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年8月8日,在四川省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造成25人死亡(其中24名遇难者身份已确认),525人受伤,6人失联,176492人(含游客)受灾,73671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其中倒塌76间)。但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地震过后,人们没有发现野生动物大规模死亡的情况。如果从物理知识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
A.动物反应灵敏
B.有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
C.有些动物能听到次声波
D.动物能观察到地面的变化
2、.物态变化现象一年四季随处可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B.夏天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应用干冰熔化吸热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白的一层霜,这是凝华现象,要放出热量
3、2023年10月09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闭幕式恰逢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正是荷桂交替的时节,《荷桂共生辉》这个节目也以此为名。节目中,在现代技术的加持下,1000多种荷花形态最后形成了一朵“未来感”十足的“记忆之花”,不仅生动呈现了东方气韵与中华之美,也深刻寓意着多样文明的和合之美,让世界感受和体验到亚洲文明百花园中的万紫千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现场看到的光束就是光线
B.光一定沿直线传播
C.现场的电子屏幕不是光源
D.光能在真空中传播
4、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36.5℃
B.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C.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是1cm
5、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斜射入盛水的容器中,在容器底部形成光斑,保持入射光的方向不变,逐渐放掉容器中的水,容器底部的光斑将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保持不动
D.无法判断
6、一束白光斜射到三棱镜上的O点,经折射后白光被分解为七种颜色的单色光,如图甲所示(图中只标注了其中两种色光的光路)。当一束红光沿AO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其折射光线沿OA'射出,如图乙所示。若一束紫光也沿AO斜射向玻璃,则该紫光的折射光线OB的位置在图乙中的( )
A.区域①
B.区域②
C.区域③
D.区域④
7、关于凸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视力
B.摄像头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
C.使用投影仪,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D.使用放大镜,想看到更大的正立的像,应把放大镜靠近被观察物体
8、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烧杯和试管中都装有冰水混合物。在烧杯内还有冰剩余之前,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烧杯和试管中的冰都在熔化
B.烧杯中混合物的温度在持续上升
C.试管中的冰能达到熔点,但是不能熔化
D.试管中的混合物温度在持续上升
9、关于公式,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对于不同的物质,m越大,ρ越大
B.对于同种物质,ρ与V成反比
C.对于同种物质,ρ与m成正比
D.对于同种物质,m与V成正比
10、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这是因为( )
A.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B.以机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C.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D.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11、如图光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小孔成像
B. 水中倒影
C.手影游戏
D.树下阴影
12、为了让学生上课听得更清楚,老师上课时会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如图所示。以下关于扩音器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提高音调
B.增大响度
C.改变音色
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13、“东方红3号”是我国首艘,也是世界第4艘获得静音科考级证书的科考船。该船配有静音螺旋桨,其低噪音控制指标达全球最高级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噪声不能在水中传播
B.噪声是指音调很高的声音
C.声呐探测是向海底发射次声波
D.该船的静音螺旋桨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14、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说明熔化不需要吸热
B.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C.实验室水银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D.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蒸发带走手背上的热量
15、电影《长津湖》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30℃的严冬,与美军在冰天雪地里殊死战斗的英勇事迹。志愿军战士的眉毛和胡子上结满了霜,以下现象中和其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冰雪消融
B.树上的雾凇
C.大雾弥漫
D.湖水结冰
16、液态氧、液态氮、液态二氧化碳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83℃、-196℃、-78℃,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来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降低时,首选被液化分离出来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三种气体同时液化
17、小时候听到的童话故事“猴子捞月”,从物理的角度说法正确的是( )
A.猴子捞的是月亮在井中所成的虚像
B.井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距离水面近
C.井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大
D.井中的“月亮”是光的折射现象
18、根据下表所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表几种物质的密度(常温常压)
物质 | 密度/ | 物质 | 密度/ |
水 | 冰 | ||
酒精 | 铝 | ||
煤油 | 铁 | ||
水银 | 铜 |
A.液体的密度可能大于固体的密度
B.铜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铜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
C.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D.某种物质的密度是,则这种物质一定是酒精
19、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铅笔长约1.8cm
C.中学生的身高大约165cm
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mm
20、自动驾驶小巴是2023年杭州第19届亚运会场馆内的特色交通工具,为参赛选手、观众、工作人员等提供优质的服务。如图所示,自动驾驶小巴正在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若说坐在车里的乘客是静止的,则选取的参照物是( )
A.道路旁的树木
B.沿途的电线杆
C.道路旁驶过的汽车
D.关着的小巴车门
21、如图所示的声现象中,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越短,钢尺振动得越快,响度就越大
B.乙图:乒乓球被发声的音叉弹开表明音叉在振动,此处用到了理想实验法
C.丙图: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烛焰会跳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D.丁图: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听到闹钟声音变小,根据现象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22、如图为同一个声音某段声音的波形,则A段比B段( )
A.音调高,响度大
B.音调高,响度小
C.音调低,响度大
D.音调低,响度小
23、我国的古诗词和民间俗语中往往包含着物理知识。从物理知识运用的角度看,下列对于诗词或俗语理解正确的是( )
A.“声无小而不闻”——任何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B.“响鼓也要重锤敲”——频率越高,声音的响度越大
C.“不敢高声语”——说话声音音调高
D.“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形成回声
24、下列的实验和实例: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其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5、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就被拉得______ ,利用这个道理可以制成弹簧测力计,使用前应调零,明确该仪器的______和分度值。
26、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的 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___________热,以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清晨禾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27、一木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若用1N的水平推力推木块没有推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________1N(选填“大于”、“等于”、“小于”),若用2N的水平推力刚好能推动木块匀速前进,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N,若用3N的水平推力推动木块前进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N。
28、用红色的光照射绿叶时,叶子呈___________色,用黄光照射无色透明玻璃时,玻璃呈___________色.
