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创作的文学,只以文学之高下为标准,但是理论的文学,却要看其人能不能言顾其行。我很看不起阮大铖之为人,却仍可以喜欢他的《燕子笺》。一人能出一部小说杰作,即使其人无甚足取,我还是要看。但是在讲理与批评满口道学的文章上,就不同。其人不足论,则其文不足观。一人若不先在品格、修养上下功夫,就会在文章上暴露其卑劣的品性。
A. 即使人品不足论者,也同样能写出小说杰作。
B. 文学创作领域存在人品与文品不一致的现象。
C. 不能仅凭作家的人品,来评价他的文学作品。
D. 讲理与批评文章者,应提升品格、修养。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在我所有的学生里,你是天分最高而又勤勉努力之人,我一定会爱惜羽毛,对你好好培养。
B. 鄙人今日乔迁,为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心帮助,今晚特在寒舍备下薄酒,敬请各位光临。
C. 这本古籍是我恩师惠赠于我的,倾注了其毕生心血,我现在把它敬赠于你,希望对你有益。
D. 这次的职务调整,你也说明了实际情况,对于你的不情之请,我们会慎重考虑、认真研究的。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各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各省市“异地高考”方案纷纷出炉。在北京和广东,考试资格将与外来人员管理制度和打工者的积分挂钩。方案一出台,很多打工者大感失望。随迁子女的高考资格需要与父母的居住证捆绑,不少网友认为这对于解决异地高考的核心问题不过是 ▲ ,相关专家表示,不同地域教育承载压力不同,改革自然不可能 ▲ ,更不可能 ▲ ,应允许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A. 扬汤止沸 并驾齐驱 一蹴而就
B. 隔靴搔痒 齐头并进 一挥而就
C. 隔靴搔痒 并驾齐驱 一挥而就
D. 扬汤止沸 齐头并进 一蹴而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国家正在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中西部的交通基础设施,用多种方式解决当前出行拥堵,更好地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B.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队以3比1战胜塞尔维亚队,夺得冠军,这是女排再夺时隔12年后的奥运冠军。
C. 人们重提“不忘初心”,在某种意义上是人们对自己曾经追求的一份提醒,不要迷茫,要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理想。
D. 关于将取消“211”“985”院校工程建设这一话题,社会传言很多,现在大家一般认可的是以由教育部官方文件的这一说法为准。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谥,指古代帝王给予死去的贤明高尚、有功德、有操守的大臣的含褒扬意义的称号。
B.祠,祠禄的省称,宋时指大臣罢职后,朝廷令其管理道教宫观,实无职事,但领取俸禄。
C.荒政,指古代政府在荒年为应对灾荒。赈济百姓、避免社会动荡而施行的救灾政策。
D.棘寺,古时最初于棘木之下听讼断狱,后来大理寺掌管刑狱,故又称大理寺为“棘寺。
6、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间间谍
