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湄公河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它大致的流向是 ( )
A.自西向东 B.自南向北 C.自东向西 D.自北向南
2、我国有许多各具特色的工业基地,其中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是( )
A.辽中南
B.京津唐
C.沪宁杭
D.珠江三角洲
3、有关南极地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极地区是指南极圈以南的南极大陆地区
B.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地区。有冰雪高原、白色荒漠和风库之称
C.我国所有的考察站都有极昼极夜现象
D.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 ,因降雪丰富有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4、不属于“西气东输”工程对西部地区的意义的是( )
A.增加了当地的就业机会 B.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C.增加财政收入 D.降低空气污染
5、“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哪个地区的生活特征?( )
A. 湖北省 B. 台湾省 C. 西藏自治区 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6、天门、仙桃、潜江三市有许多美称,下列美称与其所属市搭配正确的是( )
A.中国裁缝之乡——天门 B.中国棉花之乡——仙桃
C.亚洲体育之乡——天门 D.中国小龙虾之乡——潜江
7、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B. 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界线确定,主导因素是降水的影响
C. “玉米黄,红高粱,大地笼罩青纱帐”是西北地区风光景色
D. 青藏地区“高寒”,冰川广布,雪山连绵,热量不足
8、下列关于美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本土东、西两面临大洋 B.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
C.硅谷在洛杉矶 D.许多农产品产量、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9、关于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B.地广人稀,资源丰富
C.工业主要分布在日本海沿岸 D.居民主要使用英语,以樱花为国花
10、我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A、深圳市 B、香港特别行政区 C、澳门特别行政区 D、海南岛
11、下列属于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河流特点的是( )
A.河流流量普遍较小 B.冬季河流有明显的结冰现象
C.河流含沙量普遍较大 D.河流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小
12、我国工农业发达、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域位于( )
A.西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长江三角洲地区 D.珠江三角洲地区
13、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名胜古迹众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 )
A.哈尔滨
B.长春
C.沈阳
D.大连
14、目前,北京的市民喝上了长江水,长江水来自下列哪项工程?( )
A.引黄济青 B.南水北调 C.兴修水利 D.引滦入津
15、下列美称不属于台湾的是
A. 东方甜岛 B. 天府之国 C. 东南盐库 D. 海上米仓
16、下列关于区域突出特征匹配错误的是( )
A.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B. 白山黑水——华北平原
C.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D.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17、济南位于我国的( )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18、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
A. 伏尔加河 B. 多瑙河 C. 莱茵河 D. 泰晤士河
19、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的 ( )
A. 青海省 B. 西藏自治区 C. 云商省 D. 四川省
20、设立雄安新区有利于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下列机构中,最有可能迁入( )
A.国务院 B.各国驻华大使馆 C.大型国企 D.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21、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南方则是( ),因此北方居民的主食是( ),南方是( )。
22、日月潭是我国________省的著名旅游景点,该省最著名的树种是_______。
23、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我国自古以来一直重视水利工程的建没。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之一是兴建_____,这个措施可以在河流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量的时间变化。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为了缓解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我国正在实施_____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
24、台湾农产品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森林主要分布在_______。
25、香蕉、芒果、桃子和荔枝等水果中,能够在兰州市生成的是_______;椰子树不能够在我国北方生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条件不足。
26、北京的气候:_____________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_____________,秋季晴爽宜人,冬季_________________。全年大部分降水集中于________季。
27、青藏地区居民的日常主食主要是________,牛羊肉是常见的食物。
28、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____,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人为的原因是________。
29、到20世纪末,珠江三角洲已成为世界信息产品最大的______业基地和______基地之一。
30、目前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域中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是_______行政区和_______特别行政区。
31、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传统工业面临资源枯竭、能耗高、经济效益差等问题。
材料二:下图为东北地区简图。
(1)A是______(邻国),D是______海。
(2)阴影区B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其发展粮食生产的不利条件______,该区域的糖料作物是______。
(3)由哈尔滨的气候图可判断该区域的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
(4)图中大兴安岭西侧的地形区是______,该地形区发展的农业部门是______。
(5)根据图中信息,说明辽中南地区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______。
32、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
①_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2)①、②、③、④四地中,适合开展攀岩活动的是______地,适合漂流的是______地。
(3)A地在B地的______方向,两地的相对高度约为_______米。
(4)乙河干流流向大致是从_______向______流。
33、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字母代表的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写出来:A____;B____;C____;D____。
(2)用直线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与起主导作用的因素连接起来:
(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降水最丰富的是____,海拔最高的是____。(均填字母代号)
(4)判断下列省级行政区所在的区域:西藏自治区在____,北京市在北方地区,江西省在南方地区。
3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自_____向____逐渐减少,因此,甲乙两地相比,年降水量比较丰富的是____地。
(2)图中三种水果和主要产地的连线,错误的是____(填写水果名)。
(3)比较丙、丁两省地理差异,填写下表:
| 丙(河北省) | 丁(江西省) |
省份简称 | ___ | ___ |
耕地类型 | 旱地 | ___ |
主食 | ___ | 米饭 |
(4)蒙古包是当地人民为了适应____生活而建的。窑洞是我国_____(地形区)传统民居的代表。
35、回答下题。
(1)写出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地区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①、④两区域的分界线是_________(山脉)—__________(河流)线。该线大致和1月份________等温线一致。
(3)图中③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_________级阶梯,海拔高,气温_______。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位于图中__________ (①、②、③、④)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