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历史上的哪位才女( )
A.朱淑真 B.秦良玉 C.李清照 D.鱼玄机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节日渐临近,各大商家厉兵秣马,使出浑身解数迎战双十一,天猫亿万红包、京东折促秒杀等场景争相上演。
②设立科普公众开放日,让更多的人领略科学的奥秘,从而激发公众对科学奥秘的探索兴趣,我们的创新能力才会青云直上。
③在央视举办的研讨会上,面对众人褒奖,电视剧导演曹慧生不赞一词,只顾埋头记录大家的意见。
④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处于震源中心的比芒村瓦釜雷鸣,被誉为“童话世界”的九寨沟也变得伤痕累累。
⑤真正聪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能见微知著或是管窥蠡测,他们能够正确预测事情的发展状况,或是发现某些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深层问题。
⑥汪曾祺谈吃的散文颇有情趣,从狮子头、东坡肉到家乡高邮的鸭蛋,从各种鱼的吃法和滋味,到荠菜、马齿苋的做法,不厌其详。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3、下列哪些是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E.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思维过程有一些最基本的规则,虽然难以证明,但却是人类长期思维实践的正确反映,这就是“逻辑规律”。下面四个选项中,不违反逻辑规律的一项是
A.或者采纳他的意见,或者抛弃他的意见,我都不赞成。
B.严禁触摸电线,500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
C.只有获得一等奖,才能参加决赛,他参加决赛了丁,所以他已经获得了 一等奖。
D.青年团员要带头学雷锋,我是青年但不是团员,所以我不需要带头学雷锋。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轻歌慢舞 顾名思义 鬼釜神工 棉里藏针
B.掉以轻心 沤心沥血 理屈辞穷 心悦诚服
C.良辰美景 出类拔萃 循规蹈矩 贪赃枉法
D.振耳欲聋 仗义直言 宁静致远 不胫而走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鸟音
“今天又不会有鸟了。”张宏英听到风沙踩着他的脊背“呜呜”地走过,心里空荡荡的。
张宏英执勤的任务是打鸟。新兵连结束后,他被分到戈壁滩上的一个实验基地的警卫中队,中队长发给他一支枪,命令他看守眼前的废水池。中队长在向张宏英交代任务的时候,神色严肃地说:“你的主要任务是打鸟,凡是饮了废水的鸟,就要像对待敌人一样,一个也不放过!”
其实,水池的废水看起来是那么清澈,在戈壁滩上汪出了一处风景。无风的时候,水面上波光粼粼,荡漾起一层又一层的诱惑。
早晨天一放亮,张宏英就掮起枪巡逻,一直到天黑的时候才撤回。起初,张宏英绕着水池巡逻的时候,心里异常紧张,恨不得眼睛一眨不眨。他给自己定了一条原则, 只要从他视线飞过的鸟, 一个也不放过, 谁能断定它是否饮过废水呢? 宁可错杀一千,决不漏过一个!他总是担心由于自己的疏忽,让饮过水的鸟儿飞走,把核污染带到戈壁滩外。他最怕看到天空中的飞翔物,心里祈祷说:“小鸟呀小鸟,你从我的眼前绕开吧,别走进我的枪口里,如果你不听我的劝告,就别怪我太无情了。”
有时候,风沙把戈壁滩上的一簇干枯的红柳或是一片废纸吹上天空,在风沙中上下飞舞,由远而近地向废水池降落,张宏英就拉出了战斗的姿态,举枪跟踪瞄准飞行物。如此折腾了几次,却始终没有看到真正的鸟儿出现,他便有些灰心丧气。
一天,中队长问他巡逻的情况,他竟有些委屈地说:“打鸟打鸟,连根鸟毛也没看到!”
