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便言多令才 令:美好 府吏见丁宁 见:我
B.渠会永无缘 缘:机会 不得中顾私 中:衷
C.目眇眇兮愁予 愁:发愁 绕树三匝 匝:周
D.视死忽如归 忽:轻忽 王于兴师 于:助词
2、下列各项对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划分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晋军函陵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③既东封郑 ④烛之武退秦师 ⑤既东封郑⑥越国以鄙远 ⑦且贰于楚也 ⑧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⑨共其乏困
A.①⑤/②③/④⑨/⑦⑧/⑥ B.①④/②⑥/③⑦/⑤⑨/⑧
C.①②/③⑤/④⑧/⑥⑦/⑨ D.①③/②⑤/④⑧/⑥⑨/⑦
3、选出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 从格律上看,中国古代诗歌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又叫古风,它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近体诗又叫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诗体,在字数、句数、押韵和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律诗和绝句就是常见的近体诗形式。
B. 以意逆志是说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候,不能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更不能拘于个别字眼去理解诗句,而应该从作品的整体出发,有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C.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有多方面的创作才能,在词作方面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其散文创作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最高成就,他写下了不少精美的游记、杂记、随笔、文赋类文章,如《赤壁赋》、《游褒禅山记》、《黄州快哉亭记》等。
D. 李白和杜甫分别代表了唐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在风格上,李白的诗清新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水浒传》是以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全书定型于明朝。
B.契诃夫是19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艺术的大师,也是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与雨果、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C.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他的代表作有《边城》《长河》《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
D.《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既是那个黑暗社会的牺牲品,也是那个吞没一切新鲜事物的黑暗环境的象征。这是契诃夫对那个吃人社会提出的最为严厉的指控。
5、下列加点词语,从词类活用角度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①辞楼下殿,辇来于秦②李牧连却之③鼎铛玉石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⑤燕赵之收藏⑥日削月割⑦族秦者秦也⑧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⑨盖失强援,不能独完,⑩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A.①④/②⑤/③⑧⑨/⑥⑦⑩ B.①⑤/②⑥⑦/③⑧/④⑨⑩
C.①⑥⑦/②⑤⑧/③⑨/④⑩ D.①⑥/②/③⑧/④⑦/⑤/⑨⑩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Nature 发表长篇综述论文,明确指出:近40年来,中国启动了包括“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等16项投资巨大、影响深远的生态修复工程。截至2016年,这16项工程调动了5亿劳动力,在约6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投资了3700多亿美元。这一努力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史无前例的,且成就巨大。2000-2017年,中国通过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来进行绿地恢复,实现了大地“由黄变绿”,贡献了全球25%的绿色增加量;对照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17项指标,每一项都表现出趋好势头,特别是在土地退化修复方面,提升最为显著。2000-2015 年,中国土地净恢复面积占全球的18.24%,位列世界第一,对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防治荒漠化的方案和模式再次成为国际社会的关注焦点。
(摘编自《大国治沙:中国方案与全球范式》)
材料二:
现代力学研究表明,沙子颗粒之间极为松散,并无作用力存在。而土壤微粒之间存在着作用力,能够在力的作用下形成一个整体架构。简单来说,土壤的这一力学特性,能够使土壤微粒之间存在一种名为“万向结合约束”的特定约束。从某种意义而言,沙子其实也是一种土壤,只不过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为此,有科学家大胆设想,如果也赋予沙子颗粒这种“万向结合约束”的作用力,是否就可以把沙化土地重新变成具有调节与修复能力的土壤,并在沙地上打造出全新的绿洲呢?最终,有研究团队从自然界中提取了一种植物纤维黏合剂,从而开启了一段“化沙为土”的神奇之旅。