①以持续一生的冥寂无声,薇薇安·迈尔在身后获得了人们由衷的加冕和恒久的忆念。这冥寂无声,并非她生理性的喑哑或日常语言的强行关闭。在日常生活中,她仍然是发声的,以一个持续40年的保姆、管家的身份,她和男女主人进行简洁有效的交流;她和孩子们,当然说得更多些,为了行使照管和教育他们的职责。她的冥寂无声,主要是指她对自己终生从事的另一行当——摄影的彻底缄默。她近乎疯狂却又无比隐秘地拍摄,收好所有底片,秘不示人——起先她随身携带这些底片,并以报纸、锁钥来遮掩它们;后来住所再也放不下了,她便将底片寄存于当地的储物柜,哪怕每月要为此支付对她而言十分昂贵的费用也在所不惜。当她于2009年去世,人们从拍卖会上以极低的价格拍得她的遗产,也就是那几十只储物柜时,他们惊呆了:她留下了15万张底片。其中绝大多数是未曾冲洗的——也就是说,因为无力冲印,她自己亦未得见自己的艺术成品。这些照片一经面世,不仅在网络上造成轰动,就连纽约最好的摄影大师都承认,薇薇安·迈尔已步入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师行列。
②这样的命运真是意味深长。因为在她生前漫长的83年里,她未曾对任何人透露过这个秘密。虽然她曾经的女雇主中,有一个恰巧是当地报纸的图片编辑,她也从来没有与女编辑探讨过摄影艺术,或是有过求得图片发表的意图。是的,连意图都没有,更别说付诸言行。所以后来当得知薇薇安·迈尔惊人的成就时,这位图片编辑只能陷入诧异和沉默。人在两种时刻言说的欲望与热情最高:恋爱,或谈论艺术。前者是众生皆会经历的阶段,后者则出现在醉心艺术者之中。《谈艺录》、《歌德谈话录》,以及诸多艺术气息浓郁的自传与日记,都是从艺者“谈论”之下的产品。做出艺术品还不够,还要喋喋不休地谈论与之相关的一切——这是艺术家某种未被认证却广泛存在的天性,是类似人体分泌物一样的东西。而薇薇安,对此只字不提。
③在某时、某地,只字不提是可能的,甚至是从事艺术工作所必需的。而整整一生都像蝉一样隐于黑暗的地下,这只有包括薇薇安在内的极少数人做到了。仿佛不是她带着一个秘密生活,而是一个秘密卷裹着她,把她当作一个人质,从这世上行过。她坐在一辆叫“秘密”的大卡车上,篷布拉得严严的。她用摄影机牢牢地、死死地记录着外部。而外面,只有极少的几个人望见她,而且,即使望见了,也并不以为意。
④她生于1926年——那是个有些兵荒马乱的年代。她一生的职业都是保姆、管家。一生都在为“谋生”付出。在芝加哥,在纽约,她辗转于一个又一个中产之家。收入微薄,然而有一处稳定的居所,后者正是她想要的。因为这样她可以放置越来越多的底片,而不被人发现。这个职业也是“遗传”。她的外祖母、她的母亲,都是保姆。她的家族还“遗传”另一样东西:未婚。她的外祖母未婚生下她母亲。她母亲生下她就和她父亲分了手。而薇薇安自己,也是一生未婚。男性一直阙如,透露的自然是这个女性家族对男性世界的失望与恨意。对于薇薇安,则部分地解释了她一生如此幽闭内心、如此自成一个动人世界的原因。
⑤她本是法国人,她的口音一生都带着法国味。她一开口,漂泊而来的天性便暴露了。而她对这一切讳莫如深。从20世纪50年代起,她为芝加哥的富人家庭帮佣。她每到一家,提出的唯一且固执的要求是:给我的住所装一把锁。闲人莫入,她固守自己的领地。也正是在这个阶段,她开始醉心于摄影。这两件事情并行不悖。没有一家雇主发现她的秘密——说真的,这个世界早就如此:除了无聊时张望一眼,除了必要时对他人的生活加上自己的想象去演绎一番,甚至去打击一番,谁还会真正去关注谁呢?只有身边的孩子们发现了她的秘密,因为孩子们看见她拍摄任何见到的事物,果断、专注,像空中的老鹰俯视下界的食物一般。当孩子跌倒的时候,她并不急于扶起他们,而是一个劲儿地猛拍他们的窘状、哭泣与伤处。