中队长并没有理会张宏英的委屈,说:“永远没有一根鸟毛才好呢。”但是, 张宏英却不这样想了,他开始盼望鸟儿出现,很想能在戈壁滩上听一听鸟儿的鸣叫。这个季节,在他的家乡,应该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景象。
没有鸟叫,张宏英就自己吹口哨学鸟叫,希望以此招引鸟来。但是,三个月过去了,他把嗓子都吹哑了,连个鸟的影子都没见到。
他开始怀疑连人影都少见的戈壁滩上是否会有鸟儿光顾。
今天沙暴刚刚过去,按说更不会有鸟儿存在。然而,就在张宏英灰心丧气的时候,一只鸟儿却突然间飞进了他的视线,竟让他怀疑自己看花了眼。他用力揉了揉眼睛,确信这个越来越清晰的黑点就是一只鸟儿。
显然,这只鸟是尾随在沙暴身后赶来的,很疲倦的样子,因此在它发现池水后降落的时候,几乎是任凭身体的重量向下坠落,一头栽倒在池水旁。
张宏英兴奋的样子就不必说了,他冲着鸟儿小声说:“叫一声呀,你叫一声呀!”但是疲倦的鸟儿一声不吭,朝着池水一步一步地走去。就在这个时候,张宏英突然喊叫起来:
“快走开,哟兮——”
张宏英一边奔跑,一边“哟兮、哟兮”地喊叫,试图轰开朝池水逼近的鸟儿。
但是,鸟儿已经听不到他的叫喊了,它的眼前只有一池碧蓝的水,它盯住这个目标奋不顾身地走去。
张宏英站住不动了,他发现鸟儿已经把嘴插进了水里,一起一伏尽情地饮着。鸟嘴是粉红色的,碧蓝的水在粉红色的鸟嘴的啜饮下,轻轻地颤动起来。
他轻轻举起了枪,瞄准了鸟儿,却迟迟不扣动扳机。即使是废水也让鸟儿饮个痛快吧,
他相信饮水后的鸟儿一定会发出几声酣畅淋漓的鸣叫。
他举着枪,满怀了希望,等待着。
鸟儿终于满足地仰起头,四下张望了一眼,然后拖着笨重的身体起飞了,它饮的水,足够它飞出戈壁滩了,于是它有力地扇动翅膀,朝着它向往的山清水秀的地方飞去。它始终没有叫一声,它是积攒了所有的力气,用于飞越茫茫戈壁滩的搏击中。
当鸟儿即将飞出张宏英的瞄准区域时,他扣动了扳机。中弹的鸟儿挣扎着滑翔,一会儿降落,一会儿滑起,几经折腾,开始坠落了。鸟儿明白自己飞不出茫茫戈壁滩了,就在它告别蓝天的瞬间,它拼尽了所有的力气,发出了两声悠扬的鸣叫, 声音婉转清丽。
张宏英清晰地看到鸟儿的两声鸣叫,划出了两道优美的曲线,垂挂在戈壁滩碧蓝的天空中。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运用补叙的手法,将张宏英在戈壁滩上打鸟的缘由进行了说明,使小说的情节发展更加完整。
B. 张宏英的任务虽是打鸟,但他最初却不希望鸟来。鸟来了之后他不愿扣动扳机,这体现了张宏英的善良。
C. 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为打鸟,暗线则是张宏英对家乡的思念,正因此文章多次提到张宏英希望听到鸟音。
D. 本文通过描写一人一鸟的对峙,人最终在无奈之下射杀了鸟,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坚守在戈壁滩的忠于职守的军人形象。
【2】小说结尾有什么好处?请从艺术手法和内容两方面作简要说明。
【3】矛盾冲突是小说的灵魂所在,请简要分析本文的主要矛盾冲突并赏析其作用。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2)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3)仰之弥高,__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
_______________,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桃之夭夭,_______________。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桃夭》)
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8、补写岀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描绘了大鹏南徙的奇幻景象,其中“_____,_____”二句描绘了大鹏从海面升到高空为南飞蓄势的画面,极富动感。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现诗人从贬所归来眼见物是人非,只觉恍如隔世,内心无比怅惘的句子是“_____, _____”。
(3)李煜被誉为“千古词帝”,其作品情深意切,且常妙用比喻传情达意。例如“_____, _____”,便选取鲜活的视觉形象,传达出内心深重绵长的愁情。
9、默写。
(1)是处红衰翠减,______________。(柳永《八声甘州》)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渐歇。(白居易《琵琶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4)君子固穷,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5)借书满架,__________________。(归有光《项脊轩志》)
(6)___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7)水至清则无鱼,__________________。(班固《汉书》)
(8)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__________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以行路为喻,告诉人们若不重视积累,就难以到达远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频繁在唐代诗词中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鸟是古典诗歌的常见意象,李白《蜀道难》中“ _____________”和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分別描绘了鸟儿月夜悲啼和沙洲飞旋的画面。
(2)庄子《逍遥游》中认为,小物有小物的凭借,大物有大物的凭借,如果“____________”,就只能以芥草为舟;而蜩与学鸠不理解,所以质疑大鹏的行为“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描绘日、星、山的情状,侧面描写洞庭湖的恶劣天气,为下文写迁客骚人的悲伤埋下伏笔。