在利用这种神奇的黏合剂进行防沙治沙的过程中,人们只需要将沙子与黏合剂相互混合,再灌入一定量的水,沙子旋即便拥有了“万向结合约束”的作用力,仅仅数分钟后,原本黄色的沙子就会在黏合剂的作用下逐渐变为深褐色。非但其外观与自然土壤无异,还同时具备了类似于土壤的养分和水分涵养性。此时,再抓取一把混合了黏合剂的沙子,手上的沙子就不再会松散垮塌。这种神奇黏合剂有望助力沙漠变绿洲。
(摘编自沈臻懿《科技防沙治沙路》)
材料三:
蚂蚁金服在2016年8月底推出蚂蚁森林的公益项目。简单来说,就是手机用户的部分减排行为可以换算成“能量值”,能量值积累到一定数量后,蚂蚁金服就替用户在中国北方的荒漠化地区种下一棵真树。截至2017年8月底,蚂蚁森林用户超过2.3亿,累计减排122万吨,累计种下1025万棵树,种植总面积超过16万亩。蒙古族汉子孟克巴图学会用两种方式种同一片林:在雅布赖山脚下,他和其他四位牧民一起种植着蚂蚁森林的梭梭树;在手机里,他每天在蚂蚁森林里收能量。张喜旺种植和守护着蚂蚁森林48号的沙柳。他说,以前内蒙古库布其的风沙很大,每年会有四五十次沙尘暴。而现在,一年沙尘暴的次数只有两三次,降水量也比之前明显增加。
Digital Globe公司的卫星曾经拍摄到一张阿拉善地区的图片,能看见蚂蚁森林刚种下的一行行梭梭苗,像一条条细弱却清晰的斜线。这些“斜线”终将会长大,让黄黑色的荒漠化土地恢复绿色。
(摘编自陈颖《2.3亿人在手机里种树1025 万棵真树卫星可见》)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979—2016年,我国启动了平原绿化、天然林资源保护、沿海防护林等16项重点国家生态工程。
B.我国16项生态修复工程时间跨度大,地域覆盖面广,人力物力投入空前,多措并举,影响深远。
C.中国通过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来恢复绿地,绿地增加量达25%,实现了中华大地的“由黄变绿”。
D.中国为遏制全球土地退化作出了杰出贡献,2000 年以来的十多年间,土地净恢复面积居世界第一。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家借助“万向结合约束”的作用力,把沙化土地重新变成具有调节与修复能力的土壤,有望实现沙漠变绿洲的目标。
B.化沙为土的神奇黏合剂外观与自然土壤无异,同时还具备了类似于土壤的养分和水分涵养性,使沙子不会松散垮塌。
C.受惠于蚂蚁森林的公益项目,内蒙古库布齐沙漠沙尘暴次数大幅减少,降水量明显增加,这些使土地荒漠化得到逆转。
D.蚂蚁森林项目通过“能量值”换真树的方式,鼓励用户的减排行为,将减排节能、公益捐助和治沙种树合理结合了起来。
【3】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我国治沙造林取得的经验。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虞美人》将抽象的“愁思”形象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主客初次听到琵琶声时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最后他再次请琵琶女弹奏一曲后,他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佩带芳草和玉佩,使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更加显著。
(2)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了六位经过磨炼终担大任的人,其中讲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讲傅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一句直接点明阿房宫占地广阔,而“____________”则指出阿房宫是依着山势走向修建的。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在《游山西村》中,用“___,___”两句,描写了庆典将近,音乐不断的热闹景象,也反映了当时淳朴的民风。
(2)李煜《虞美人》中,词人以“___,____”两句写他身居囚屋,听着风声,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表现了他对故国的深深怀念之情。
(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封狼居胥”,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咏怀古迹》借用悲戚的想象,说明昭君的怨恨之情、思乡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阐明事物经过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始皇登上皇帝的宝座控制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石钟山记》中,写苏轼认为“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钟山记》中,苏轼用一个反诘句表明实践出真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石钟山记》中,苏轼用来表达自己知道石钟山得名的原因后轻松愉快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诗经·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形象地阐述了何为“小年”。
(4)李白的《蜀道难》中,直接描写剑阁地势险要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
(5)在《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起笔便抒发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6)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一句化用宝玉埋在地下时上空会出现烟云,阳光下见得分明的典故。
(7)《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酒酒祭莫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省试①湘灵②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瑟③,常闻帝子④灵。
