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葫芦岛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A.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 人民公社化时期

C.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2、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指出:“新中国的成立,不仅是一个政权代替另一个政权,一种政治力量代替另一种政治力量,而且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它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始了一个新时代,中国的命运,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当时“根本性变化”未包括

A.民族彻底解放 B.国家完全独立 C.人民当家作主 D.国家完全统一

3、他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毕生的梦想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他就是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

A.侯德榜

B.邓稼先

C.钱学森

D.袁隆平

4、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的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     

A.解决香港回归问题

B.解决澳门回归问题

C.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5、土地改革的意义不包括

A.使农业迅速发展

B.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C.消灭了地方阶级

D.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6、“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苏联(今天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它是我国在航天技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这个飞船”是:(  )

A.神舟一号 B.神舟三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八号

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史(  

A.政治协商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一国两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2015年“感动中国”颁奖词中“帮人类渡过一劫”的科技成果是(  )

A. 原子弹 B. 计算机

C. 籼型杂交水稻 D. 青蒿素

9、一位世纪伟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中国人的心灵。下图三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小康社会、国企改革、市场经济 B.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C.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 D.改革开放、计划经济、科学发展

10、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增设海南岛为

A. 沿海开放城市

B. 特别行政区

C. 经济特区

D. 沿海经济开放区

11、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形成了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应是

A.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重庆市属于这一格局中的( )

A. 经济特区 B. 沿海开放城市

C. 长江沿岸开放城市 D. 内陆省会城市

13、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的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二大

14、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当今世界上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

A. 130多个 B. 150多个 C. 170多个 D. 190多个

15、下图是1949年—1999年新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其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原因和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①美苏争霸,美国处于防御阶段

②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③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④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6、电视纪录片《感动中国一共和国100物志》有解说词:烈火虽然吞噬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却在中国军史上留下了一个伟大的名字:□口口。在半个多世纪前的朝鲜战场上,这位四川籍战士用最坚忍的潜伏,完成了中国士兵最勇猛的突击。“口口口”处的烈士应是

A. 邱少云 B. 黄继光 C. 王进喜 D. 彭德怀

17、方寸之间,见证历史变迁。下面两张纪念邮票分别反映了我国在这两个地区实行的民主制度,两种制度的共同之处有

①从国情出发,具有中国特色②都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

③都是社会主义制度④都有利于祖国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我国进入

A.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19、“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元朝出现了民族融合的盛况,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A.藏族

B.畏兀儿族

C.回族

D.党项族

20、毛泽东说:“违反客观事物的规律要受惩罚,我们最近三年受了大惩罚,土地瘦了、人瘦了、牲畜痩了。”下列历史事件违反了客观事物规律的是(   )

A. 土地改革 B. 一五计划 C. 三大改造 D. 大跃进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新发展理念提出:

(1)时间:_____年10月

(2)会议: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内容:创新、协调、_____、开放、_____

目标: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_____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_____,增进人民福祉。

22、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___”交接入列;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___________

23、1954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______

24、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类型的宪法。1992年初,邓小平的_____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人新阶段。

25、______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它规定废除 ______________ ,实行______________。到______年底,除部分少数民资地区外,全国大陆上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26、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__、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27、会议内容:

①思想上: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指导方针。

②政治上:停止使用______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上来,实行______的决策。

③组织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形成了以______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8、1938年3月,______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1953年7月,______获得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9、1951年,以________为首席代表的西藏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促成西藏和平解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______被称为“党的好干部”。

30、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是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发展科学技术,我国在许多领域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的文化事业也蓬勃发展,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1964年10月16日15时整,在我国西部罗布泊上空,强光闪亮,天地轰鸣,巨大的蘑菇云冲天而起,整个世界都被震撼了。这描述的是什么事件?列举出为此做出贡献的一位科学家。

(2)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是什么?我国是世界上第几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我国第一位“太空访客”和“太空漫步者”分别是谁?

(4)中国哪位科学家在2015年因为对人类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5)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的内容是什么?

(6)2012年中国哪一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32、

香港回归,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但是2019年以来,反中乱港势力公然鼓吹“港独”“公投”,从事破坏国家统一,分裂国家的活动。一些外国和境外势力公然利用香港从事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活动。为此,国家制定并颁布了“香港国安法”。

请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香港是在哪一年回归祖国的?是哪一制度构想的成功实践?回归前,香港被哪个国家管控?

(2)1999年12月,我国收回了被葡萄牙控制的我国领土,是哪里?

(3)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导致台湾问题的出现。但是,党和国家一直致力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确定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被称作什么?2015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新加坡与哪位台湾领导人会面?

(4)面对香港出现的分裂国家活动及台湾蔡当局的“台独”主张与活动,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应该怎么办?

33、一部人类文明史,是一部建设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增强国家治理能力的探索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政治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1949年9月,为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党派等各界人士召开了什么会议?这次会议初步建立了哪一政治制度?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外交智慧更要靠国家实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中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建国初期国际环境的突出特点及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政策)。

材料二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的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各国关系文件集》第3集

(2)材料二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指什么?这些原则的提出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三  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兵兵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篇》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的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3)材料三中“门打开了”指的是我国外交领域中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并简述其出现的历史背景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摘自人教版八下教材

(4)根据材料四,简述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的具体表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