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句子,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___________
(2)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暴躁。___________
(3)小蝌蚪连忙追上去问乌龟。___________
(4)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旅行又用什么办法? ___________
2、我能将下面的名句补充完整。(7分)
( ),天涯若比邻。
久旱逢甘雨,( )。
千里送鹅毛,( )。
( ),患难见真情。
我自己还能写一句: 。
3、按原文默写填空。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锺子期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鞠躬尽瘁,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
(5)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_____________,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______________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___________,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
4、积累填空。
(1)牧童归去橫牛背,___________。
(2)___________,南望王师又一年
(3)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
(4)___________,才了蚕桑又插田。
(5)___________,则能有所不为。
(6)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___________。
5、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神秘—(_____) 枯萎—(_____) 干燥—(_____) 抵御—(_____)
咆哮—(_____) 惊慌—(_____) 拥戴—(_____) 放肆—(_____)
6、阅读理解。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1)元_______ (2)但_______
(3)九州_______ (4)王师_______
【2】翻译这首诗的前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一个“悲”字用得好,那种伤感立马跃然纸上,请你从这个字着手对这句诗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陆游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怀着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
7、课外类文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①田夜绩麻②,
村庄儿女各当家③。
童孙④未解⑤供⑥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①耘:锄草。
②绩麻:搓捻麻绳或麻线。
③当家:主持家务。这里指担当家庭的生产劳动任务。
④童孙:指儿童。
⑤未解:不懂得。
⑥供:供奉。这里指“参加、从事”。
【1】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比阅读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注释)①梅子:一种味道极酸的果实。②芭蕉分绿: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③思:意,情绪。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注释)①安仁:县名。②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③棹:船桨。④怪生:怪不得。
【1】(古诗比较)读两首古诗,完成练习。
(1)《闲居初夏午睡起》中,选用了______、______、______这几种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诗中一个“_______”字呼应了诗题,表达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舟过安仁》写的是诗人____________所见到的情景,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渔船小童的调皮。读完诗句,我的眼前浮现出了这样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宋代的杨万里,两首诗都写出了儿童天真活泼、稚气可爱的行为,表达出对___________之情。《闲居初夏午睡起》侧重描写儿童____________的情景,《舟过安仁》侧重描写儿童_____________的情景。
【2】(古诗积累)除了本单元所学的古诗外,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古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
齐白石临摹学生的画
那年,齐白石在当时的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当老师,指导学生们画画。有一次,他的学生谢时尼在课堂上画了一幅《梅鸡图》。图画上一枝梅花艳丽俊秀,梅花下的公鸡画得非常生动别致,特别是公鸡那弯弯的尾巴显得十分活泼可爱。
齐白石瞧着这幅画 欣赏了很长时间 然后 笑着对谢时尼说 你画的这画太有味道了 能借我回去临摹一张吗 谢时尼听了齐白石的话,起初还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可是,他一看到老师那副认真恳切的神情,知道老师没有跟他开玩笑,就把《梅鸡图》交给了齐白石。
一周后,齐白石又来上课了。他讲完课后,便拿出自己临摹出来的画对谢时尼说:“你看我临摹得好不好?”
谢时尼被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精神感动了。过了多年以后,每当谢时尼想起这件事时,都感到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学习精神值得他学一辈子。
【1】根据短文的内容,选择最恰当的答案,把序号(字母)填在括号中。
(1)“你画的这画太有味道了”这句话中“味道”指的是_________
A.酸甜苦辣等味 B.香、臭等味 C.画的意境 D.意思
(2)齐白石长时间欣赏《梅鸡图》的原因是_________
A.梅花艳丽俊秀 B.公鸡画得生动别致 C.想临摹《梅鸡图》 D.《梅鸡图》太有味道
(3)作者写这篇短文是为了赞扬_________
A.齐白石的画画水平好。 B.谢时尼的画技高超。
C.谢时尼尊敬老师的品质。 D.齐白石虚心认真的精神。
【2】给划“ ”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3】细读短文,认真思考,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起初,谢时尼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是因为__________。后来,他又把画交给老师是因为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1】填空。
这段话节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从“低矮,潮湿颓败,阴暗,犹如身在蒸笼”等词语中可以看出母亲挣钱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题。
①选文第二自然段主要是( )描写,突出了母亲挣钱十分不容易。
A.外貌描写 B.神态描写 C.环境描写 D.心理描写
②“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这句话运用了( )描写,表现了“我”当时的震惊。
A.外貌描写 B.神态描写 C.环境描写 D.心理描写
③作者在选段中反复使用“七八十个”这个词语,主要是想表达( )
A.小工厂极端拥挤闷热嘈杂的环境。 B.小工厂的人非常多。
C.小工厂的女人们都不算年轻了。 D.小工厂的老板不为员工着想。
【3】“我”看到了母亲挣钱的地方会是怎样的感受?