⑥她脖子上永远挂着那个年代最好的禄来双反相机,这种相机垂下来后一般位于人肚脐的位置,摄影者需要低头取景。这样,被拍摄者很少被惊扰到,因而他们总是留下很自然的样子。多半时候她是拍街头,因为这是她的活动范围。她因此被后来的人们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街拍摄影师”。然而她的街拍对象并非红男绿女,并非一波波涌动的时尚,这些不在她的视野之内,或者说,她的灵魂会自动摈弃这些。她拍得最多的是街头的人,那些潦倒者:醉趴于地的酒鬼、乞讨的流浪汉、衣着寒酸的有色人种……还有狗:翻找垃圾的狗,有着外伤或内伤的狗,断了腿、打上白色绷带的狗……她也拍静物,比如报纸:街角报亭里粘贴的一张,地上被风卷刮起一角的一张,一大捆报纸最上面的那一张。这些报纸都有共同的特征,便是上面醒目登着诸如“被虐待”或是“弃儿”的内容。这透露了她所关注的、与她灵魂契合的东西——被遗弃者的命运、落魄者的沮丧,以及突如其来让人根本来不及躲避的祸患。这是边缘之所在,是人性之黑暗、世界之沦丧的那一部分,她把这些抓得死死的。在快门按下的瞬间,她像一枚钉子,钉入面对的事物,钉入这个世界。她紧闭的灵魂只为它们一次次打开。
⑦她的确是灵魂紧闭——她的外貌出卖了这一点。她不断地自拍,从镜子与玻璃上,从一切反光的物体上,可以看出她有一些独特的气质:
⑧基于性情,也许还有其他我们永远也不能明白的一些原因,她紧紧捂住自己的嘴巴,一生都未说出。这个捂住嘴巴的动作,令她一生都处于紧张之中。而紧张,你知道,往往是艺术创作者所必需的某种氛围。
⑨她为自己制造了这种与其艺术匹配的、恰如其分的氛围。同时她并不自知。她只听凭天性的指引,寻求最贴合的状态,因而才能完全地摈弃矫揉造作,达到一种天然的完成。当然,这“完成”在薇薇安·迈尔那里,是通过死亡来实现的。成为星辰,唯欠一死——很多天才的命运都是如此。
⑩歌德那样在世即已名满天下的幸运儿并不多见。这也像果实,唯有从高高的枝头坠落——若是悬挂在空中,一枚水果永远成不了自己。
⑪晚年时,她已无力支付储物柜高昂的费用。连栖身之所,也是她曾照管过的几个孩子凑钱为她租下的。她长时间坐在河边,不与邻居交流。每个人都认为她精神有问题。最后她跌了一跤,很快就死在了医院里。微贱如斯,她也并不曾吐露那些底片的秘密,不曾揭开高贵内心的一角。她很大程度上只面对自己的灵魂。虔信灵魂的人,才不需要向外。外界的认可,外界的反响,这些喧嚣与躁动,反而是对她寂静灵魂的打扰。她早已洞穿这一点。只有洞穿,她才独自穿过这漫长时间,她才不言不语。
⑫她死去后,人们拍卖她的那些柜子。有人赌博般地买下,大约花了390美金。那个人面对她镜头下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芝加哥,敏锐地嗅到背后的故事。他寻访她的来历,将她的部分照片上传至网络,她的秘密逐渐曝光。这是缘分,也是巨大的商机。如今,她的一张照片复印件已卖到200美元。而原件,一件8000美元。她终于以冥寂无声惊动了世界。
⑬在庸常人间,“一生只做一件事”已经算是了不起,已经是有境界了。而她,在一生只做一件事的背后,其实做的是另外一件事。而她真正的目的,她真正的价值所在,正是这另外一件事情。这已接近于神的做法。神有可能化身平民,亦有可能在乞丐身上显灵——这也接近于大地的做法。在时间与大地的合谋下,一次岩浆活动,便捧出大地的珍宝。而她与时间合谋,留下了这些底片。或许,她是最深刻地理解时间的人。她不是战胜时间,而是成为时间本身。
她早就在心里给自己定了位。有一次她与孩子们在花园里玩一个游戏,当孩子们问“你是谁”时,她并未敷衍、并未玩笑,而是极为肯定与镇定地答道:“我是一个间谍。”
的确是这样——她终生潜伏人间,没有人比她把一个间谍的使命完成得更好。
【1】通读全文,归纳第①段中“薇薇安·迈尔已步入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师行列”的理由有哪些?
