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采用____________的结构,以问句开头,点明这篇课文介绍的是大海深处的情况。接下来从海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矿产等方面来介绍海底世界。最后一个自然段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词语对全文进行总结,照应了课文第1自然段提出的问题,前后呼应。
2、读拼音,写词语。
(1)天色已经暗了,远处飘来炒菜的香味,小海音却顾不上这些,她正在津津有味地qiè dú(______)呢!虽然她很饥饿,也很jù pà(______)被老板发现,但她仍然坚持读下去,因为书中的内容太精彩了。
(2)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都像这梅花一样,无论受到怎样的mó nàn(_____),受到怎样的qī líng(_____)从来都是不肯低头折节的。
(3)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cāo zòng(_____)地鱼竿,钓到了一条鲈鱼,可是父亲却让我放掉 ,我觉得jǔ sàng(______) 万分。
3、照样子,写词语。
(1)例: 喜洋洋
(2)例:跑来跑去
来 去 来 去 来 去
(3)例:一片片(叶子)
一张张( ) 一块块( ) 一座座( )
4、照样子,写一写。
1.例:寻找(两个字意思相近)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例:绿油油(ABB式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例:开开心心(AABB式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形容生气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形容笑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出——( ) 古——( ) 上——( ) 多——( )
小——( ) 坏——( ) 左——( ) 晚——( )
6、阅读理解。
蝴蝶
啊,蝴蝶!
它是一本翻开的小小画册,它是一本花孩子都喜欢阅览的美丽画册。
它一会儿飞到这朵花上,一会儿又飞到那朵花上。
蒲公英、郁金香、矢车菊,都在这本小小的美丽的画册里,发现了自己的色彩。
翠绿的芭蕉叶子说:我也发现了我的色彩呀!它是属于我们整个春天的。
当刮风的时候,一朵花儿说:到我这儿来避避风吧!
当下雨的时候,一朵花儿说:到我这儿来躲躲雨吧!
芭蕉也说:到我这儿来吧,我保护你。大风吹不着你,雨也淋不到你。
于是,它飞到那阔大的叶子下面。
在那儿,它合上了它小小的、美丽的画册。
【1】这首小诗写得优美动人,作者把蝴蝶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诗写出了花草们对蝴蝶的喜爱,它们为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短小精美,字里行间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读了这首小诗,你眼前出现怎样的画面?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诗人笔下的大自然更是充满了质感与灵性:
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
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
【4】读这首诗,你的心情是____________的,你能从诗中体会到作者______________的情感。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元日》的作者是(_______)代文学家(_____________)。
【2】“元日”指的是农历(______)月初(_______)。
【3】给文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屠苏 ( )
A.一种酒。 B.地名。
(2)新桃 ( )
A.果树。指条技、 B.桃符,春联的前身。
【4】根据提示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所描写的节日情景。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提示词语:热闹 喜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描写的春节习俗除了放鞭炮外,还有哪些?选一选,打上“√”。
① 畅饮屠苏( ) ② 夜晚赏月( ) ③开门迎日( )④更换桃符( )
8、课外阅读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1】注释:
弄:____________________
蓑衣:___________________
卧月明: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重点段落品析。
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1】词语积累。
笑嘻嘻:( ) 游来游去:( )
一朵朵:( ) 很美很美:( )
【2】这段话共有________句话 。第______句写出小鱼儿在荷叶下游来游去。
【3】小鱼儿说了些什么?请把相关的句子画上“ ”。
10、我会阅读。
春雨
亮晶晶的春雨,脚步轻轻地、悄悄地来到大地。
我说:“春雨呀春雨,我欢迎你;春雨呀春雨,你不像夏雨哥哥那样,撒开长腿,到处乱跑,踩到小花和小草。”
春雨好像没有听见我说的话。春雨什么也没说,只有脚步轻轻地、悄悄地从我面前走过。
啊,在春雨走过的地方……
种子醒了,推开泥的门窗;花儿笑了,撒播阵阵芳香;小溪乐了,叮咚叮咚歌唱……
【1】仿写词语。
亮晶晶 ______ _______ _______
【2】春雨的脚步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再照样子写两个。
我能找:______ ________ 我能写:______ ________
【3】从第二自然段中可以看到,“我”欢迎_____、不欢迎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在春雨走过的地方,种子_______了,花儿_______了,小溪_______了。
【5】在春雨走过的地方,其他事物还会有哪些变化呢?试着填一填。
在春雨走过的地方,柳条_____了,青蛙______了,小朋友们______了。
11、课外阅读:葫芦池
葫芦池一年四季景色秀美。春天,池边翠绿色的柳条在春风里摇曳。红艳艳的桃花把葫芦池镀上了一层瑰丽的色彩。夏天,池里铺满荷叶,一阵风吹过,像翻动着一层绿色的波浪,含苞欲放的荷花清香四溢。秋天,阳光照满大地,池边菊花盛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寒冬,葫芦池结冰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在池边回荡。
【1】这段话共有( )句,是围绕第( )句按( )顺序写了葫芦池的美景。
【2】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3】根据短文内容搭配词语。
( )的景色 ( )的柳条 ( )的桃花
( )的色彩 ( )的波浪 ( )的荷花
12、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跳水(节选)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一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体会文中画“﹏﹏﹏”的部分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选文画“ ”的部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船长是真的想开枪杀了儿子
B.船长不想救儿子,所以让儿子跳水
C.船长让儿子跳水,其实是为了救儿子
【3】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件事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我是阅读小能手,能按要求答题。(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真正的好孩子
在一棵大树上,住着喜鹊、莺和乌鸦。她们的孩子都长大了,自己也老了,飞不动了。一天,她们在一根树枝上晒太阳。
喜鹊说:“在树林里,要数我的女儿最漂亮。”黄莺说:“在树林里,谁也比不上我的女儿会唱歌。”乌鸦在一旁不说话。
这时,小喜鹊回来了。她已经吃饱了,喜鹊喊道:“孩子,给我一只蚱蜢,我饿了!”小喜鹊理也不理。
小黄莺回来了。她也吃饱了,老黄莺喊道:“孩子,我饿了,给我一条卷叶虫吧!”