“我”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永不凋谢的玫瑰
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许多美丽的玫瑰花,其中有一朵开得最大,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这时,来了一个大约四五岁的小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拿在手中,向外走去。
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想要上前拦住她。正在旁边散步的校长苏霍姆林斯基看到了,走过去,弯下腰,亲切地问小女孩:“孩子,你摘这朵花去干什么呀?能告诉我吗?”
“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她有点不相信。我把花摘下来送给奶奶看,看后我再把它送回来。”小女孩害羞地说。
听了小女孩天真的回答,同学们不语了,校长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她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奖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不正是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吗?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赞不绝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改变意思,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对短文主要内容的概括,请你补充完整。
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一朵最大的玫瑰花,一个小女孩_________,校长看到了__________,又摘了两朵玫瑰花送给小女孩,并告诉她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惊讶”一词在短文中出现了两次,同学们第一次“惊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惊讶”是因为_____________。
【5】你觉得短文中的“校长”是个怎样的人?请你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读书让我长知识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书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书把我带到神秘的太空中,让我了解太空的秘密。读着书,我仿佛置身于太空,在火星上漫步、同外星人握手……
书把我带到地下,让我了解祖国的宝藏。金属的形成是多么的奇妙!地下的矿物是多么的丰富!翻开书,我似乎就和地质学家一起去探险、去考察、去研究……
书带我认识了微生物“大军”。“大军”中既有人类的“帮手”,又有人类的“敌人”。捧着书,我像是在和人类的“帮手”打招呼,帮着抵抗人类的“敌人”……
书把我带到了动物世界,又把我带到了植物王国;把我带到人的身体内部,又把我带到数学天地中;把我带到了成功人士的童年,又把我带到了各个美丽的地方……
书,像一把金钥匙,帮我们打开智慧的大门;书,像一叶小舟,载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让书陪伴着我们快快成长,为人类的美好梦想而奋斗吧!
【1】写出句中加点词的近义词。
(1)书把我带到神秘的太空中。(______)
(2)书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______)
【2】文中人类的“帮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类的“敌人”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从书中获得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写出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书像什么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少年的愧疚
①我至今怀有对一只鸭子的深深愧疚。
②那是一年夏天,我和堂哥一起到房前的沟渠里去钓鱼。印象中,那天,鱼不怎么吃钩。我和堂哥就带着鱼竿往家走。据说,用麻油和面,可以做鱼饵,这样能钓更多的鱼。麻油何其宝贵。但是,我一想到鱼比麻油的味道更鲜美,就瞬间说服了自己。
③我们跑进厨房,倒了一小勺麻油,正要和面的当口,听见外面鸭子呱呱的叫声,跑出来才发现。那只贪嘴的黑鸭子吞了鱼的。我恐慌极了,忙拽着鱼钩向外拉,鱼钩上挂着的蚯蚓还在,上面的倒刺勾住了鸭子的舌头,拔出来时,鸭子已经不行了。
④我残害了一只偷嘴的馋鸭。
⑤那天晚上,母亲把那只鸭子烧水拔毛,炖了,鸭肉很肥,很香。我却一口也没吃。我觉得,它是因我而死的。
⑥误杀那只鸭子的那个傍晚,我一个人在门前的沟前发呆很久。
⑦想哭,但眼泪始终没有落下来。
【1】本文是按照( )的顺序写的。
A.时间顺序
B.事情发展
C.方位变换
D.移步换景
【2】请概括作者的心情变化并填写在横线上。
愉快——_________——_________——痛苦
【3】划横线的句子中,作者听到了_____, 看到了_____, 心里_____, 这个句子表现出了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短文中母亲不是主要人物,所以母亲炖鸭肉这段可以去掉。_____
②“发呆、想哭”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孩子因误录小动物后充满愧疚的心理,符合人物的年龄和性格。_____
③作者写钓鱼的事是为了给后文写鸭子不幸遇害作铺垫。_____
【5】通过阅读短文,你了解少年愧疚的原因的了吗?尝试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下来。
__________
【6】生活中与小动物相处中有让你愧疚的事情吗?对于童年时作为玩伴的小动物,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们?
