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这是杨树浦福临路东洋纱厂的工房。长方形的,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___________。
A.这狭长的两块是被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划成的
B.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将它划成狭长的两块
C.被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划成狭长的两块
D.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使它划成狭长的两块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我生长在乡村,冬天是麻雀_________屋前檐下的季节,草垛上、电线杆上都有它们的身影和歌声。寒冷的冬日,往往因小麻雀此起彼伏的歌唱而热闹、丰富,小麻雀的歌声里,温馨_________整个村庄。暖暖的阳光下,孩子们总想用各种方式去逮它们,米粒、谷子、芝麻等诱饵,无所不用。但很少能抓住它们,它们太胆小,太敏感,任何轻微的响动都足以吓跑它们。
现在,我已习惯了在汽车的尾气和喧嚣中生活,看惯了灰色天空下蒙满尘埃的树木与花草,听惯了充满伤感_________和的流行音乐。像一棵被移植的树在不适合的土地上生长。在城市生活不听音乐,那种远离土地的空虚无以_________。
A.云集 弥散 孤独 排遣
B.聚居 弥漫 孤寂 排除
C.云集 弥漫 孤寂 排遣
D.聚居 弥散 孤独 排除
3、刘星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A. 刘星春天去杭州旅游,在西湖断桥上遇到了自己的同班同学赵甲,刘星对赵甲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B. 刘星的好朋友钱艺喜欢读书,经常抓紧各种时间阅读经典。刘星夸奖他说:“读书真的计你眼界开阔,可谓‘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啊。”
C. 刘星在过圣诞节时,看到了他们班的美国国籍外教在上课时有点黯然伤神,刘星对老师说:“您的感受就是我们中国人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吧。”
D. 刘星和全班同学去看电影《美丽人生》,大家都为主人公命运的悲惨流下了泪水,刘星感慨说:“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4、李清照的下列词句中,从词的风格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D.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5、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工智能算法的传统通常有两个:一是符号认知主义,主张智能行为依赖于符号操作,通过基于符号表征的计算可实现推理、决策,甚至情感活动,如早期的专家系统;二是联结主义,认为通过大量底层简单的“激活单元”相互交织可在高层自发涌现出复杂的智能行为,这一传统以神经网络为代表。阿尔法国棋的研究主要得益于这一种传统,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实现算法的突破。。
以复杂性视角观之,目前的智能算法有一个突出特质----涌现性,即智能是一种由算法底层的简单规则生成的复杂行为,智能并不由预定的算法前提所决定。游戏棋局的最终输赢是一种涌现,不是依靠单次行为的累加,而是算法演化系列的整体取胜。阿尔法国棋有一些令顶尖职业棋手难以理解的“昏招”,可这些昏招最终成了取胜的“神之一手”这表明“招数系列”比“某一招”更有意义。在伦理上,涌现性特质揭示出智能算法具有不同于传统的行为特征;智能算法行为不是边界清晰的单个行为而是集体行为的演化,其行为效果既不由“某一”行为所决定,亦不由其前提决定。
智能算法的另一个特质是算法的自主性。阿尔法国棋一代曾依据人类历史上的优秀棋语,对弈了3000万盘棋,二代强化了自我增强学习。如果智能算法的自主性意味着机器是某类主动的、自我进化的“生命”那么我们是否能说人工智能就是一个具有自我意识、能够自我决定的“主体”?以算法的观念来看,理性传统所认可的“主体”是一个能够协调个体自身复杂行为的中心控制单元,它担负该个体所有信息的整合和全部行为的控制。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弱人工智能,则形成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主体观念。弱人工智能的自主性是智能行为的自组织性,机器算法会在没有人类程序员的干预下自发学习,自动处理问题。
2015年,有人在使用“自动驾驶”模式时遭遇车祸,历经十个多月的调查,最终归责为驾驶员过于信任人工智能,手没握住方向盘,人工智能得以免责。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必会让我们可完全摆脱方向盘。智能驾驶系统由厂商的机器人制造,其算法不断自我进化,无缝嵌入庞大的物联网中,行进于更多智能体交互的开放环境,并与它们共同形成了一个不断自我演化的复杂算法整体。在这一整体中,厂商、机器人、使用者、众多智能体等都是造就整体的个体,但并不存在对整体负责的“主体”,此时我们在伦理上可能面临根本的挑战:智能行为既不不遵循行为与效果之间的直接对应,也不遵循行为与主体之间的必然联系,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出一个恰当的道德判定?
