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海西州七年级质量检测物理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民谣是一种传统文化,民间流传着“初一糕、初二桃、初三粽、初四艾、初五划龙舟”的民谣。下列对民谣有关的物理情境,解释正确的是(  )

A.蒸白糕时用旺火烧水,主要是为了提高水的沸点

B.我们能看见色泽鲜艳的蜜桃,是因为光照在蜜桃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C.粽子出锅时,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划龙舟时呐喊声很大,是因为呐喊时声带振动的频率很高

2、a、b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南运动,图甲是a车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b车运动的v-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4s内,a和b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0~6s内,a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C.0~6s内,a和b车会有一次相遇

D.4~6s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南运动

3、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有许多光学现象,下列现象的成因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雨后彩虹——光的反射

B.水中景色的倒影——平面镜成像

C.筷子的“弯折”——光的折射

D.日食和月食——光的直线传播

4、小明将一杯温水放入冰箱的冰冻室里,经过一段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如图所示中的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

A.

B.

C.

D.

5、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着平面镜和直立的铅笔,平面镜中呈现铅笔的虚像。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从8cm逐渐变为4cm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保持不变

B.铅笔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逐渐增大

C.铅笔的像的高度逐渐增大

D.铅笔的像的高度保持不变

6、如图所示的声现象中,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越短,钢尺振动得越快,响度就越大

B.乙图:乒乓球被发声的音叉弹开表明音叉在振动,此处用到了理想实验法

C.丙图: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烛焰会跳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D.丁图: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听到闹钟声音变小,根据现象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7、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密度最大

B.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

C.abc的密度与它的质量、体积有关

D.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

8、关于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是街头路口的反光镜,它是凸面镜

B.图乙中,彩虹是光的色散形成的

C.图丙中,发生漫反射时,有些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图丁中,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它的目镜和物镜的作用都相当于凸透镜

9、有害物质中 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2.5μm=2.5μm×10-6m

B.2.5μm=2.5×10-6m

C.2.5μm=2.5×10-6cm

D.2.5μm=2.5×10-9m

10、如图所示,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照相机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C.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大,只须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11、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中国元素”如满天繁星,大放光彩。彰显了中国建造、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如图是义乌国际商贸城出售的我国制造国际标准足球,它的质量约为(  )

A.5g

B.50g

C.500g

D.5000g

12、夏天,小明打完篮球满头大汗,他用扇子扇了一下,感觉凉快极了, 因为(  )

A.扇子扇来了冷风

B.扇子一扇,降低了空气温度

C.扇子一扇, 加快了空气流动, 加快了汗液蒸发, 蒸发吸热

D.扇子一扇, 加快了空气流动,加快了汗液熔化, 熔化吸热

13、小习同学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在调节天平平衡时,他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后,忘记了移动游码,当时游码处在0.5g的位置,就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测量时物体放在右盘,在左盘放入20g、10g、5g的砝码各一个、游码处于0.3g的位置时,指针正好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则被测物体实际的质量是(       

A.35.8g

B.34.7g

C.35.2g

D.35.5g

14、小强同学在一次测量某物体长度时,正确记录了四次测量结果,即18.12cm,18.13cm,18.11cm,18.31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为(  )

A.18.125cm

B.18.12cm

C.18.13cm

D.18.1cm

15、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现象主要探究了(  )

A.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声音传播的条件

D.声音是否具有速度

16、人脸识别系统被广泛的应用于门禁、监控、支付等方面,它是通过将刷脸机镜头捕捉到的人脸信息与系统中储存的人脸模板对比,保护学校师生的安全,我校门禁系统启用“刷脸”进出校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刷脸机”的镜头与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同种透镜

B.“刷脸机”镜头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像

C.“刷脸”时同学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D.要使屏幕上自己的像变小,需靠近“刷脸机”镜头

17、我国的名曲《百鸟朝凤》中,唢呐声响起,就使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丛林之中,这主要是由于唢呐模仿了各种鸟儿叫声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18、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教室高约为6m

B.人正常步行速度为5m/s

C.正常人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约为70次

D.人的正常体温为39℃

19、相传“舜作萧,其形参差”,说明那时的萧是由许多长短不同的竹管排成的,如图所示。吹奏时,左边竹管比右边竹管发出声音的(       

A.音调低

B.响度小

C.音调高

D.响度大

20、一个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大约是(  )

A.1.2m/s

B.12 m/s

C.1.2 km/s

D.1.2 dm/s

21、小明和小红分别乘坐两辆汽车同时从石家庄同一地点开出沿同一公路驶往驼梁风景区,2.5h后,两车同时到达距离出发点140km的风景区停车场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行驶中两车一定一直保持相对静止

B.在这140km路程中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C.在这140km路程中两车一定都是匀速行驶

D.在前2h内两车的平均速度一定相等

22、图甲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像及水的其他性质(  )

   

A.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

B.在4~10℃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一定质量的水,它在1℃时的体积比在10℃时的体积大

