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得兄事之
A. 越国以鄙远 B. 常以身翼蔽沛公
C. 臣请完璧归赵 D. 先破咸阳者王之
2、下列各句中,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长余佩之陆离
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 不吾知其亦已兮
3、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 之:倒装句标志,无义
B.吾从而师之 师:以……为师
C.其闻道也亦固先乎吾 固:本来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焉:句末语气词
4、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履至尊(登上) 膏腴之地(肥沃)
B.亡矢遗镞(损失)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弱点、毛病)
C.瓮牖绳枢(窗户) 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
D.因遗策(由于) 以致天下之士(招纳)
5、下列几组句子加黑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以吾一日长乎尔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B.以吾一日长乎尔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C.子路率尔而对曰 风乎舞雩,咏而归
D.千乘之国 夫子哂之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传统伦理学以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现代伦理学则开始比较系统地反省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未来的伦理学应该还需要将人与智能机器的关系纳入考虑范围。
工业文明早期,机器还是人类制造并完全可控的产品,并不存在伦理问题,直到出现智能机器人,它们开始拥有了人的一部分理性,而未来它们还可能发展到拥有自我意识。因此,我们应该考虑与它们的伦理关系。对这种伦理关系,人们最关心的可能还是它们会不会在智能方面超越人乃至替代人。为此,目前对人机关系的伦理调节大概有三个方向:一是规则设定;二是价值引导;三是能力限制。
规则设定是指规范、限制机器人的行为和手段。在这方面,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最早提出给机器人设定三个伦理规则:(一)不得伤害人和见人受到伤害不作为;(二)服从人的指令;(三)自我保存。不过,实行这些规则会加重机器人判断的负担:这“人”是指发明制造它的人还是使用它的人,是指人类个体还是整体,还有判断哪些情况会伤害人,以及在无法避免伤害人的情况下选择伤害哪个或哪些人,等等。后来人们对这三条规则有不少补充,但这将继续加重机器人判断的负担,还可能因此打开误判或假托“人类利益”的缺口。电影《我,机器人》中,新版机器人就觉得自己能够比人类自身更好地判断人类的利益,于是杀死旧版机器人,并将人类禁锢起来。
价值引导是指设置机器人的动机和价值观。一些学者认为可以给机器人预先设置“对人类友好”的价值观,但这样做就必须让它们获得一种自我意识,否则它们还是会存在判断的重负。比如怎样才是对人类友好,什么是人类的最大利益或整体利益……这些判断不仅要考虑人的物质利益,也要考虑人的精神和文化需求。但它们既没有生物的肉体感受性,也没有领悟精神文化的能力——仅靠输入和记住人类的全部文献是不够的,那还需要历史的、无数活生生的富有情感和灵感的个人体验的积淀。而且,如果它们真的发展起一种自我意识,那也一定不是建立在肉体感受性基础上的人的自我意识,我们与它们无法像人与人之间那样建立“感同身受”的关系。
因此,人所能做的甚至只能做的可能就是限制它们的能力,从而保持人类对机器人的独立性乃至支配性。我们不能什么都依赖智能机器,我们最好让它们始终保持“物”的基本属性,而不是给它们建立一套以人为中心的价值体系。它们如果真的掌握了价值判断和建构的能力,恐怕很快就要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那是人类不易知晓其内容的“价值体系”——就像现在,对战胜棋类大师的机器人的具体计算过程,即使是专家们也不太知晓,其间还是有不少“黑箱操作”。而如果机器人有了“心灵”,那将是整体的“黑箱”。
总而言之,规则设定虽不可少,但必须简单明确,以减少甚至免除机器人判断的负担,这也是限制它们的能力。而价值引导则不必要,也不太可能,甚至后面隐藏着很大的风险。在能够给智能机器建立一套安全可靠的价值体系之前,我们还是要将智能机器的能力限制在单纯的算法和工具的领域。
(摘编自何怀宏《人物、人际与人机关系——从伦理角度看人工智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机器人的出现给伦理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人机关系开始被纳入伦理关系的范围。
B.智能机器人在根据预设规则做岀判断上有困难,规则越多它们判断时负担越重。
C.为智能机器人设置价值观,就是要让它们获得一种自我意识,减轻判断的重负。
D.对于智能机器人,我们只需限制它们的能力,而不必去为其设定规则和价值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指岀有必要从伦理角度审视人机关系,接着阐述了伦理调节的三个方向。
