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蚌埠八年级质量检测物理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在如图所示的四种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清澈的水潭看起来比实际浅

B.平静的水面上形成美丽的倒影

C.阳光下树木形成的阴影

D.日偏食时,阳光穿过枝叶缝隙形成月牙形的光斑

2、关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速度越大运动得越快

B.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随着停止

C.敲击音叉的力度越大音叉发出的响度越大,说明响度跟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D.笛子设置有多个孔是为了改变音色

3、量筒可以用来测量体积,下面量筒的读数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下列对光现象的探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通过注入气泡的水球,我们看到太空授课的王亚平成“一正一倒”两个像,其中正立的是实像,倒立的是虚像

B.乙图,这是央视春晚节目中表演舞蹈的画面,舞者在灯光的照射下出现“影子”,这与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

C.丙图,光源经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此时飞来一只小虫落在凸透镜上,则光屏上光源的像不完整

D.丁图,小薇按照图示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清晰的像变模糊,只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时,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远视眼镜

5、下列各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  )

A.“声呐”探测敌方潜艇

B.蝙蝠在黑夜中飞行

C.挂在胸前的哨子

D.手臂振动

6、三江公园是我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0.5m深的荷花池内,一只立于荷尖上的蜻蜓距水面0.6m,蜻蜓在水中的像(  )

A.是一个倒立的像

B.是比蜻蜓略小的虚像

C.在水面下0.5m深处

D.与蜻蜓相距1.2m

7、同学们“排队看齐”时应用的光学知识与下列哪种现象的形成原因相同(  )

A.镜花水月

B.立竿见影

C.海市蜃楼

D.雨后彩虹

8、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海市蜃楼——光的色散

B.用放大镜看书——光的直线传播

C.镜中花,水中月——光的折射

D.皎洁的月光——光的反射

9、赤峰地区四季分明。气温的变化形成了独将的自然景观,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属于熔化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草叶上的露珠

C.秋天枝头上的霜

D.冬天屋檐下的冰柱

10、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方向运动,运动的st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一直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在运动了1.5km处相遇

C.前5min内,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

D.从开始到最后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甲、乙相遇一次

11、如图所示是一束白光沿BD方向射向三棱镜,在右侧光屏形成了彩色光带M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区域的光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B.若物体放在P处,从右侧透过棱镜观察到像可能在C

C.MN两处的光线分别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入射,N处光线测出的焦距更小

D.三棱镜对红光的折射能力比对紫光的折射能力强

12、下面数据中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教室里课桌的高度大约是80dm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C.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40℃

D.某中学生百米跑成绩为6s

13、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直接实验的结果

B.牛顿第一定律是对亚里士多德说法的肯定

C.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理论推导的

D.牛顿第一定律是以实验为基础,通过推理得出的

14、如表是国家标准裤码与腰围对照表,表中“腰围尺度”的单位是(  )

裤子尺码

33

34

35

36

37

腰围尺度

83.6

86.4

88.9

91.4

94.2

A.m

B.cm

C.nm

D.mm

15、“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

16、有四个100mL的瓶子,分别装满酱油、纯水、菜油和酒精,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ρ酱油ρ纯水ρ菜油ρ酒精)(  )

A.酱油

B.纯水

C.菜油

D.酒精

17、如图是一张初三毕业创意照片。利用视觉错位技术一次拍摄而成,不需经过后期再处理。在拍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B.手通过镜头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学生通过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学生通过镜头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8、一只总质量为70kg的氧气瓶,瓶内氧气密度为,使用半小时质量变为40kg,瓶内氧气的密度为;再使用一段时间,质量变为20kg,此时瓶内的氧气密度应为(  )

A.

B.

C.

D.

19、“二十大”前夕,学校举办了以“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歌咏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唱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将音箱音量调大改变了合唱声的音色

C.合唱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合唱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20、光刻技术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用紫外光照射镂空掩膜,这样镂空掩膜会更明亮,调整镂空掩膜、缩图透镜的位置,恰好能使镂空掩膜缩小的像成在硅片,从而实现集成电路的“光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硅片相当于光屏

B.镂空掩膜位于缩图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内

C.镂空掩膜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D.缩图透镜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可以用于矫正近视眼

2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与信息.下列实例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利用超声波检测锅炉有无裂纹                             

D.盲人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22、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如图3),新晋“太空教师”桂海潮、景海鹏、朱杨柱在梦天实验舱内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B.宇航员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C.宇航员的声音通过超声波传回地球

D.奇妙的实验引起同学们高声喝彩,这里的“高”指的是音调高

23、学校艺术节的合唱比赛中,同学们在乐队的伴奏下放声高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是由空气传播的

B.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可以在真空传播

C.“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观众能辨别不同的乐器声,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24、1米3的水结成冰后

A.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B.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C.体积和密度均不发生变化       

D.变化情况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北京冬奥会火炬外壳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而成,不仅具有“轻、固、美”的特点,而且在1000℃的温度不会起泡、开裂,它的“轻”利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______小的物理属性。如果你是火炬设计师,你认为火炬被手握住的部位应该做得比较______(选填“粗糙”或“光滑”)一些,因为这样可以______摩擦力(选填“增大”或“减小”),防止火炬从手中脱落。

26、如图甲所示,在玻璃杯中装满水放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杯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玻璃杯的支持力是一对______,玻璃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______发生形变而产生的。现用硬纸板盖住倒置过来,如图乙所示,由于受______作用,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

27、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物体,将其全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是0.5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0.9N,该物体的物重是_____N,物体的体积是_____m3

28、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

(1)这三种物质中,______________可能是同种物质;

(2)_______的质量一定比_______的质量大。

29、哈密瓜有瓜中之王的美称,含糖量在15%左右,形态各异,风味独特,有的带奶油味、有的含柠檬香,但都味甘如蜜,其香袭人,享誉国内外.哈密瓜不但好吃,而且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一天,墨墨买了一个质量为3 kg=_______t的哈密瓜.他将哈密瓜切成小块后,再次称量,发现哈密瓜的质量没变,说明物体的质量与________无关.