(摘编自刘劲杨《人工智能算法的复杂性特质及伦理挑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基于符号认知主义和联结主义这两个传统,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最终得以实现。
B. 无论是“某一”行为,还是预定的算法前提都不能决定智能算法的行为效果。
C. 弱人工智能有一个中心控制单元,它担负了所有信息的整合和全部行为的控制。
D. 既然智能驾驶系统不存在对整体负责的“主体”,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则无需追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通过比较两种智能算法传统的异同,分析了阿尔法围棋获胜的原因。
B. 阿尔法围棋“昏招”成了取胜的“神之一手”,是算法演化系列整体取胜的例证。
C. 算法的自主性意味着机器是某种“生命”体,这是文章对“主体”进行辨析的前提。
D. 文章重点分析智能算法的两个特质,指出在人工智能上我们可能面临的伦理挑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没有以神经网络为代表的联结主义传统,阿尔法围棋就未必会有算法上的突破。
B. 弱人共智能不具备理性传统所认可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够自动处理问题。
C. 智能驾驶系统的算法处于众多智能交互的开放环境之中,才能不断地自我进化。
D. 智能行为与效果不直接对应、与主体无必然联系,但是我们还要对它做道德判定。
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两句写一位性情敦厚的男子经营布料生意。
(2)《逍遥游》中,写朝菌、寒蝉等生物生命短暂的两句是“ ___,____。”
(3)《岳阳楼记》中,写阴雨天气中,远行之船的桅杆、船桨都被折断的一句是“ ___”,写野兽咆哮悲啼的一句是“____。”
8、《谏太宗十思疏》
(1)《谏太宗十思疏》中运用比兴手法,以“树木”为比兴之物,引出治国与德义之间关系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要想泉水流得远,就“________”;要想国家安宁,就“________”。
(3)《谏太宗十思疏》一开始,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以“固本浚源”为喻推理,从而引出了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
(4)《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江山取之有余,守之不足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所以应该戒骄奢。
(6)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运用对比手法,阐明诚心诚意待人和傲视别人的不同结果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7)《谏太宗十思疏》中“十思”的核心内容是正已安人,但具体又有所侧重,其中在欲望方面,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警戒人君戒奢侈、懂得知足。
(8)在《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诉统治阶级,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从而方可使百姓安宁。
(9)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意思相近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
(10)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担心言路不通受到蒙蔽,就应该“________”;如果担心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应该“________”。
9、(题文)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空缺部分。
(1)己所不欲,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3)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历史典故, 表达了诗人希望有朝一日能像古人那样建立一番伟大功业的心愿。
(4)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两季优美风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引用《齐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描述大鹏向南溟迁徙时的壮观景象。
(2)在《蜀道难》中,李白以“________________”一句具体表现青泥岭的“盘盘”,以“________________”一句夸张地描写行走在岭上的感受。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黄昏景色和春季景色的语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1、按要求填空。
(1)_____,死而不亡者寿。(《老子·第三十三章》)
(2)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杜甫《_________》)
