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改为成语。
1.那位黑人大哥是一个拾到钱财不藏起来据为己有的好同学。(_____)
2.王立本仗着皇帝的宠信,滥用职权,干了不少坏事,朝廷的大臣们心里十分气愤,但不敢说出来。(_____)
3.我们常说的“乐极生悲”真是句最正确、最有价值的话。(_____)
4.那些摩托车迷们戴着钢盔,一副炫耀武力,显示威风的样子。(_____)
2、下面各句中该是什么样的笑,填一填。
1.用言辞笑话对方——(______________)
2.不显著地、不出声地笑——(______________)
3.含有讽刺、不满意、无可奈何、不屑于、不以为然等意味或怒意的笑—(__________)
4.心情不愉快而勉强做出笑容——(__________)
5.无意义地一个劲儿笑——(______________)
3、“轻”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轻”在字典中有如下解释:
①不笨重;灵巧 ②看不起,不重视 ③随便;不庄重
请你为下面句中的“轻”选择正确解释。(填序号)
(1)这个人举止轻浮,很不受人尊重。(______)
(2)一只体态轻盈的燕子在静静的湖面上飞过。(______)
(3)这次的考试虽然简单,但如果轻视它,也难保能取得好成绩。(______)
4、根据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填空。
(1)这学期我学到了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异曲同工之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
(3)李清照赞美英雄或烈士,比喻人生在世要有所作为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4)学习了本学期课文,我们认识了惩治恶人、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______,“常衔西山之木石”的_____,射箭能手_____,为帮助人类,拿取火种的________。
5、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______)听到什么声响,它们(______)立即四散游开。
2.它们(______)有时也捕捉鸟雀,(______)不是肉食动物。
3.松鼠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______)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______)到地上来。
4.我们看到遥远的天空随高度降低而逐渐由蓝变白,就是(______)底层大气中的灰尘含量较高。
6、阅读古诗《绝句》,回答问题。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
【2】古诗的前两句中___这几个表示颜色的字描绘出明丽的色彩,写出了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
【3】对诗中画线句子解释正确的是( )
A.门外江面上停泊着来自东吴,畅行万里的船只。
B.家门口停泊着能行驶一万里的来自东吴的船只。
7、默写古诗,回答下列问题
夜宿山寺
( )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 )高声语,恐( )天上人。
【1】把诗歌补充完整。
【2】“语”的意思是( )。
A.语气
B.说话
【3】“恐”的意思是( )。
A.害怕
B.恐慌
【4】《夜宿山寺》是_____朝诗人_____写的。我还知道他写的古诗,如《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词中哪两句描写了六盘山秋天的自然景象?用“ ”画出。
【2】本词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其中“点”指六盘山的天、山,“面”指________。
【3】展开合理想象,把下列词句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1)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_______________
(2)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_______________
【4】本词和《七律・长征》都写到了山,但写法、表达的情感不同。写法上,《七律・长征》以_________和________为代表,写的是群山的形象;《清平乐・六盘山》写的是__________这一座山,这是长征途中的一个界碑。情感上,《清平乐・六盘山》表现的是一种__________的感情;《七律・长征》表现的是长征途中翻山越岭的______。
9、课外阅读
折断的钓竿
老渔翁扛着钓竿,提着小桶,来到一条小河边。他放好小桶,拿出鱼饵,摆好小马扎,准备钓鱼。
老渔翁今天的心情格外好。他看阳光,阳光是那样明媚;他感觉微风,微风是那样轻柔;就连天空中的小鸟,今天也变得格外可爱,从远处飞来和他打招呼。
老渔翁引以为(毫 豪)的是,他有着高超的钓鱼本领。因此,他得到了许多美称,什么“鱼神”“鱼仙”“鱼圣”……几乎所有表达赞美之情的词都用上了。有一句话是最能形(象 像)地赞美老翁的钓鱼本领,那就是:老渔翁抛下一个直钩,也能钓上鱼来。
老渔翁坐在小马扎上,哼着小曲就要见甩他的钓竿。就在这时,远方一条小鱼游了过来。
这是一条老渔翁从未见过的小鱼。小鱼全身透明,就像一块浮动的水晶。小鱼透明身体里的一切一目了然。它的眼球里藏着一圈金色的细线,摆动的骨骼玲珑剔透,细细的血管里红红的血液在流动。
小鱼在绿波中穿行,就像一位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它忽而(疑 凝)神不动,忽而又游远了,好像(尝 赏)不尽这无比美好的水下世界,又好像是觉得水下世界因为有了它而变得更美丽了。
老渔翁呆住了。他的目光随着小鱼游移,他的心被小鱼牵动,竟然忘了抛出手中的鱼钩。
看着这条小鱼,老渔翁回想起自己的童年,他也曾像小鱼一样活泼,充满了天真和快乐。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那样美好,阳光、空气是那样纯净,湖光、山色是那样美好,亲情、友情是那样温暖。所有的一切都使他对人生怀有无限美好的憧憬。
想到这里,老渔翁不禁打了个寒颤。一个声音在耳边轰然炸响:小鱼也有宝贵的生命,钓起它,那就是罪恶!