__________
14、延伸阅读
我的“母鸡推车”
我7岁生日那天,姥姥送给我一个玩具——“母鸡推车”,可把我乐坏了。
这个玩具基本上是用铁皮做成的。“母鸡”真漂亮,长着一身黑白交织的毛,像穿了一件花袄。它的尾巴真有意思,是几个红色塑料片插成的。它有一对乌黑发亮的眼睛,嘴尖尖的,黄黄的。最逗人的是母鸡的脸蛋上还涂了一层红色,就像为出门特意化的妆。它的两个翅膀搭在小车上,像是在推车,神气极了。
“母鸡”推的小车也很漂亮。车身上画着美丽的图案,车头还亮着两盏红灯,车厢是天蓝色的,从透明的玻璃窗里能看见鸡妈妈的两个小宝宝,一个全身金黄,一个浑身雪白。
如果想让“鸡妈妈”推着小车走起来,就得上足发条。鸡妈妈走起来,嘴还一张一合的,好像在对它的小宝宝说:“好孩子,别淘气,妈妈带你们到鸭姐姐家去做客。”小宝宝的头一点一点,像是在说:“太好了!太好了!”
我可喜欢这个玩具了,天天都把它放在床前的柜子上,每天睡觉前,我都和它玩一会儿。
【1】作者介绍“母鸡”时主要介绍了它的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写出了它的_________。
【2】用“”画出能概括第三自然段主要内容的句子。
【3】读下面的句子,用“______”画出写实实在在看到的部分,用“”画出作者想象的部分。并照样子补充句子。
“母鸡”真漂亮,长着一身黑白交织的毛,像穿了一件花袄。
(1)风儿一吹,树叶“哗啦啦”地响,好像________________。
(2)小狗乌黑的眼珠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文中的这个玩具吗?说说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列下句子。
海瑞不畏权势,敢于和不良风气作斗争的无私和无畏的精神怎能不令人赞叹呢?
(改为陈述句)
(2)文章难道不是通过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塑造人物吗?(改为陈述句)
(3)他是严嵩的干儿子,敲诈勒索手段十分狠毒。(感叹句)
(4)严嵩任吏部尚书以后,把持朝政,气焰熏天。(感叹句)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山洪淹没了村庄
①改为“把”字句
②改为“被”字句
(2)把下面的句子改写为陈述句或反问句。①洞里空气稀薄,怎么能工作呢?(改为陈述句)
②秦王我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改为反问句)
(3)用关联词把下面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加倍珍惜时间。
(4)广场周围,五颜六色的红旗迎风招展。(修改病句)
(5)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改为比喻句)
(6)星星在天上一闪一闪的。(改为拟人句)
(7)这幢楼真高啊!(改为夸张句)
(8)威尼斯入睡了。(把句子写具体)
(9)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电脑设备已经走进寻常百姓人家。(缩句)
(10)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改为间接叙述)
17、照样子,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例:妈妈回到家。 妈妈赶紧做饭。
妈妈回到家赶紧做饭。
1.同学们在教室里。 同学们认真听讲。
2.老师在办公室里。 老师认真地批改作业。
18、词句运用。
连词成句,不要忘记加上标点符号哦!
(1)非洲 住在 狮子大王 炎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外游客 美景 日月潭 吸引了 的 许许多多
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句意。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你看,张择端画的画难道不传神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仿写设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燕子飞过田野。(把句子写得更加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十只蜜蜂被我放在了纸袋里。(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写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展示。
美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花园、果园、田野、村庄、大山、小河……想一想,哪个地方最美?这个地方的什么时间最美?选择一处你最喜欢的美景写一写。可以写一个时间里的,也可以写不同时间里的,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
要求:(1)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围绕一个意思来写。
(2)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适当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3)字数不少于300字,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