29、“红外线”和“紫外线”这两种不可见光在疫情防控期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所示的测温枪就是利用接收人体发出的_____来测量温度的,而_____在医生的手术室里可以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30、请阅读《“太空快递”回家》并回答问题;
“太空快递”回家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也开启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的“太空快递”之旅。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嫦娥五号送入轨道,要以几千米每秒的高速穿越大气层;在这么高的速度下,火箭外壳与大气摩擦将会导致高温,尤其是火箭头部的温度可高达上千摄氏度;火箭要承受如此高的温度,需要既耐高温又有良好隔热性能的涂层材料。
科学家们在耐高温的有机合成树脂中,添加一些无机填料(如二氧化硅、云母粉、碳硼纤维等)和氧化硒、硫化汞等物质,发明了一种既耐高温又有良好隔热性能的耐烧蚀隔热涂料;把这种涂料喷涂在火箭的外壳上,就形成了一个保护层;当火箭在大气中高速飞行时,涂层中的氧化硒、硫化汞等物质会因受热而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而耐高温有机树脂则形成微孔的碳化层;氧化硒、硫化汞等物质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过程中带走部分热量,而留下的碳化层就像一道隔热的屏障,把外界大部分热量与火箭外壳隔开,从而保证了火箭在高温下高速运行。
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的返回器带着1731克的月壤,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我国首次“太空快递”任务圆满完成。
返回器从38万公里的月球飞到地球的过程中,其速度会接近地球的第二宇宙速度(11.2km/s)!返回器以极高的速度进入大气层,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像流星一样化为青烟;为了克服难关,设计师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太空“打水漂”;返回器先是高速进入大气层,再借助大气层提供的升力跃出大气层,然后再以第一宇宙速度(7.9km/s)扎入大气层,保证了返回器的顺利着陆。
(1)科学家为保证火箭在高温下的安全运行,在表面覆盖了特殊涂层,涂层中的______等物质,会在高温时发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从而带走部分热量,而耐高温有机树脂留下的微孔碳化层成为一道隔热的屏障;
(2)1731g“太空快递”离开月球表面,到达地面后,它的质量______(填字母);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不确定
(3)返回器进入大气阶段,“打水漂”跳跃的次数是______次,但实现了很好的减速目的。
31、极限跳伞是一项惊险的体育运动,跳伞员从3600m高空跳下,若跳伞员看到地面“迎面扑来”,则他是以 为参照物的.
32、如图所示是声波的四种波形图,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___。
33、在新冠病毒肆意地侵害人类的时候,各单位、住户除了用“84”消毒液喷洒和过氧乙酸熏蒸预防外,还常用______(红外/紫外)线灯来灭菌。另外,个别科研部门在与新冠的斗争中研制出了多种快速(不超0.5s)测量体温的仪器,它们是利用______(红外/紫外)线测温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填“相同”/“不相同”)。
34、2023年5月20日是第24个世界计量日,今年的全球主题是“测量支撑全球粮食体系”。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基本单位的符号是___________,一支铅笔大约长为1.70___________。
35、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
(1)小明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______(选填“A”或“B”);
(2)安装好实验器材后,小明在烧杯中倒入温水后再加热,在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3)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下表中,直到水沸腾,如此持续3min后停止读数;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温度/℃ | 90 | 92 | 94 | 96 | 98 | 99 | 99 |
| 99 |
在第7min小明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度应为______℃;
(4)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的______图(选填“C”或“D”);
(5)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方温度较高,水蒸气较多,所以看到的“白气”并不明显,停止加热后,水面上方的温度降低,大量水蒸气遇冷______成小水珠;
(6)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36、如图甲所示,为了方便特殊人群,我市地铁站设立了无障碍电梯,其原理可简化为图乙所示的装置。若某次运行过程中,电梯以0.5m/s的速度匀速上升了4s,电梯内乘客及物品共重500kg,钢丝绳的拉力F为2000N。请你计算此次运行中:
(1)滑轮组提升乘客及物品所做的有用功;
(2)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7、一块碑石的体积是30米3,为了计算它的质量,取一小块碑石,测出其质量是140克;用量筒量出体积的过程中,在量筒内装了100毫升水,放入石块浸没在水中,水面上升到量筒的180毫升处,求
(1)该石块的体积是多少?
(2)石块的密度是多少?
(3)石碑的质量是多少吨?
38、质量为75g的金属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烧杯中时,从杯中溢出了8g酒精(ρ酒精=0.8×103kg/m3)。则:
(1)该金属块的体积为多少?
(2)该金属块的密度为多少?
(3)如果把该金属块浸没到盛满水的烧杯中,从烧杯中溢出水的质量是多少?
39、如图所示,一条入射光线AO从空气斜射向鱼缸中的水面,请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并标明折射角γ。
40、如图所示,一酒瓶平放在桌面上,画出酒瓶受到的作用力。
41、在图中画出与折射光线相对应的入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