老渔翁像从梦中惊醒,默默地看着小鱼游过他面前,游向无比遥远的前方。老渔翁折断了手中的竿,用力地抛向水面,他要让钓竿为小鱼一路送行……
【1】用“√”选择括号中运用恰当的字。
【2】在文中用“ ”画出一个比喻句,用“ ”画出一个拟人句。
【3】文中表现老渔翁高超的钓鱼本领的美称是:_____、_____、_____;句子是 _____。
【4】老渔翁为什么折断了手中的钓竿?
_____
【5】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
10、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读文中画“ ”的句子,应该有的语气是( )
A.温和
B.激动
C.气愤
【2】读了短文,可以看出铁罐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陶罐_______________。
【3】给下列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原意。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在现场,刚好听到铁罐和陶罐的对话,你会对谁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 ,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色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疆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在短文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在文段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清新——_____
晴朗——_____
(3)文段主要描写了草原的_____等景物,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4)请在文段中用横线画出一个写景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一个抒情的句子,并写出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5)“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作者把羊群比作_____,把小丘比作_____。
仿写句子: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_____。
12、课外阅读。
三峡之秋(节选)
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下一层洁白的霜,清新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了,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而一面又把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起了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1】选文按照_______的顺序描写了三峡秋天的景色。
【2】根据选文中的描写,三峡在不同时间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填序号)
A热烈 B昏暗 C明丽 D静谧
早晨:________ 中午:________
下午:________ 夜晚:________
【3】读画“____”的内容,想象当时的画面,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卖火柴的小女孩( 节选)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 有改动)
【1】请概括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几段话写了小女孩哪几个方面的痛苦? 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花了那么多的笔墨写那双拖鞋,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片段有三个破折号,请指出每个破折号是哪一种用法,在括号里填上序号。破折号的用法:
A. 表示注释 B. 表示转折 C. 递进
(1) 第一个破折号___ (2) 第二个破折号___ (3) 第三个破折号___
【5】“她没注意这些”,“这些”指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她可忘不了这个” ,“这个”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对比写, 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
【6】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朗读这段文字时, 应该采用怎样的语速、语调?( )
A.轻松快速
B.缓慢低沉
C.缓慢高昂
D.快速低沉
【8】请你再写出两个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及其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一读,做一做。
小猴子( )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走着走着,看见一只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它非常高兴,就( )了西瓜去( )小兔。
小兔跑进树林子,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1】把下面的词填入文段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①扔 ②追 ③抱
【2】小猴子为什么空着手回家去了?______
①因为小兔子太机灵,跑得太快。 ②因为小猴子见什么喜欢什么,做事不专一。
15、大雁被更羸打下来了。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1)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我自有妙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小心地说道:“我没有开玩笑,请救救我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太阳晒干了地上的水。改成把字句( )
改成被子句 ( )
(2)这件衣服漂亮。改成感叹句( )
18、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①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2)碑林中的书法美不胜收,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缩写句子)
(3)敌人的神机妙算被我们识破了。(修改病句)
(4)高粱的全身具有鲜明的个性。(改为双重否定句)
20、照样子,改写句子,意思不变。
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这岩石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1)在太空中生活,难道没有趣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问题难道能说明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题目:创编寓言故事
要求:从狐狸、小白兔、老虎、刺猬、树爷爷、风姑娘、月亮小姐这几个角色中任选角色,创编一则寓言故事。通过一个简短有趣的小故事说明一个道理。题目自拟。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