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菇喜温喜湿喜半阴,可在稻草和麦秸等农作物秸秆上栽培的一种食用真菌,某果园在果树下加入一个人工栽培的草菇种群,形成果树一草菇结构的立体农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果树一草菇立体农业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充分利用了空间和资源
B.果树种群下微弱的光照、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低的风速等特殊的环境条件有利于草菇的生长发育
C.草菇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农作物秸秆作为其生长发育的碳源,栽培草菇剩下的基质,可为果树提供营养
D.秸秆中的能量通过草菇能被人类间接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良性循环
2、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目前已退耕还湿46万多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湿地生态系统可因地制宜建设成公园做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这是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体现
B.随着退耕还湿的推进,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增加,这是由于生活在其中的生物发生了适应性变异更加适应环境的结果
C.水府庙湿地公园中的刁子鱼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自身同化能量的一部分
D.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农田生态系统,是由于湿地中生物的数量更多
3、《联合国气候恋化框架公约》的主要目标是将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为把升温幅度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才能降低气候变化给地球带来的生态风险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既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温室效应问题
B.温室效应是生物圈碳循环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导致的,这是个全球性问题
C.岛国受温室效应的影响相对较大,因为岛国的CO2排放量更大
D.为了尽快降低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影响,应立即实现CO2的净零排放
4、 有关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B.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通过导管输送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
C.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D.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的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
5、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系统工程学的结合
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C.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
D.生态工程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6、种群的数量及其变化规律是研究种群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定区域内某种群数量达到的最大值即为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在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随种群密度增大而降低
C.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能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D.对于濒危物种,要在种群数量超过K/2之后才能砍伐或捕获利用
7、细胞核中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主要结构是
A.核仁
B.核基质
C.核被膜
D.核孔复合体
8、口腔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组织液②唾液和组织液③血浆和组织液④血液和组织液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下丘脑是人脑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体自稳态调节的中枢,图为人体中下丘脑控制激素分泌的三种常见的途径,下列关于激素ABCD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种激素空间结构相同
B.激素CD都由垂体合成、释放
C.激素BC可作用于同一靶细胞
D.四种激素都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组成
10、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可表示从森林火灾之后开始的演替
B.即使时间允许,甲也不一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
C.乙群落的演替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
D.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物种丰富度相同
11、可卡因是一种毒品,对人体有几种作用:①能阻断神经传导,产生局部麻醉的作用。②刺激神经系统,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③阻断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回收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产生愉悦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大规模在临床手术时使用可卡因作为局部麻醉剂
B.可卡因可能作用于交感神经,引起心率加快、血管收缩等效应
C.可卡因与突触前膜转运蛋白结合阻止了多巴胺释放
D.可卡因作用于脊髓中神经中枢的神经元,导致个体产生愉悦感
12、图1是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图2表示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植物的个体数以及岩石体积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B.该群落只有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C.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定
D.图中岩石体积的变化与植物的演替没有关系
13、如图为某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可表示池塘中营养物质有限条件下某些鱼类种群的增长过程
B.该种群的增长率不变,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该种群的数量不断增大,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D.该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主要受环境阻力的影响
14、据调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 )
A.演替速度变快,演替的方向未改变
B.演替速度变慢,演替的方向未变
C.演替速度未变,演替的方向改变
D.演替速度未变,演替的方向未变
15、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呼吸。下列关于有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解后大部分能量储存在ATP中,小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B.中间产物丙酮酸与水结合会生成二氧化碳
C.中间产物[H]与氧气结合会释放出大量能量
D.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反应场所相同
16、“蚂蚁森林”是支付宝客户端中的一项公益活动:用户通过步行、在线缴纳水电燃气费等“低碳”生活方式获取一定的“能量值”,用以在支付宝里养一棵虚拟的树。这棵“树”长大后,蚂蚁生态伙伴们就会在现实某个地域种下一棵真正的树。据统计,截止到2019年4月22日这项公益活动在荒漠化地区种植了约1 亿棵树,包括胡杨、红柳、梭梭树等,这些树种都是防风固沙的好品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蚂蚁森林”这项活动的持续开展,相应荒漠化地区将很快演替成真正的森林
B.随着植被的改善,相应荒漠化地区以正反馈调节为基础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不断增强
C.“低碳”生活能减少碳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但不利于碳循环平衡
D.胡杨、红柳、梭梭树等具有防风固沙的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7、下列物质中,参与人体内环境组成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钙离子③神经递质④尿素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18、在生长素的发现史上,1913年丹麦植物学家波森·詹森进行了如图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结果支持达尔文的假说
B.黑暗处理后不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
C.若使该实验更有说服力可增加对照组
D.温特通过分离化学物质改进了该实验
19、与大棚种植蔬菜相关的措施及分析中,正确的是
A.施用农家肥,可提高大棚中CO2的浓度
B.加大蔬菜的种植密度,可不断提高蔬菜的产量
C.阴雨天适当提高大棚内温度,可明显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量
D.用红色塑料薄膜代替无色塑料薄膜,可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速率
20、如图是基因型为Rr且染色体正常的果蝇体内的一个细胞增殖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B.图示细胞发生的变异可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从而使后代出现三倍体
C.图示细胞中染色体暂时加倍,而染色体组并没有随之加倍
D.若图中1号染色体上有R基因,则A极的基因组成可能是RR或Rr