【2】根据上下文,补充第⑦段的内容。
【3】第⑬段中“这已接近于神的做法”和“这也接近于大地的做法”是否矛盾?简析之。
【4】赏析文题“人间间谍”。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雏凤清于老凤声”,年长未必优于年轻,何以如此?韩愈早在《师说》中告诉了我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之初,性本善”,向善之心,人皆有之,常人也有善心,只是不能坚持,圣人之所以为圣,因为他们能坚持善心,《鱼我所欲也》中表达这种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按要求填空。
(1)君子去仁,___________?(《论语·里仁》)
(2)______________,燕尾绣蝥弧。(卢纶《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以“可怜白发生”与雄奇壮阔的梦境对 比,写梦醒后悲凉冷酷的现实处境,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同样手法写同样情境的 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题文)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在阐述了居于下层的人不以从师为耻后,紧接着以“______ ,______ ,______ ”三句阐述士大夫对从师的态度。
(2)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从视觉和听觉着笔,生动形象地描写战斗场面的激烈的两句是“______ ,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的一句是“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失意苦闷、走投无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三峡》中总写三峡春冬之景的特点并写出自身感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清代学者方玉润评价《诗经·氓》中的语句说:“不见则忧,既见则喜,夫情之所不容已者,女殆痴于情者耳。”其中“忧”表现为“_______”,而“喜”表现为“_____”。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叙述的方式写出______,_______两句,交代了此行的目的和到达的地点。
(3)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写“淫雨霏霏”时的天象是“_______”,而写“春和景明”时的夜晚的天象是______,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与呼应。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一文中表示即使被肢解也不会改变志向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写女子没有什么过错,可是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阐发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驿①二首(其一)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①这首诗是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被俘后,次年押赴都燕京(今北京)途经金陵时所作。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夕阳落照之下,当年辉煌的皇帝行宫已被荒草重重遮掩,“草合离宫”与“孤云漂泊”并提,暗含国家与个人的双重不幸,为全诗定下凄凉哀伤的基调。
B.颔联写虽然山河风景依旧,但由于元军南下,城中百姓多半已是异族。此句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作者对故国沦为异族统治的痛心。
C.“满地芦花”白花如发,和我一样苍老。作者在此处运用移情于物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的国破恨、家亡仇、顠离苦。
D.原来王谢豪门世家风光不再,燕子尚可“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去哪里安身呢?此句化用刘禹锡《乌衣巷》中的诗句,表达亡国之痛。
E.全诗融情于景,将在被押赴元都途中所见到的“离宫”“孤云”“芦花”“燕子”“啼鹃”等意象赋予了浓厚的家国忧思。
