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⑤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⑥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⑦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⑧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A. ①③⑤⑦   B. ②④⑥⑧

C. ①②④⑥   D. ③⑤⑦⑧

 

2、下列加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驼(tuó 名我固dàng

B.早实以fán 使木寿且

C.也若子(shì 茂(shuò 人者(zhǎng

D.而绪(sāo 尔植(mào   辍飧以劳吏(yōng

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名,犹原名,古代一般在孩子三个月大时由父亲取名,取“字”也在此时进行。

B.,奏章的一种,多用于陈请谢贺;也有显扬、表彰之意。

C.留后,官职名。原指帝王离京留在京师总摄政事之官,唐中叶后指因节度使有事故代行其职务之官。

D.太祖,是朱温的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上海申鑫队在源深体育中心迎战北京国安,尽管保级前景几近令人绝望,但是,申鑫队没有 ,仍以饱满的精神迎战北京国安队。

②中国政府处理南海问题证明了中国的实力,同时也表明我们依然面临着许多困难。我们既没理由   ,也没理由妄自尊大。

③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陷入一种心理困境: ,感觉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这是非常有害的。

A. 自惭形秽 妄自菲薄 自暴自弃

B. 妄自菲薄 自暴自弃 自惭形秽

C. 自暴自弃 妄自菲薄 自惭形秽

D. 自暴自弃 自惭形秽 妄自菲薄

5、下列四组实词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六王毕,四海   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B.纷奢,人亦念其家   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奈何之尽锱铢   不稼不穑,胡禾三百亿兮

D.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山东豪骏遂并起而亡秦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虚拟越来越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概念:虚拟经济、虚拟社区、虚拟教育等,我们正在以不同的方式走向各种形态的虚拟。重读《红楼梦》,我们会发现它具有众多的虚拟现实特质,而这正是这部伟大作品历久弥新的原因和意义所在。

在《红楼梦》第十一回中,家境清寒的贾府远亲贾瑞痴迷于凤姐的美色,试图勾引,结果被凤姐毒设相思局,整得死去活来。在他病入膏肓之际,有个跛足道人给他一面名叫风月宝鉴的镜子,说是照背面可以保命,但是千万不能照正面。贾瑞拿起镜子,向反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立在里面。他又惊又吓,大骂道士,又将正面一照,只见凤姐在里面招手叫他。如此几番下来,终于一命呜呼。临死前贾瑞还对鬼使说:让我拿了镜子再走。经过虚拟现实和数码文化洗礼的人,看到这段很容易会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异样感觉。贾瑞就是今日网络游戏沉迷者的前辈。

现代虚拟现实技术是与赛博空间(又译网络空间)同步发展的。从一开始,赛博空间被赋予了技术乌托邦的梦想,人们希望通过虚拟化摆脱沉重的肉身的束缚,让精神和梦想在赛博空间自由地飞翔。然而,他们很快就发现事情不那么简单。乌托邦变成了反乌托邦,在那里虚拟不仅象征了自由,也象征了幻象、欺骗和更精致、更难以摆脱的控制。《黑客帝国》的开头,尼奥在寓所与不法分子接头,非法物品藏在一本雕空的书中。透过一闪而过的镜头,我们可以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叫《拟象与仿真》。这是法国后现代主义思想家让·鲍德里亚关于现实与媒介、符号关系的著作。拟象是鲍德里亚创造出来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在后工业社会时代,现实已经被符号和象征所替代,而在这些符号和象征背后,依然是无穷无尽的符号和象征。世界越来越变成没有原本的摹本,没有实体的符号,生产出来的真实,也就是说,现实变成了虚拟现实。

鲍德里亚对拟象的表述也让我们想起《红楼梦》中非常有名的一句话,就是太虚幻境入口处牌坊两边的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句话被视为进入《红楼梦》世界的密码,红学家对此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红楼梦》对于男女老少音容笑貌、生活制度、服饰器物的描写非常逼真,但是如果仔细追寻,全书所写的是什么年代、什么地方,却没有一处正面写出的。这不能不使我们惊诧作者运真实于虚构的特殊技巧,这是一种整体性的杜撰。《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给人逼真感的作品,又是最具有虚拟性的作品,这两者的奇异结合,是其经久不息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脂砚斋评《红楼梦》:事之所无,理之必有。《红楼梦》的是什么?《红楼梦》在事理人情的描写方面精微细密,逼真生动。但是,如果仅止于此,《红楼梦》也不过泯然于众多的明清人情小说之中。真正让《红楼梦》光照后世的,更是在现实情理之上投射的理想情理,虽然这种理想在现实中无地生长,却以虚拟的可能性,营造人类的希望和梦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虚拟的才是真实的,代表了最纯真的感情。这里我们看到了虚拟最积极的一面,乌有并非没有,虚拟不是虚无,而是合理的可能性的呈现。宝黛对抗世俗的力量,正来自其超功利、超现实、自我建构的虚拟性。