B.文章例举《我,机器人》中的相关情节,以论证人类可能被机器人奴役的观点。
C.文章站在以人为中心的立场,比较分析了人机关系伦理调节具体措施的可行性。
D.文章反对机器人价值引导,其担忧是机器人一旦形成自我意识或许就不可控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伦理角度看待人工智能,有助于应对其可能带来的问题,将推动伦理学发展。
B.对机器人的规则设定最早由科幻作家提岀,表明科学幻想对社会发展有前瞻性。
C.若要使智能机器的价值体系安全可靠,便应确保此体系与人类价值体系相接近。
D.即使人工智能能考虑人的精神需求,人对能否与人工智能和平相处仍缺乏信心。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5)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6)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木犀①
朱淑真
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
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
须知天上人间物,何禀清秋在一时。
[注]①木犀:又作木樨,即桂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描写迎立在西风中的桂花艳压群芳,占尽秋色,是秋天里的主角。
B.“一枝淡贮书窗下”,既交代了桂花盛开在书窗下,又说明桂花“淡”的特点。
C.颈联首句说明桂花盛开在月圆之时,花、月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光彩照人。
D.尾联赞美桂花为天上之物,提醒人们珍惜桂花,为它花期极其短暂而伤感。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嗣立,字延构,与承庆异母。少友悌,母遇承庆严,每笞,辄解衣求代,母不听,即遣奴自捶,母感寤,为均爱。第进士,累调双流令,政为二川最。承庆解凤阁舍人,武后召嗣立谓曰:“尔父尝称二子忠且孝,堪事朕。比兄弟称职,如而父言。今使卿兄弟自相代。”即拜凤阁舍人。
时学校废,刑滥及善人,乃上书极陈:“永淳后,庠序隳散,胄子衰缺,儒学之官轻,章句之选弛。贵阀后生以侥幸升,寒族平流以替业去。垂拱间,仕入弥多,公行私谒,选补逾滥;经术不闻,猛暴相夸。陛下诚下明诏,追三馆生徒,敕王公以下子弟一入太学,尊尚师儒,发扬劝奖,海内知响。然后审慎铨选,各呈所能,以之临人,则官无旷,民乐业矣。”
长安中,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州县非其人,后以为忧。李峤、唐休璟曰:“今朝廷重内官,轻外职,每除牧守,皆诉不行,非过累不得遣。请选台阁贤者分典大州,自近臣始。”后曰:“谁为朕行?”嗣立曰:“内典机要,非臣所堪,请先行以示群臣。”后悦,以本官检校汴州刺史,由是左肃政大夫杨再思等十八人悉补外。
嗣立与韦后属疏,帝特诏附属籍,顾待甚渥。营别第骊山鹦鹉谷帝临幸命从官赋诗制序冠篇赐况优备因封嗣立逍遥公名所居曰清虚原幽栖谷。韦后败,几死于乱,宁王为赦免。出为许州刺史,以定策立睿宗,赐封百户,徙汝州。开元中卒,年六十六,赠兵部尚书,谥曰孝。
(选自《新唐书·韦嗣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营别第骊山鹦鹉谷/帝临幸/命从官赋诗/制序冠篇/赐况优备/因封嗣立逍遥公/名所居曰清虚原幽栖谷/
B.营别第骊山鹦鹉谷/帝临幸/命从官赋诗制序/冠篇/赐况优备/因封嗣立逍遥公/名所居曰清虚原幽栖谷/
C.营别第/骊山鹦鹉谷帝临幸/命从官赋诗/制序冠篇/赐况优备/因封嗣立/逍遥公名所居曰/清虚原幽栖谷/
D.营别第骊山鹦鹉谷/帝临幸/命从官赋诗制序/冠篇/赐况优备/因封嗣立/逍遥公名所居曰/清虚原幽栖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没考中称为落第。第进士,即考中进士。
B.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商代称学校为庠,周代称学校为序。
C.经术,指经学,是解释儒家经典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的学问。
D.牧守,守护,治理。后用来指州郡的长官,州官称牧,郡官称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嗣立心地善良,替承庆受罚。韦嗣立与韦承庆是同父异母兄弟,嗣立生母常责罚韦承庆,嗣立请求代承庆受罚,终于感化母亲。
B.韦嗣立政绩卓著,受武后赏识。韦嗣立任双流令,政绩在二川地区最为优秀;武则天赞扬了嗣立的能力,让他接替兄长的官职。
C.韦嗣立针砭时弊,提倡尊师重教。当时教育废弛,士子求官公然请托,韦嗣立谏言令王公以下的子弟全都进入太学,提倡重视儒学。
D.韦嗣立请求外调,为朝廷分忧。很多人都不愿出京做官,皇帝心忧,韦嗣立以才能有限不堪执内为由,与十八京官主动请求外调。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之临人,则官无旷,民乐业矣。
(2)嗣立与韦后属疏,帝特诏附属籍,顾待甚渥。
10、根据要求作文。
1998年,抗洪救险,我们众志成城,齐退浩洋;
2003年,抗击非典,我们众志成城,同抗疫潮;
2008年,汶川地震,我们众志成城,并赴国难;
2020年,冠状肺炎,我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众志成城”,简单的一个词,却包含着多么丰富的内涵,蕴藏着多少磅礴的力量。
要求:以“众志成城”为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