冯夷⑤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⑥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省试:唐时各州县贡士到京师由尚书省的礼部主试,通称省试。②湘灵:湘灵:传说中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舜死后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湘水女神。③云和瑟:云和,古山名。《周礼·春官大司乐》:“云和之琴瑟。”④帝子:屈原《九歌》:“帝子降兮北渚。”注者多认为帝子是尧女,即舜妻。⑤冯夷:传说中的河神。⑥苍梧:山名,今湖南宁远县境内,又称九嶷,传说舜帝南巡,崩于苍梧。此代指舜帝之灵。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开头两句照应诗题,点出湘水女神擅长鼓瑟的传说,她轻抚云和瑟,弹奏起哀伤的乐曲。
B. 第三四句诗人想象水神冯夷伴着音乐起舞,那些“楚客”,听不懂哀怨的乐曲,禁不住悲从中来。
C. 五至八句从侧面渲染瑟声的感染力,它能使坚硬的金石为之凄楚,白芷为之吐露芬芳。
D. 九、十两句诗人想象瑟声顺着流水,化成悲风吹过洞庭,使无形的乐声得到有形的表现。
【2】本诗结尾两句历来被赞为“神来之笔”,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这两句的妙处。
14、阅读下文,回答各题。
阿 留 传
[明]陆容
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尝使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主人怒之,则掷帚于地,曰:“汝善是,曷烦我为?”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问之,则曰:“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后度悉不记,则阖门拒之。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留伺客退,窃叩之曰:“非铜乎?何黯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涤磨之。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者。”家人为之哄然。舍前植新柳数株,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留将入饭,则收而藏之。其可笑事,率类此。
元素工楷书,尤善绘事。一日,和粉墨,戏语曰:“汝能为是乎?”曰:“何难乎是?”遂使为之,浓淡参亭①,一若素能,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元素由是专任之,终其身不弃焉。
传者曰:樗栎②不材,薪者不弃;沙石至恶,玉人赖焉,盖天地间无弃物也。矧③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今天下正直静退之士,每不为造命者所知;迟钝疏阔者,又不为所喜。能知而喜矣,用之不能当其材,则废弃随之。於戏!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哉?
注释:①参亭:参互和均匀。②樗栎(chū lì):指无用的木材。③矧(shěn):况且,何况。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①就水涤磨之( ) ②历园中竟日( )
③率类此 ( ) ④元素工楷书( )
【2】选出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A.家人为之哄然 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
B.矧灵于物者 涕泣谋于禁卒
C.悲予志焉 终其身不弃焉
D.今之士胡不幸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选出和“每不为造命者所知”句式相同的一项( )
A.史朝夕狱门外 B.一旦异于今日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何哂之有
【4】选出和“不能洁一庐”加点字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 )
A.予分当引决 B.与先君子善
C.且庸人尚羞之 D.日思高其位
【5】翻译句子。
①主人怒之,则掷帚于地,曰:“汝善是,曷烦我为?”
②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
【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阿留“痴呆无状”,却工于书法,善于绘画。正因为这样,他得到了主人“专任”,被长期奉养,终身不弃。
B.文章第三段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议论,表明作者的观点,画龙点睛。
C.阿留如此愚笨无能,尚有可取之处,有力地说明了世界上没有废物,更无废人的观点。
D.作者叙事简洁,笔下人物个性鲜明,呼之欲出;议论则精辟深透,切中时弊,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批判性。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仁、义、礼、智、信”五大理念,既相互关联依存又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道德大厦的根基。“仁”是指要有同情、关心和爱护的心态,即“仁爱之心”。“义”是指“正义之气”,主要是指一种美好、善良的情感和气节。“礼”是指礼仪、礼貌和礼节等规矩,即“礼仪之规”。“智”是指要具备辨是非、明善恶和知己识人的能力,即“智谋之力”。“信”是指要具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相互信赖的品行,即“诚信之品”。
你作为一名在校高中学生,请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给父母或爷爷奶奶写一封书信,至少选取上述五大理念中的两点,讲述自己的经历或感受。
要求: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