这也是曹雪芹与鲍德里亚在对待虚拟问题上最大的差异所在。鲍德里亚对虚拟现实持批判态度,他所说的拟象是后工业时代、消费社会和媒介发展的产品。他悲观地认为这是历史的退场,现实失去了参照的对象,符号与图像变成了真实,而这又构成了黑客帝国那样的欺骗和控制。在曹雪芹那里,虚拟有着更本源性的意义。世界可能来自虚无,也可能终将归于虚无,但是对所有这些可能性在情理基础上的虚拟,却让世界走出虚无,产生了可能。我虚故我在,这也可能是《红楼梦》给我们留下的珍贵启示。

(节选自《虚拟现实视野下的<红楼梦>》)

【1】第③段中的“拟象”一词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虚拟现实一开始被赋予乌托邦梦想,但变成了反乌托邦的牢笼。

B.鲍德里亚的拟象理论与《红楼梦》的空幻思想有相通之处。

C.《红楼梦》全书所写的年代、地方从历史看是子虚乌有的。

D.《红楼梦》在事理人情描写上精微细密,超越了众多明清人情小说。

【3】下列作品中的地点,符合⑤段中所说的“事之所无,理之必有”的一项是(     )。

A.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的马孔多小镇

B.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伦敦

C.司马迁《鸿门宴》中的鸿门

D.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瀛洲

【4】第②段中说“贾瑞就是今日网络游戏沉迷者的前辈”,这个判断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5】文末提到曹雪芹与鲍德里亚在对待虚拟的问题上存在差异,请联系当下的网络生活说说你较认同谁的观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中化用他人诗句既可丰富内涵,又能增加文采。《赤壁赋》化用“桂掉兮兰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化用“目眇眇兮愁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杜鹃又名子规、望帝等,传说为蜀帝杜宇魂魄所化,鸣声凄切。古诗文中常借它抒发悲苦哀怨之情,提及这个意象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知官场进退,在朝廷做官或退处江湖所忧是不同的。《岳阳楼记》中表达上述意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写郭橐驼种树与他人种树的不同之处,就是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做官者“好烦其令”,实质上和不善种树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致的。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诉说自己因才能出众而遭小人嫉妒甚至恶意污蔑攻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________?” 抒发了苏轼渴望得到重用,为国效力的雄心壮志,于豪迈之外,又稍含不满无奈之意。

(3)白居易曾用“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颇为刘禹锡的遭遇抱不平,而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了豁达的襟怀。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以“_______________”两句,批评当时投机取巧、不守规则的不良社会风气。

(2)白居易在《琵琶行》运用比喻描写乐曲高潮部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琅琊山春、夏季节秀美风光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_____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2)____________,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3)浔阳江头夜送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4)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楚辞·渔父》)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温庭筠《菩萨蛮》)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哀郢(其二)

陆游

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真同下阪轮。

天地何心穷壮士,江湖从古著羁臣。

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

欲吊章华无处问,废城霜露湿荆榛。

[注]①哀郢:本是屈原《九章》中的篇名,陆游借以为题。郢,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②章华:即章华台,公元前535年,楚灵王“举国营之”,在古云梦泽内修建了一座方圆40里的宏伟宫苑,以豪华富丽夸于诸侯,被誉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台”。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本诗开篇写景,描写虽是十月,但郢都却犹如早梅绽放的初春,表达了诗人对郢都风光的赞美之情。

