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双河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   )

A. 农业生产合作社 B.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 公私合营 D. 赎买政策

2、分析下表,不能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军兵种

人民海军

人民空军

战略导弹部队

火箭军

战略支援部队

建立时间

1949年4月

1949年11月

1966年7月

2015年12月

2015年12月

A.我国国防力量不断强大

B.我军逐渐走上科技强军之路

C.我军逐步实现现代化

D.我国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3、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开设了一个有关抗美援朝时期的人物专题网站,收录的历史人物不包括

A.彭德怀

B.黄继光

C.叶挺

D.邱少云

4、“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构筑和促进了面向新世纪的大国关系,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是中国外交在新世纪之初取得的重大成就。”这段材料论述的是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  )

A.主要内容 B.历史意义 C.召开背景 D.宗旨目的

5、1964年,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他的感叹主要是因为

A.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B.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C.中国成功进行核武器试验 D.中国成功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

6、1968年12月18日,中国历史学家翦伯赞与妻子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暴力批斗,在家服安眠药自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悲剧重演,关键是:

A.防止教条主义

B.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C.坚决反对自由化思想

D.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材料强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A.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C.使广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D.使人民社会政治地位发生根本变化

8、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中国是很恐惧。但是周总理访问缅甸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关系由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

9、以下哪一事件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A. 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B. 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 经济特区的设立

10、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学校举行“光辉的足迹”图片展。下列四幅图片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11、《清史稿》载:“国步之濒,肇端于此。”这里的“此”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八国联军侵华 D.中华民国建立

12、“文化大革命”中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

A. 邓小平

B. 江青

C. 华国锋

D. 刘少奇

13、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成为近几年很火的电视节目。中国的婚姻经历了父母之命、媒之言到“荧屏互联网上找知音”,择偶标准从选择“嫁汉吃饭”到寻找“知心爱人”,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 人口流动频繁,知识视野扩大

B. 择偶观念开放自由,个性化

C. 互联网发达,有利于思想交流

D. 改革开放推动经济与社会进步

14、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时收集了以下图片,最符合这组图片主题的是(     

A.科技强军钢铁长城

B.祖国统一两岸互通

C.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D.社会保障人民幸福

15、《人民日报》刊发的报道《首都十月一日之夜》中,记载了记者对几位在现场观看典礼市民的采访。有的说,今天要来看看这“万年不遇的大喜事”,有的感慨:“共产党来了,各行各业全组织起来了,这该是有多少人呵!”这“万年不遇的大喜事”是(     

A.开国大典

B.日本无条件投降

C.重庆谈判

D.西藏和平解放

16、两岸直到,……终能秉持九二共识…汪道涵唁辜振普逝世电文中提及的九二共识是指

A.和平统一祖国方针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D.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17、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会议是

A. 十二大

B. 十三大

C. 十四大

D. 十七大

18、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创举是

A.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B. 对资本家占有的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C. 全行业公私合营

D. 消灭地主

19、《剑桥中华人民共和》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是

A.农村实行政社合一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封建土地制度被废除 D.农业合作化的完成

20、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

A.“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B.四项基本原则

C.邓小平理论 D.新发展理念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大陆对台政策

(1)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________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________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3)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________祖国的大政方针。

(4)不久,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22、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 ,1950年10月,以 __________ 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________ 年7月,美国被迫在 _____________ 上签字。

23、1967年,我国第一颗________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

24、根据下列内容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地点。

(1)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所在地——

(2)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3)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

25、对台基本方针是“ __________________”。

26、填空题

 

 

(1)河南兰考县县委书记________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座精神丰碑。

(2)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政策。

(3)在中朝人民军队的顽强抗击下,《________》终于在板门店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4)成为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

(5)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被毛泽东誉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是________

27、经济特区的建立

(1)经济特区的建立: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珠海、汕头、_____4个经济特区。_____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2)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实行特殊的_____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3)意义: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_____交流,发展_____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8、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影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_______,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______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________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以________为国旗。

 

30、“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国家主席________被迫害致死,成为“文革”中最大的冤案。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采取断然措施,粉碎了________,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

香港回归,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但是2019年以来,反中乱港势力公然鼓吹“港独”“公投”,从事破坏国家统一,分裂国家的活动。一些外国和境外势力公然利用香港从事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活动。为此,国家制定并颁布了“香港国安法”。

请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香港是在哪一年回归祖国的?是哪一制度构想的成功实践?回归前,香港被哪个国家管控?

(2)1999年12月,我国收回了被葡萄牙控制的我国领土,是哪里?

(3)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导致台湾问题的出现。但是,党和国家一直致力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确定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被称作什么?2015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新加坡与哪位台湾领导人会面?

(4)面对香港出现的分裂国家活动及台湾蔡当局的“台独”主张与活动,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应该怎么办?

32、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开放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依据所学回答问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指出国家迈出对外开放步伐的重大举措。并回答这一举措的重要作用。

(2)20世纪80、90年代,随着对外开放地区不断向纵深推进,请列举两例史实加以说明

(3)1980-2019年,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为了更好的参与经济全球化,新世纪初我国开放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九五三年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材料二: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依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了怎样的建设规划?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我国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的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请你结合我国现代化工业发展历程,谈谈我国工业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应注意些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说风阳,道风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垮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20世纪8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风阳花鼓词

材料二(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邓小平

材料三 ……爆发的朝鲜战争,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空军第十三航空队进驻台湾,致使台湾问题没能及时解决。……后来发生了“文化大革命”,使对台工作收到了严重干扰。

材料四 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无助于实现半岛无核化目标,不利于维护半岛和平和稳定。……有学于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

——(摘自新浪新闻网)

(1)材料一 中的“改革”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特区”的特殊之处。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阻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

(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说我国应该如何应对这一新形势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