【2】本诗与《过零丁洋》均为文天祥同时期的作品,请比较两首诗尾联的异同。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宗越,南阳叶人也。本河南人,晋乱,徙南阳宛县。父为蛮所杀,杀其父者尝出郡,越于市中刺杀之,太守夏侯穆嘉其意,擢为队主。蛮有为寇盗者,常使越讨伐,往辄有功。家贫无以市马,常刀楯①步出,单身挺战,众莫能当。每一捷,郡将辄赏钱五千,因此得市马。世祖镇襄阳,以为扬武将军,领台队。
随元景伐西阳蛮,因值建义,转南中郎长兼行参军,新亭有战功。臧质、鲁爽反,越率军据历阳。爽遣将军郑德玄前据大岘,德玄分遣偏师杨胡兴、刘蜀马步三千,进攻历阳。越以步骑五百于城西十余里拒战,大破斩胡兴、蜀等。爽平,又率所领进梁山拒质,质败走,越战功居多。又逼略南郡王义宣子女,坐免官系尚方②。寻被宥,复本官,追论前功,封筑阳县子,食邑四百户。
竟陵王诞据广陵反,越领马军隶沈庆之攻诞。及城陷,世祖使悉杀城内男丁,越受旨行诛,躬临其事,莫不先加捶挞,或有鞭其面者,欣欣然若有所得,所杀凡数千人。前废帝凶暴无道,而越及谭金、童太壹并为之用命,诛戮群公及何迈等,莫不尽心竭力。故帝凭其爪牙,无所忌惮。赐与越等美女金帛,充牣其家。越等武人,粗强而识不及远,咸一往意气,皆无复二心。帝将欲南巡,明旦便发,其夕悉听越等出外宿,太宗因此定乱。明晨,越等并入,上抚接甚厚,越改领南济阴太守,本官如故。
越善立营阵,每数万人止顿,越自骑马前行,使军人随其后,马止营合,未尝参差。而御众严酷,好行刑诛,睚眦之间,动用军法。时王玄谟御下亦少恩,将士为之语曰:“宁作五年徒,不逐王玄谟。玄谟尚可,宗越杀我。”
越等既为废帝尽力,虑太宗不能容之,上接待虽厚,内并怀惧。上亦不欲使其居中,从容谓之曰:“卿等遭罹暴朝勤劳日久苦乐宜更应得自养之地兵马大郡随卿等所择。”越等素已自疑,及闻此旨,皆相顾失色,因谋作难。以告沈攸之,攸之具白太宗,即日收越等下狱死。越时年五十八。
(《宋书·宗越传》)
【注】①楯:盾牌。②尚方:服苦役的监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卿等遭罹暴朝/勤劳日久/苦乐宜更/应得自养之地/兵马大郡/随卿等所择
B. 卿等/遭罹暴朝勤劳日/久苦乐/宜更应得自养之地兵马/大郡随/卿等所择
C. 卿等/遭罹暴/朝勤劳日久/苦乐宜更/应得自养之地兵马/大郡随卿/等所择
D. 卿等遭罹暴朝/勤劳日久苦乐/宜更应得自养之地/兵马大郡/随卿等所择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擢,提拔官职。如李密《陈情表》提到“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中的“擢”,“擢”与“拔”同义。
B. 食邑,又称采邑、封地,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C. 南巡,指帝王到南方巡视。与此相对,北狩,指帝王到北方狩猎,也是帝王被掳到北方的婉辞。
D. 太守,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负责治民、进贤、决讼、检奸,但不能自行任免所属掾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宗越以寡敌众,勇猛善战。他曾率五百步骑抵御杨胡兴、刘蜀三千兵马,平定鲁爽、臧质叛乱,立功颇多。
B. 宗越严酷嗜杀,冷血无情。他受皇帝诏令杀人,亲自到场主持,见到鞭打俘虏面孔的情形,欣然自得。管束军士严苛,动辄军法处置,王玄谟对他也感到十分恐惧。
C. 宗越粗野强悍,忠贞不二。宗越与谭金、童太壹为前废帝效力,诛杀何迈及群公等人,因此得到大量美女和金帛赏赐。
D. 宗越治兵有方,善于布阵。宗越带领数万人出征,骑马前行,军士跟从,主将停止,营阵也随之弥合,毫无漏洞。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贫无以市马,常刀楯步出,单身挺战,众莫能当。
(2)又逼略南郡王义宣子女,坐免官系尚方。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201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式结束。几个中学生就此展开了热烈讨论:
小李说:“70年,从小地艇到战略核潜艇,从小独板到航空母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中国的海军可真棒呀!”
小王说:“不只这些呢,中国的海军还参与亚了湾护航行动,听说累计完成6000多次的护航任务呢,而且多半是为外国船舶护航。”
小张说:“其实不只海军的建设,咱们国家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大进步、大发展。”
小刘说:“现在学习压力大,任务重,其他方面我有点顾不上。”
小赵说:“虽然这样,但学习不只在课堂,我们怎么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和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