21、下图表示人体内“脑—脾神经轴”的调节机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脑—脾神经轴”调节机制能对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B.若T淋巴细胞中乙酰胆碱受体基因表达量下降,可影响抗体生成。
C.适度压力刺激使“脑—脾神经”兴奋性提高,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D.乙酰胆碱在该调节过程中作为神经递质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
22、草方格沙障是用干的麦草、稻草和芦苇等扎成方格形状固定于沙中,并在方格中播撒固沙植物的种子,用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一种治沙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草方格能蓄积降水促进固沙植物的生长
B.该过程改变了演替的速度但没有改变演替的方向
C.微生物对草方格材料的分解改善了土壤的结构
D.该方法可增加治理区域的物种丰富度
23、成熟植物细胞中原生质层是指( )
①细胞膜 ②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 ③液泡膜 ④ 细胞壁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4、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生物群落内各物种之间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可构建食物链
B.整合调查所得的全部食物链,可构建营养关系更为复杂的食物网
C.归类各食物链中处于相同环节的所有物种,可构建相应的营养级
D.测算主要食物链各环节的能量值,可构建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
25、请回答下列与微生物利用和传统发酵技术中有关的问题:
(1)泡菜和果酒的制作分别是利用__________(填微生物名称)发酵的结果,两种微生物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所需发酵条件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腐乳制作中用盐腌制时,如果盐的浓度过高,则会影响_______________;如果盐的浓度过低,则引起的严重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作腐乳时,卤汤中具有抑制微生物生长或杀菌作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
(3)酵母菌的细胞中含有丰富的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利用凝胶色谱法可以将提取到的酵母菌细胞中的蛋白质进行分离,其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在层析柱中____________(填“容易”或“不容易”)洗脱出来,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茶树叶片的颜色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表现型 | 黄绿叶 | 浓绿叶 | 黄叶 | 淡绿叶 |
基因型 | G Y (G和Y同时存在) | G yy (G存在,Y不存在) | ggY (G不存在,Y存在) | ggyy (G、Y均不存在) |
请回答:
(1)已知决定茶树叶片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黄绿叶茶树的基因型有___种,其中基因型为_______的植株自交,F1将出现4种表现型。
(2)现以浓绿叶茶树与黄叶茶树为亲本进行杂交,若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则F1只有2种表现型,比例为___。
(3)在黄绿叶茶树与浓绿叶茶树中,基因型为___、___的植株自交均可产生淡绿叶的子代,理论上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的植株自交获得淡绿叶子代的比例更高。
27、湿地生态系统是指介于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类生态系统,其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陆生种类组成,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请回答:
(1)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水中分布着芦苇,岸边有柳、白杨树等植被,这要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
(2)人们通过对荒滩引水、引种等措施,使寸草不生的荒滩短期内出现物种比较丰富的湿地生物群落,这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该食物网中影响螺蛳种群密度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若大量捕捞草鱼,则鲫鱼的数量会_________。
28、 某科研小组对入侵双峰林场内的一种森林害虫——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便更好地进行防治。回答下列问题:
(1)估算某个种群密度时,调查取样的最关键原则为____________。对有趋光性的昆虫,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法调查。
(2)丰富度随入侵程度的增加而_____,入侵区发生了群落的_____演替,调查结果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
(3)在__________的理想条件下(答具体条件),害虫种群的增长曲线呈J型。利用人工合成的物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___,从而降低该种群密度,这属于一种__________防治。
(4)与轻度入侵区相比,重度入侵区的抵抗力稳定性 _____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下图甲为横放的植株,图乙和图丙为横放后1~4处生长素浓度变化曲线(虚线代表生长素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的浓度),图丁为种子萌发过程中几种激素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幼苗根尖或者芽尖产生的生长素向形态学下端移动的过程_____(填“消耗”或“不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ATP;通常出现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受到单方向刺激后导致生长素_____,进而弯曲生长。
(2)图甲幼苗横放后,1、2处起始浓度变化为图_____(填“乙”或“丙”)对应的变化曲线,图乙中C对应的浓度比图丙中D对应的浓度要低的原因是_____。
(3)从图丁曲线分析,_____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这种激素主要来自于_____。
(4)结合图丁曲线及激素作用分析,种子萌发时,细胞分裂素先增加,赤霉素后增加的原因可能是_____。
3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在人体纤溶和凝血的平衡调节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如图是利用奶牛乳汁生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图解,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在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中,应将tPA基因首端与_____________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结合,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2)要获得单个成纤维细胞,过程②需用____________处理奶牛胎儿皮肤组织块。在单个组织细胞的培养过程中,为了防止杂菌污染,通常还要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_____。
(3)成功进入成纤维细胞的tPA基因,最终在转基因牛C中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④涉及到的生物技术为_________________,得到的转基因牛C称之为转基因克隆动物。
(4)从A到B过程中所用的胚胎工程技术是____________。从个体水平上看,若_________,则可确定转基因牛培育成功。
31、湖泊是调节江河水量的天然水库,也是重要的淡水生态系统。研究人员在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研究后,绘制了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示意图(图1)和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图2),图2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1的生物中,含能量最少的是_________,因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有___条食物链,银鱼处于第____营养级。银鱼和双翅目幼虫的关系是_________。
(2)图2中A代表________,③主要表示_______作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主要以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
(3)该湖泊因大量排入污水,藻类过度繁殖,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随之大量浮游动物及鱼类等死亡,水体发臭,水生生物的死亡又加重了水体污染为保护湖泊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建立多个自然保护区,这属于____保护。
32、图1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区分不同生物群落首先要分析群落的____________。图1食物网中蜘蛛和杂食性鸟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
(2)有机碎屑被分解者彻底分解产生的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类)等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
(3)由于乔木的遮挡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区域地表的草本植物、真菌等生物种类和数量有一定差异,地表生物的这种区域差异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__结构。
(4)下列属于该区域东亚飞蝗种群基本特征的有______(填序号)。
①空间分布 ②迁入率 ③互利共生 ④物种丰富度 ⑤种群密度
(5)图2是图1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_________(填图2中字母)中,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__________(用图2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