D.示意图中从A到E(从上到下),湖水的温度逐渐降低

23、橡皮擦是学生必备的文具之一。在使用过程中,橡皮擦会产生碎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时,橡皮擦体积减小,密度不变

B.使用时,橡皮擦质量减小,密度减小

C.橡皮擦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使用过程中橡皮擦的质量不变

24、小平同学观看老师演示如图所示的“烧金鱼”实验时,发现烧瓶里的水已经沸腾了,但是金鱼却安然无恙.于是,他就提出“是不是烧瓶里不同部位的水温度不同”的想法;接着老师就让小平同学用手去摸,果然下方烧瓶壁很凉爽、而上方却很热.小平终于知道了金鱼安然无恙的原因.上述划线部分探究主要经历的过程分别是

A.提出猜想和进行实验

B.提出猜想和总结结论

C.进行实验和总结结论

D.提出问题和总结结论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小明路过一座大桥时,发现桥面有条宽窄相同的裂缝,他用刻度尺测得裂缝某处宽为7.00cm,说明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mm。为得到该裂缝的平均宽度,小明应在裂缝的______(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6、小明把ABC三副眼镜放到报纸上比了比,结果如下图所示,则A_____眼镜,B_____眼镜,C_____眼镜.(选填“老花”或“近视”)

27、对某汽车做测试,只调整轮胎气压,测得单个轮胎数据在表1

1(每次单个轮胎对地压力不变)

(1)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___,单个轮胎对地压力为______________N

(2)根据表1,要减小空车停在水平路面时的对地压强,可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8、发生日偏食时,太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间的缝隙,会在树下的地面上形成许多大小不同的______(填“圆形”或“月牙形”)光斑;形成此光斑的原因是_________

29、一个物体所受的重力为10N,将其全部浸没在水中时,所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为20N,此时它所受的浮力为_____N,放手后物体将_____(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

30、如图所示的刻度尺,其分度值为________ mm。小红用该刻度尺对实际长度为70.0cm的课桌进行测量,所测得的数据约为68.7cm。经过分析,导致结果错误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改正错误后,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还要进行________

 

31、“学校是我家,美化靠大家”,在创建文明校园的活动中,丽芳同学手握如图所示的修枝剪刀把手的末端,便可以轻松地剪断树枝。这时修枝剪刀属于______杠杆,它的支点在______点。

   

32、小明想从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中把酒精分离出来。他想,水的凝固点是0℃,酒精的凝固点是﹣117℃。于是他把混合液放入温度为﹣5℃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水并没有凝固,酒精没能分离出来。水为什么在0℃以下还没凝固呢?请你就此问题提出合理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如图为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物体在5s内运动的路程为_____m;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物体在1s~3s内处于_____状态。(选填“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4、图中,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cm

三、实验题(共1题,共 5分)

35、某同学利用“替代法”测量一粒花生米的密度,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选择一粒饱满的花生米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透明玻璃杯中,发现花生米下沉至杯底,如图甲,此时花生米所受的浮力______重力(填“>”、“<”或“=”);

(2)往杯中逐渐加盐并搅拌,直至观察到花生米悬浮,随即停止加盐,如图乙;

(3)取出花生米,用调好的天平测杯子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丙,则天平的读数为______g;

(4)将玻璃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如图丁,量筒的读数为______mL;

(5)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玻璃杯的质量m=55g;

(6)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盐水的密度ρ盐水=______kg/m3,则花生米的密度ρ花生米______ρ盐水(填“>”、“<”或“=”);

(7)若实验(2)中加盐过量,可进行如下操作:______

(8)计算出密度后,该同学发现量筒内的盐水中有一些气泡,这样会使测量的密度值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没影响”)。

四、解答题(共3题,共 15分)

36、6N、底面积为的薄容器内装有19N的液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挂着一个重为5N、体积为的物体A浸没在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3.4N,此时容器中液体的深度为20cm,如图所示。

(1)求物体A受到的浮力;

(2)求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3)求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37、某雕塑的质量为48kg,它采用密度为2.4×103kg/m3的花岗岩制成。求:

(1)雕塑的体积;

(2)用密度是0.9×103kg/m3的蜡按11的比例复制此雕塑,该复制品的质量。

38、如图,水平地面上有一底面积为0.2m2的圆柱形容器,容器中水深50cm,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通过一根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细线受到的拉力为4N。求:

(1)此时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和压力;

(2)此时物块受到的浮力和物块的质量;

(3)细线剪断后,物块静止时浸入水中的体积。

五、作图题(共3题,共 15分)

39、(1)如图所示,将弹簧测力计挂在支架上,此时物体受到的重力为______

(2)如图所示,请画出质量为1kg的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______

(3)如图所示,物体以初速度v沿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向上运动,请画出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过程中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图______

40、图中画出了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中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并标出其焦点F

( )

41、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画出此光路图。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