12、添字采桑子·芭蕉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①。点滴霖霪。愁损②北人③,不惯起来听。
(注)①霖霪:指雨点绵绵不断的样子。②愁损:因发愁而损伤身体和精神。③北人:北宋灭亡,词人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自称“北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将“点滴霖霪”组成叠句,不但从音韵上起到连绵悠长的效果,而且烘托了清新明快的氛围。
B.词的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将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进一步将愁引向深处。
C.这首词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国、故土之幽情。上片首句借芭蕉以寄情思,表达了在失意、无奈与痛苦中煎熬的词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D.这首词将芭蕉与雨联系在一起,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静寂的雨夜,词人辗转难眠,听窗外苦雨,绵长的愁绪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更重更深。
【2】有人评论:“下片结句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煞笔,看似平淡,实极深刻。”试结合李清照生平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陵令刘君遗爱碑
刘禹锡
泾水东行注白渠,酾而为三,以沃关中,故秦人常得善岁。案《水部式》:决泄有时,畎浍有度,居上游者不得拥泉而专其腴。每岁少尹一人行视之,以诛不式。兵兴以还,寝失根本。泾阳人果拥而专之,公取全流,浸原为畦,私开四窦,泽不及下。泾田独肥,他邑为枯。地力既移,地征如初。人或赴诉,泣迎尹马。而上泾之腴皆权幸家,荣势足以破理,诉者覆得罪。由是咋舌不敢言,吞冤含忍。
长庆三年,高陵令刘君励精吏治,视人之瘼如瘭疽在身,不忘决去。乃修故事,考式文暨前后诏条。又以新意请更水道入于我里。请杜私窦,使无弃流;请遵田令,使无越制。别白纤悉,列上便宜。掾吏依违不决。居二岁,距宝历元年,端士郑覃为京兆,秋九月,始具以闻。事下丞相、御史。御史属元谷实司察视,持诏书诣白渠上,尽得利病,还奏青规中。上以谷奉使有状,乃俾太常撰日,京兆下其符。司录姚康,士曹掾李绍实成之,县主簿谈孺直实董之。冬十月,百众云奔,愤与喜并。揆功什七八而泾阳人以奇计赂术士上言白渠下高祖故墅在焉子孙当恭敬不宜以畚锸近阡陌。上闻,命京兆立止绝。
君驰诣府控告,具发其以赂致前事。又谒丞相,请以颡血污车菌。丞相彭原公敛容谢曰:“明府真爱人,陛下视元元无所吝,第未周知情伪耳。”即入言上前。翌日,果有诏许讫役。
仲冬,新渠成。涉季冬二日,新堰成。两涯夹植杞柳万本,下垂根以作固,上生材以备用。仍岁旱沴,而渠下田独有秋。渠成之明年,泾阳、三原二邑中,又拥其冲为七堰以折水势,使下流不厚。君诣京兆索言之,府命从事苏特至水滨,尽撤不当拥者。由是邑人享其长利,生子以刘名之。
君讳仁师,字行舆,彭城人。少好文学,亦以筹画干东诸侯,遂参幕府。历尹剧县,皆以能事见陟,率不时而迁。
(节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揆功什七八/而泾阳人以奇计/赂术士/上言白渠下/高祖故墅在焉/子孙当恭敬/不宜以畚锸近阡陌/
B.揆功什七八/而泾阳人以奇计赂术士上言/白渠下/高祖故墅在焉/子孙当恭敬/不宜以畚锸近阡陌/
C.揆功什七八/而泾阳人以奇计赂术士/上言白渠下/高祖故墅在焉/子孙当恭敬/不宜以畚锸近阡陌/
D.揆功什七八/而泾阳人以奇计/赂术士上言/白渠下/高祖故墅在焉/子孙当恭敬/不宜以畚锸近阡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式,就是上文的《水部式》,是唐代政府颁行水利管理法规,内容包括农田水利管理等。
B.以颡血污车茵指用脑门的血染污车垫,刘君以直白夸张的言辞表明了他为百姓谋福利的决心。
C.堰,拦水用的堤坝。依《水部式》,文中“拥其冲为七堰以折水势”是损人利己的违法行为。
D.讳,表示避称尊长的名字,与《儒林外史》中“贵府老爷范讳进”的“讳”用法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廷对泾水原本有很高的监管力度,每年派官员巡视,查处不规范的取水行为,后因战争而废弛。
B.刘仁师任高陵县令后,了解到百姓的无水之苦,决心开挖新渠让水流入高陵县,以惠及境内百姓。
C.刘仁师在得知工程被停工后,骑快马先后向京兆府、丞相和皇帝控告,揭发泾阳豪门的卑劣做法。
D.新渠完工后,渠岸又栽种了很多树,用来固土培堤,即便是连年干旱,渠下的田地仍可以有收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府真爱人,陛下视元元无所吝,第未周知情伪耳。
(2)历尹剧县,皆以能事见陟,率不时而迁。
【5】简要概括刘仁师在高陵励精吏治、修整水渠的背景。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正式开幕。7月30日晚,会议因法租界巡捕房密探突然闯入而被迫中断。31日清晨,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召开。
出席大会的有毛泽东等13名代表,他们均属于知识分子。那年毛泽东28岁,恰是代表们的平均年龄。
这些代表中,一直参与革命、历经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成为国家领导人的是毛泽东和董必武;在革命斗争中牺牲的是陈潭秋、何叔衡、邓恩铭和王尽美;曾经脱党但坚持革命的是李达和李汉俊;从“一大”代表到脱离革命,再到寻找组织、迷途知返的是刘仁静和包惠僧;叛党变成反革命的是陈公博、周佛海和张国焘(其中陈公博、周佛海成了汉奸)。
重温这段历史,让人振奋,让人沉思。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你们还年轻;2049年是建国100周年,你们正当年。你们这一代人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和主力军,然而,国际风云变幻,形势复杂,你们也必然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