(3)司马迁《屈原列传》中运用对比评价《离骚》意旨远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李思训①画长江绝岛图
苏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②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③。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④前年嫁彭郎⑤。
注释:①李思训: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山水画的创始人。②搀:刺,直刺。③低昂:高低起伏不定。④小姑:指小孤山。⑤彭郎:即彭浪矶,在小孤山对面。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勾勒了一幅山水苍茫、浩淼空阔的画面,高度概括了长江绝岛图的内容。
B.“崖崩”写出山的险峻,“搀”写出乔木的气势,两个词语都赋予了诗歌动态美。
C.画中的主体客舟也是诗歌的中心,一叶不知何处来的扁舟,带给读者丰富的想象。
D.“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写出了大小孤山的清秀美丽。
【2】绘画是视觉艺术,绘画形象鲜明、直观,这是诗歌不能与之相比的,但诗歌却可通过语言调动多种感官,给读者带来更为丰富的想象,这也是绘画所不能相比的。试从诗中找出三个例子,分析诗歌语言的优势。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昶字文舒,少知名。文帝在东宫,昶为太子文学。文帝践阼,徙散骑侍郎,为洛阳典农。时都畿树木成林,昶斫开荒莱,勤劝百姓,垦田特多。明帝即位,加扬烈将军,赐爵关内侯。昶虽在外任,心存朝廷,以为魏承秦、汉之弊,法制苛碎,不大改国典以准先王之风,而望治化复兴,不可得也。乃著《治论》,略依古制而合于时务者二十余篇,又著《兵书》十余篇,言奇正之用。
正始中,转在徐州,假节都督荆、豫诸军事。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今屯宛去襄阳三百余里诸军散屯船在宣池有急不足相赴 乃表徙治新野,习水军于二州,广农垦殖,仓谷盈积。
嘉平初,奏博问大臣得失。昶陈治略五事:其一,祟道笃学,抑绝浮华,使国子入太学而修庠序;其二,用考试,考试犹准绳也,未有舍准绳而意正曲直,废黜陟而空论能否也;其三,令居官者久于其职,有治绩则就增位赐爵;其四,约官实禄,励以廉耻,不使与百姓争利;其五,绝侈靡,储谷畜帛,反民于朴。诏书褒赞。因使撰百官考课事。
二年,昶奏:“孙权流放良臣,适庶分争,可乘衅而制吴、蜀。黔、巫、秭归、房陵皆在江北,可袭取也。”乃遣新城太守州泰袭巫、秭归、房陵,荆州刺史王基诣夷陵,昶诣江陵,渡水击之。贼奔南岸,凿七道并来攻。昶使积弩同时俱发,贼大将施绩夜遁入江陵城。昶欲引致平地与合战,乃先遣五军案大道发还,使贼望见以喜之,以所获铠马甲首,驰环城以怒之,设伏兵以待之。绩果追军,与战,克之。绩遁走,斩其将钟离茂、许旻,振旅而还。迁昶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进封京陵侯。甘露四年薨,谥曰穆侯。
(节选自《三国志·王昶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今屯宛/去襄阳三百余里/诸军散屯/船在宣池/有急不足相赴/
B. 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今屯宛/去襄阳三百余里/诸军散屯/船在宣池/有急不足相赴/
C. 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今屯宛/去襄阳三百余里/诸军散屯/船在宣池有急/不足相赴/
D. 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今屯宛/去襄阳三百余里/诸军散屯/船在宣池/有急不足相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封建时代太子多居住东宫,所以常用“东宫”称太子。有时东宫又是太后的居所。
B. 关内在明清以前多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的地方,文中的“关内侯”是一个爵位名。
C. 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在夏商周时期又称为庠序。
D. 三司在西汉时期是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到魏晋时期依然位居极品。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昶关心朝政,成绩显著。担任洛阳典农,勤恳勉励百姓开垦了很多田土,不在朝廷任职,仍想着朝政,积极提出治国建议。
B. 王昶审时度势,治军有方。在徐州任职期间,根据需要请求迁移治所到新野,方便训练水军,又广泛开垦农田,使仓库粮食充盈。
C. 王昶见识卓越,深得信任。嘉平初年,他提出崇道笃学、用考试等五条治国建议,受到诏书褒奖,皇帝因此命他拟制考核百官的方案。
D. 王昶善于用兵,军功显赫。他利用孙权流放良臣,引发遮庶纷争的机会,挑起吴、蜀矛盾,发动战争并获得成功,被升任征南大将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考试犹准绳也,未有舍准绳而意正曲直,废黜陟而空论能否也。
(2)昶欲引致平地与合战,乃先遣五军案大道发还,使贼望见以喜之。
14、四季更替是大自然的节律,每个季节都有它独有的特点。“立春”“立秋”“夏至”“冬至”,这些字眼都能引发很多遐想和回忆。选择一个节气,观察此时的景物和人们的活动,写一篇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