30、身高1.6m的人站在高1m的站在平面镜前2m处,在镜中的像高是__________m,像距平面镜________m,若她向平而镜靠近0.5m,则她和像的距离是________m,将一块木板在镜子后面1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________仍能"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31、如图所示的是两种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的方法:甲图中让两者运动相同的________,图中________运动的路程长,所以摩托车运动________(”)。乙图中让两者运动相同的________,图中__________完成运动所需的时间长,所以自行车运动________(”)。

 

3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甲、乙两人乘坐运行的自动扶梯上楼.甲站在扶梯的台阶上不动,乙沿着扶梯拾阶而上.请问:甲选择什么物体做参照物是运动的,以________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33、2018年12月,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的探测之旅,夜晚,水池边的人看到的水中月亮,是由于光的______而形成的______像。

34、根据弹性形变与外力的关系,人们制成了弹簧测力计。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量程是______N,此时的测力计读数是______N。

三、实验题(共1题,共 5分)

35、下面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测量某金属块密度的实验方案,请帮他完善实验过程。

(1)实验原理是:______

(2)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______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 (选填“左”或“右”)端调节,直至横梁平衡。

(3)把金属块放在天平的左盘内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金属块的质量m______g。

(4)若把金属块放入装有V1=20 mL水的量筒内,量筒的水面如图乙所示,其示数V2______ mL。

(5)这种金属的密度ρ______ (用mV1V2表示)

(6)如果做实验时,先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测量金属块的体积,再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则这样测得金属块的密度比真实值______ (选填“偏大”或“偏小”)

四、解答题(共3题,共 15分)

36、某人看到闪电后8秒钟才听到雷声,打雷处和某人间的距离是多少?

 

37、如图所示,过山车是一项富有刺激性的娱乐工具。那种风驰电掣、有惊无险的快感令不少人着迷。如果你对物理学感兴趣的话,那么在乘坐过山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体验到冒险的快感,还有助于理解力学定律。实际上,过山车的运动包含了许多物理学原理,人们在设计过山车时巧妙地运用了这些原理。如果能亲身体验一下由能量守恒、加速度和力交织在一起产生的效果,那感觉真是妙不可言。这次同物理学打交道不用动脑子,只要收紧你的腹肌,保护好肠胃就行了。当然,如果你受身体条件和心理承受能力的限制,无法亲身体验过山车带来的种种感受,你不妨站在一旁仔细观察过山车的运动和乘坐者的反应。

在刚刚开始时,过山车的小列车是依靠一个机械装置的推力推上最高点的,但在第一次下行后,就再也没有任何装置为它提供动力了。事实上,从这时起,带动它沿轨道行驶的唯一的“发动机”将是重力势能,即由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又由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这样一种不断转化的过程构成的。重力势能是物体因其所处位置而自身拥有的能量,它是由于物体和地球的引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对过山车来说,它的重力势能在处于最高点时达到了最大值,也就是当它爬升到“山丘”的顶峰时最大。当过山车开始下降时,它的重力势能就不断地减少(因为高度下降了),但能量不会消失,而是转化成了动能,也就是运动的能量。不过,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由于过山车的车轮与轨道的摩擦而产生了热量,从而损耗了少量的机械能(动能和重力势能)。这就是为什么在设计中随后的小山丘比开始时的小山丘略矮一点的原因。

过山车最后一节小车厢里是过山车赠送给勇敢的乘客最为刺激的礼物。事实上,下降的感受在过山车的尾部车厢最为强烈。因为最后一节车厢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比过山车头部的车厢要快,这是由于过山车中部的重心最高时,重力势能最大,而当尾部到达最高点时,重心位置已经不在最高位置,已经有一部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了。这样,乘坐在最后一节车厢的人就能够快速地达到和跨越最高点,从而就会产生一种要被抛离的感觉,因为重心正在加速向下运动。尾部车厢的车轮是牢固地扣在轨道上的,否则在到达顶峰附近时,小车厢就可能脱轨飞出去。中前部的车厢情况就不同了,过山车的重心在“身后”,在短时间内,它虽然处在下降的状态,但是它要“等待”重心越过高点被重力推动。

(1)过山车上升阶段,其重力势能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不变”)

(2)过山车在轨道的最低处,运动最快,动能最大,说明物体的动能同_____有关。

(3)设计师所设计的过山车轨道中,过山车依次通过的竖直回环的高度一次比一次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过山车运行起来以后,坐在过山车不同位置的乘客,通过某一竖直回环的最高点时,乘坐在____________( 选填“车中部”、“车尾部”)通过时速度最大。

 

38、野兔在草地上以10m/s的速度向前方60m处的树洞奔逃,秃鹰在野兔后方90m处以30m/s的速度贴着地面飞行追击野兔。请通过计算判断野兔能否安全逃进树洞。

五、作图题(共3题,共 15分)

39、AOD 为可以绕 O 点转动的轻质杠杆,在 A 点挂一重物,作出阻力 F2和使杠杆平衡的最小动力 F1

40、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1)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如图所示,作出折射光线。是入射光线AO的折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BO的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41、要求用一个最小的力F,使图中的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请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并画出它的力臂.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