小乌鸦也回来了,她带来一只又肥又大的蝈蝈,喂给老乌鸦吃。她说:“妈妈,您还想吃什么?我再去找。”
【1】这篇短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
【2】树上住着哪些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谁是真正的好孩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请你在文中用“﹏﹏﹏﹏”画出相关句子。
【4】你从文中小乌鸦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呢?请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心底盛开一朵花
匆匆上了公交车我才发现没带公交卡。
司机倒是不错,可能是看我不像是经常逃票的人,才没有把我撵下去,但让我在皮包里继续找零钱。
在车上,我觉得自己像个小偷,把身上里里外外翻了个遍,除了几张百元整钞,再也没有找到一个硬币。那种尴尬和狼狈是我从来没有过的。面对车厢里几十人诧异的目光,我恨不能马上掏张百元大钞扔进投币箱来证明自己的粗心大意和清白。慌乱时,一个粗哑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先生,我这里有一块钱,你拿去。”我回头一看,说话的是一位七十多岁左右的老太太,满脸黑色的皱纹,一套灰色的布衫,头上裹了条很旧的白毛巾,脚套一双褪了色的绣花鞋——一个典型的外地老太太。言语间,她已经替我把一块钱投了进去。我慌忙解释说:“那怎么可以,我怎么还您的钱呢?”
老大太笑了:“一块钱,还什么?又不是一万元。”这时,我发现车里的人都冲我和老太大笑了,这种让我捉摸不透的笑容使我越发不安起来。他们越是这样,我越不好意思,迫不及待地说:“大娘,要不这样吧,我和您一道下车,您等我几分钟,我去买包香烟,换开零钱后给您。”老太太又笑了:“我下站就到了,下午回山东济宁老家。我儿子一家都在南京打工,我是专门来看孙子的。三年前,我第一次在南京坐车时,不知道要投币,身上也没有零钱,就像你现在的样子,是一位好心的姑娘帮我投了一块钱。今天我正好有机会还南京人一份情。下次,如果你在车上遇见像你一样的粗心人,替他投一块钱,就算你还我了,我把这一块钱暂时保存在你那里。”
听了老太太的话,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
【1】请你简要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4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这样”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了老太太的两次笑,这两次笑所包含的意思分别是什么呢?
第一次笑: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笑: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文题“心底盛开一朵花”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赞扬了老太太的心灵如花般美好。
B.题目很特别,能引人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题目暗示了文章中心。
D.题目别出心裁,写出了“我”受到帮助后内心的愉悦。
15、根据提示写句子。
(1)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改成反问句)
(2)可不是让你一天背下来哟。(给句子改变说法,意思不变)
16、例:小河是鱼儿的家。
______是______的家。
17、呻吟声、叫喊声、断断续续的口令声充满了茂密的树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天上的云,雪白雪白的,好像一群小绵羊。
山上的桃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鸡妈妈把翅膀张开,冲着小鸡叫起来:“叽,叽,叽……”
我知道,她是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以下词语中任选2个以上的词语,写一句完整的话。
忽然 马上 眉开眼笑 悲伤 生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广场。
(1)2013年联合会杯足球赛上,巴西队击败了西班牙队。(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要有机会,你就要甩开我的手,摇摇晃晃地走你自己的路。(用加点词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对我说:“今天晚上我有应酬,你和爸爸先吃饭。”(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位老华侨十分酷爱音乐。(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此时我身无分文,只好脱下新买的大衣。(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你读过什么有趣的书?选择你最近读的一本书写梗概。写好以后先读给家人和同学们听听,看他们是否能明白书的大意,再根据他们的反馈,对没写清楚的地方进行修改。
要求:题目自拟,语言流畅,内容具体,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