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德州七年级质量检测地理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某地区“以高寒畜牧业为主,少数地方可发展青稞等高寒农业和林业”,造成其农业这一特点的原因是(  )

A. 处于高纬度地区   B. 地形以平原为主

C. 地势高,气候高寒   D. 少数民族聚居地

2、港珠澳大桥施工不可能会遇到的的自然障碍的是( )

A.台风 B.地震 C.风浪 D.泥石流

3、我国有汽车工业“摇篮”之称的城市是( )

A.杭州

B.上海

C.长春

D.武汉

4、长江三角洲地区所处的干湿地区是( )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干旱地区

D.半干旱地区

5、下列关于我国台湾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国第二大岛   B. 与浙江省隔海相望   C. 东部是广阔的平原   D. 地势平坦

6、我国有四大地理区域,下列有关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B.人口以哈萨克族为主

C.农作物主要是水稻、棉花等

D.是我国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7、黄土高原上的传统民居是(     

A. 四合院 B. 窑洞 C. 竹楼 D. 蒙古包

8、要将长株潭建设成为高效能和生态型的城市群,以下举措合理的是( )

A.相互模仿,消除城市产业差别

B.将三市间的绿地改建为住宅区和工业区

C.鼓励购买和使用私家车,解决三市间交通困难

D.建立统一的公交、通讯系统,整合观光旅游项目

9、关于澳大利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城市人口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海 B. 沙漠广布资源贫乏

C. 动物具有独特性古老性的特征 D. 赤道穿过中部热带面积广大

10、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我国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差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农业具有东牧西耕的分布特点

B.农作物具有南稻北麦、南甘北甜的分布特点

C.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D.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电信部门改成一个区号   B. 把三市旅游资源整合起来

C. 实现城际公共交通   D. 株洲位于湘江的上游,不能发展重工业

 

12、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黄土高原是由黄河流水搬运堆积而成

B. 黄土高原是由流水侵蚀而成

C. 地跨甘、晋、冀、鲁等省区

D. 粮食作物以谷子为主

13、近年来赴台湾地区的游客日益增多,他们可以在宝岛(  )

A. 品尝青稞酒   B. 尝试高山滑雪   C. 欣赏日月潭风光   D. 体验沙漠生活

14、下面“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能够反映我们任丘地区的是

A.A B.B C.C D.D

15、关于我国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冬季严寒,夏季凉爽   B. 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

C. 多为水田,种植水稻   D.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一年两熟

16、下列不属于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是( )

A.人多水少 B.污染严重 C.浪费严重 D.发展节水农业

17、有关台湾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台湾省主要气候类型是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B. 台湾省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祖国大陆相望

C. 台湾省多地震的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D. 台海省的少数民族主要是高山族

18、下列不属于澳门经济支柱产业的是(   )

A. 博彩业 B. 旅游业 C. 工业 D. 农业

19、下图中反映北方地区气候特征的是(  )

A. A   B. B   C. C   D. D

20、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城市,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下列叙述体现上海该方面作用的有(    

①拥有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为全国提供技术咨询 

②拥有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输入原料、燃料,输出工业产品 

③拥有全国最大的港口,输出大量的工业原料和燃料 

④拥有浦东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可吸引国内大量廉价劳动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②③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北京的气候:_____________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_____________,秋季晴爽宜人,冬季_________________。全年大部分降水集中于________季。

22、香港由       三部分组成,澳门由  

  三部分组成。

 

23、传统民居有什么特点?            

24、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结构图可以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某同学构建了长江中下游的水文特征及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认知结构图。请你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写出结构图中数字所表达的内容。

材料一:长江干流纵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图

长江中下游的水文特征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的认知过程结构图。

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⑦____;⑧____

25、全世界希望巴西着重保护的自然环境是

A. 亚马孙河水源   B. 热带草原   C. 野生动物   D. 热带雨林

26、在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已探明有储量丰富的______资源,我国西气东输工程一线工程的 起点就在这里,终点所在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为_____

27、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究竟是怎么来的呢?对此科学家曾经提出多种假说,其中“________ ”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28、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以________林景观为主,我国南方地区主要以________林景观为主。

29、被称为我国南大门的是_________;它与港澳地区合作形成独特的模式是_______”

30、目前,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是______油田。

三、解答题(共5题,共 25分)

31、阅读图文资料图甲、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黄土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图为黄土高原位置和民居图。

(1)黄土高原位于中国第______级阶梯,包括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___(山脉)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

(2)黄土高原地处沿海向内陆的过渡地带,降水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____

(3)黄土高原经流水长期侵蚀,逐渐形成千沟万壑的自然景观,是世界上___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中的气候原因是_______

(4)图中R河为_______,流经黄土高原后,使其成为世界上_____量最大的河流。

(5)黄土高原矿产丰富,尤其煤矿、铁矿储量大,因此_____(工业部门)地位突出。

(6)该地区是我国农业由农耕区向_____区过渡的地带。

(7)黄土高原孕育了黄土地独特的文化,图乙示的_______是当地特有的传统民居。

3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线大致通过______(山脉)——______(河流)一线;这条分界线与我国1月份______℃等温线大体一致。

(2)B线以西,农业部门以______业为主。

(3)C地区耕地类型为______(旱地或水田),粮食作物以______为主。

(4)C、D两地中,夏季平均气温较低的是______地。

(5)E区域的河流以______(内或外)流河为主。

33、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B区域与D区域的分界线大致是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2)图Ⅰ中的甲工业基地发展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

(3)图Ⅱ所示气候分布在________(填字母)区,该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________为主。

(4)A区域的糖料作物是________,C、D两区域农业以______为主。

(5)图中①是________山脉,C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__

(6)下列各组地理事物中,依次出现在黄河流域的一组是_____(填选项字母)。

A.酥油茶—吊脚楼—蒙古包—四合院  B.碉房—兰州拉面—马头琴—窑洞  C.坎儿井—那达慕大会—信天游—四合院  D.蒙古包—土楼—窑洞—京剧

34、全国各地驰援湖北是2020年初的主旋律。图为某校地理小组绘制的“爱心”地图,示意各地捐赠的当地主要农副产品。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捐赠的农副产品中,奶制品、牛羊肉主要来自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地区和_______地区;粮食和蔬菜主要来自以_______(种植业 / 畜牧业)为主的东部地区,该地区_______气候显著,主要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

(2)捐赠的水果中,南方地区以柑橘为主,北方地区以_______为主,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气候 / 地形)。

馕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捐赠的特色美食,以当地面粉为原料烤制而成。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图。

(3)判断甲、乙、丙三地哪个最可能成为小麦产区,并说明理由。

(4)围绕“爱心”地图,同学们写道:四面八方,祖国各地驰援湖北;五湖四海,全国人民共克时艰。反映出我国具有   的地理环境特点。(双项选择)

A.幅员辽阔,海陆兼备

B.人口众多,分布不均

C.地域差异大,农产品丰富

D.邻国众多,国界线漫长

3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央视“航拍中国”第一季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黑龙江省。向人们展示了“大美新疆,冰雪之城”的魅力景观。

(1)“航拍新疆”,A是 盆地。“航拍黑龙江省”,其省会是  

(2)读图,B是__________(河流),比较B河与塔里木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任取一个方面比较就可)。

(3)比较新疆和黑龙江省主要地形差异。

(4)针对上图中两省区的生态问题,任选一个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