B. 第二句“徂岁”指逝去的时光,“下阪轮”即下坡的车轮。该句抒发的感慨与曹操在《短歌行》中的感慨是一致的。

C. 颔联写古往今来有多少像屈原这样的忠臣途穷困厄,又有多少节士去国怀乡,放逐江湖,诗人对此深感痛惜。

D. 诗人“淋漓痛饮”于长亭薄暮之中,“慷慨悲歌”于华发初生之际,既有对前人的痛惜,又显出自我的旷达。

E. 本诗首尾写景,中间抒情,情因景而发。以盛衰无常之景、慷慨悲壮之语,抒发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尾联加以简析。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延字子大,陈留东昏人也。少为户牖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延从女弟年在孩乳,其母不能活之弃于沟中延闻其号声哀而收之养至成人建武初仕执金吾府除细阳令每至岁时伏腊辄休遣徒系各使归家并感其恩德,应期而还。有囚于家被病,自载诣狱,既至而死,延率掾史,殡于门外,百姓感悦之。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功曹。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延谏,宗不悦,延即辞退。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刑叹曰:“恨不用虞延之谏!”光武闻而奇之。二十年东巡,路过小黄,高帝母昭灵后园陵在焉,时延为郡督邮,诏呼引见,问园陵之事。延进止从容,其陵树株蘖,皆谙其数,俎豆牺牲,颇晓其礼。帝善之,敕延从驾到鲁。还经封丘城门,门下小,不容羽盖,帝怒,使挞侍御史,延因引咎,以为罪在督邮,帝乃贯御史罪。延从送车驾西尽郡界,赐钱及剑带佩刀还郡,于是声名遂振。迁洛阳令。是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阴氏屡请,获一书辄加筹二百。信阳侯阴就乃诉帝,谮延多所冤枉。帝亲录囚徒,知延不私,谓成曰:“汝犯王法,身自取之!”后数日伏诛。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在县三年,迁南阳太守。永平八年,代范迁为司徒,历位二府,十余年无异政绩。会楚王英谋反,阴氏欲中伤之,使人私以楚谋告延,延以英藩戚至亲,不然其言,又欲辟幽州从事公孙弘,以弘交通楚王而止,并不奏闻。及英事发觉,诏书切让,延遂自杀。家至清贫,子孙不免寒馁。

(节选自《后汉书·朱冯虞郑周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母不能活之/弃于沟中/延闻其号声哀/而收之/养至成人/建武初/仕执金吾府/除细阳令/每至岁时伏腊/辄休遣徒系/各使归家/

B.其母不能活之/弃于沟中/延闻其号声哀/而收之/养至成人/建武初/仕执金吾府/除细阳令/每至岁时/伏腊辄休遣徒系/各使归家/

C.其母不能活之/弃于沟中/延闻其号声/哀而收之/养至成人/建武初/仕执金吾府/除细阳令/每至岁时伏腊/辄休遣徒系/各使归家/

D.其母不能活之/弃于沟中/延闻其号声/哀而收之/养至成人/建武初/仕执金吾府/除细阳令/每至岁时/伏腊辄休遣徒系/各使归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亭长,官名,掌管治安、停留旅客、治理民事等;秦汉时,十里一亭,设亭长一人。

B.召署,召来而任命官职。与其相类似的词语还有“辟”“除”“察”“荐”“举”“表”等。

C.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泛指礼器;后引申为祭祀和崇奉。

D.外戚,即外家,女子出嫁后对娘家的称呼,泛指母亲和妻子的娘家,文中即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延心地仁善,令人感佩。他收养了被遗弃的堂妹,将她养大成人;被他因故暂时放归的囚徒,由于感激他的恩德,都能够按期归来。

B.虞延目光长远,料事极准。他做了太守富宗的功曹后,见其非常奢侈,预料其将来必遭祸殃,就予以劝谏,富宗不听,后来果然遭祸。

C.虞延做事细心,受到赞许。他任督邮时,对于辖境内高帝母亲昭灵后的园陵,连多少棵树都清楚,也通晓祭奠之礼,因此皇帝称赞了他。

D.虞延禀性耿直,不阿私情。他任洛阳令时,阴氏门客马成为非作歹,他将其抓捕拷问;阴氏多次求情,他不为所动,最终使马成伏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刑叹曰:“恨不用虞延之谏!”光武闻而奇之。

(2)帝怒,使挞侍御史,延因引咎,以为罪在督邮,帝乃贯御史罪。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5年10月30日,李云迪在韩国首尔艺术中心的演出中表演失误。担任客座钢琴师的他,在演奏成名曲《肖邦第一协奏曲》时,由于记忆错乱导致演奏被迫中断。事后,李云迪在微博上道歉,坦言是因为舟车劳顿导致。舆论继续发酵,有网友指责这是李云迪在娱乐圈过分“浸染”,参加的商业活动和综艺节目越来越多,荒废钢琴事业之故。有网友指责李云迪频繁出现在娱乐圈,是对古典音乐的不尊重,对自己的事业缺乏敬畏之心。但也有网友认为,音乐会上演奏者甚至大师出现失误的事时有发生,不必过度解读,李云迪不过就是演奏上的失误,没有什么不道德的行为,不应该受到舆论如此强烈的谴责。

如何看待“李云迪的失误”?由此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和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