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酒泉八年级质量检测地理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我们鞍山市的中小学生每天都会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是因为

A.地球自东向西不停地绕着太阳转 B.地球自东向西不停地自转

C.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绕着太阳转 D.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

2、下列关于香港、澳门和台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港澳台经济繁荣,被称为“东方明珠”,祖国大陆是其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

B.台湾充分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

C.香港和澳门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出口贸易是经济支柱

D.在“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中,内地充分发挥技术和资金的优势

3、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人为原因可能有( )

①降水量逐年减少

②过度放牧

③任意砍伐树木

④鼠害肆虐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4、下列符合下图我国地区景观的是( )

A.江苏南部地区的景观 B.西北地区的景观

C.东北平原地区的景观 D.西藏地区的景观

5、下列工业基地中,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是(  )

A. 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B.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C. 辽中南工业基地

D. 京津唐工业基地

6、下列属于南方地区商品粮基地的是

A.华北平原

B.江汉平原

C.三江平原

D.松嫩平原

7、关于东北三省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山河大势

B. 东北三省是我国农业发展中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C. 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 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

8、关于祖国宝岛台湾和雪域高原青藏地区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台湾是地震频发地区

B.台湾素有“亚洲天然植物园”之称,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C.青藏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是因为青藏地区海拔高

D.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源头

9、调节河水水量季节变化的有效措施是( )

A. 节约用水 B. 兴修水库 C. 跨流域调水 D. 防止水污染

10、下列省区位于黄土高原的是( )

A. 山西、河北、内蒙古、陕西   B. 青海、河南、内蒙古、甘肃

C. 山西、陕西、甘肃、宁夏   D. 山东、陕西、宁夏、甘肃

11、读我国某区域地图,选择正确说法( )

A.图中铁路线A是兰新铁路

B.图中政区①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图示区域地跨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

D.图中省区②的行政中心是成都市

12、香港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 )

①有丰富的森林; ②有丰富的铁矿;

③有优越的地理位置;④有优良的海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在超市,我们经常看到“供应优质东北大米”的广告……适宜种植于热带、亚热带的水稻,却在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生长良好,主要得益于该地区(   )

A.肥沃的黑土地

B.稳定的灌溉水源

C.雨热同期的气候

D.山环水绕的地形

14、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跨越的省区有(   )

A. 上海、江苏、山东 B. 江苏、浙江、安徽 C. 江苏、浙江、上海 D. 上海、江苏、安徽

15、世界各地华人华侨同步观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共庆祖国70华诞。如图所示伦敦、马黎、莫斯科等地华人华侨观看直播的当地时间。下列关于图中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本初子午线大致经过北京

B.莫斯科的经纬度为(37°W,58°N)

C.四城市收看直播的时间差异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

D.四城市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16、修建青藏铁路时遇到的主要困难有(  )

①高寒缺氧  ②冻土广布  ③生态环境脆弱  ④环境污染严重.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7、北京市位于我国的( )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18、读图,图示的景观出现在(     

A.黄河上游

B.黄河中游

C.黄河下游

D.黄河入海口

19、地理位置分为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下列关于区域地理位置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 香港特别行政区位于珠江口的东侧,毗邻广东省的深圳市

B. 北京市位于中纬度,北温带,东临渤海,西倚太行山

C. 台湾省四面临海,位于低纬度

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居内陆,是我国陆上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20、石灰岩广布的地区是,其代表性地貌是( )

A.四川盆地喀斯特 B.塔里木盆地雅丹地貌

C.云贵高原喀斯特 D.东南丘陵丹霞地貌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____位于南美洲东部,是南美洲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

22、西气东输工程缓解了我国东部地区__________的短缺,使东部地区的__________得到了改善。

23、北京城位于______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地势由___________倾斜。北京是全国的_____中心、_____中心,还是国际交往中心。

24、北方地区的地方特产很丰富,著名的有东北“三宝”(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洛阳_________、兰州_________等.

25、山东省的简称是_________,甘肃省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__

26、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非常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是1月份_________℃等温线和_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27、香港地处珠江口以______,北接广东省_______市,南临______海。香港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8、南极洲冰层的平均厚度达2000多米,素有__________之称

29、西北内陆地区,______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青藏地区的农业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的 ________地带。

30、澳门长期以来是一个消费性城市,以________ 业和________业为主要经济支柱.

三、解答题(共5题,共 25分)

31、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山脉A以东地形区是_____该地区春季干旱的主要原因是_____

(2)山脉B以南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耕地类型以_____为主。

(3)对甲地形区地形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

A.地势坦荡,一望无际

B.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C.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D.崎岖不平,沙漠广布

32、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雨下千万条,干裤没一 条,天公不作美,生活两行泪。”2019年2月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持续阴雨天气,很长时间都见不到太阳,有网友称之为史诗级天气“流浪太阳”。

材料二:如图为我国南方地区简图。

(1)写出图中字母和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河流:②   。海域:D  

(2)①处是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请简述这里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原因。

(3)P处是我国的四川盆地,这里气候湿润,物产丰富,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该地冬季气温较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流平原温和湿润,试分析其原因。

33、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下图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把四块区域命名为“绿色中国”“黄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金色中国”代表着我国黄沙漫漫、戈壁广布的大西北,那么“银色中国”指的是___(填图中数码)。在“银色中国”,可以见到的牲畜是_____(试举一例),这里普遍种植的农作物是____和小麦。

(2)这位德国教授手上有两张中国的城市明信片(见A、B图),他想进一步了解这两个城市的地理特征,请你将下列资料整理归类后介绍给他图片A所在城市的特征有_____(填序号),图片B所在城市的特征有___(填序号)。

①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②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③北依燕山、西邻太行山脉  ④我国最大的城市

⑤沟通沿海经济带和长江沿江经济带⑥历史悠久的古都

(3)应该说这位教授对中国领土的分区还缺一部分,这一部分应命名为______。(蓝色中国/黑色中国,选出名称并解释)。_____

34、读黄土高原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脉: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省(自治区):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历史上黄土高原曾经植被繁茂,现在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造成这种现象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

(3)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

(4)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我们可以使用________措施和________措施相结合治理。

(5)黄土高原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致使生态环境恶化;随着人口的增加,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对此你有何感想________

35、随着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提出和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北方地区的位置,环境特征与持续发展等问题引起了小明同学的兴趣与思考。请结合资料,回答小明思考的问题。

(1)准确描述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

(2)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并分析其差异的原因。

(3)分析东北平原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自然条件。(至少两条)

(4)据图分析京津唐和辽中南都位于环渤海经济圈内,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两工业基地发展共同有利条件有哪些?

(5)图中①地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简述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至少2条)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