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8cm
B.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
C.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10s
D.日常生活中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37℃
2、王瑞同学在语文课上学习诗歌辞赋时,发现很多词句描述了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他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潭清疑水浅”——“疑水浅”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夜半钟声到客船” ——人们是通过音调辨别出钟声
C.“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脸
D.“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可以以江岸为参照物
3、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常常能见到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飘动的白云,以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白云中穿行,在这里,观众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孙悟空
B.平台
C.飘动的白云
D.烟雾
4、北京残奥会会微名为“天、地、人”,是一个充满动感的人形,暗示着残疾人在运动和生活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会徽图形是由三原色构成的“飞”字形,仿佛一个向前跳跃的运动员。下列不是三原色的是( )
A.黄色
B.红色
C.蓝色
D.绿色
5、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战士口中呼出“白气”
C.深秋草叶上形成白霜
D.马路上洒的水变干
6、甲车从P出发、乙车从Q点出发,甲乙相向而行,它们的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乙比甲早出发1秒, 甲到Q点时,乙未到达P点且距离P点1米,则此时乙到Q的距离为( )
A.2米
B.3米
C.4米
D.9米
7、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3秒内通过36米的路程,则它在前2秒内的速度一定是
A.9米/秒
B.12米/秒
C.4.5米/秒
D.无法确定
8、《西游记》是大家都喜爱的国产动画片,不看画面只听声音。就能分辨是孙悟空还是猪八戒在说话,这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9、根据你学的光学知识或是平时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哪一个仪器上使用的光学元件与另外三个不是同一类型的( )
A.照相机镜头
B.显微镜目镜
C.放大镜
D.汽车观后镜
10、小明用手机拍了一张灯影交织下美轮美奂的某大桥照片,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灯光下的水面亮得刺眼,说明水面是光源
B.手机拍摄大桥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小明取下近视眼镜,看到大桥变模糊了,是因为大桥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
D.大桥在水面下的倒“影”和阳光下树木在地面上的阴“影”的形成原理不同
11、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的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的虚像
B.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C.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的虚像
D.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12、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5.1km=5.1km×1000m=5100m
B.5.1km=5.1km×1000=5100m
C.5.1km=5.1×1000=5100m
D.5.1km=5.1×1000m=5100m
13、如图所示的热现象中,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
A.“流泪”的蜡烛
B.北方初冬树叶上的霜
C.初春冰雪融化成水
D.山间形成的白雾
14、小明学习光学之后,对光学仪器很感兴趣,下列光学仪器,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山道拐弯处安装凸面镜,主要是凸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能扩大视野
B.物体经过显微镜和望远镜所成的像都比实际物体大了很多倍
C.近视眼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需要戴凸透镜来矫正
D.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15、乘客坐在行驶的列车里,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路边的树
B.铁轨
C.车厢内走动的乘务员
D.乘客所乘坐的列车
16、关于、
和它们的变形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越大的物体运动的路程越大
B.速度越大的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
C.质量越大的物体密度越大
D.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17、我国目前已经掌握了舰载机夜间起降技术,其中的一种方法是在航母舰尾装上如图所示的装置,打开光源,照射到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的透明玻璃板上,对着即将降落的舰载机。当飞行员看到的玻璃颜色为红色时,说明飞机高于正确降落路线,当看到的玻璃颜色为蓝色时,说明低于降落路线;当看到的玻璃颜色为绿色时,说明路线正确。则该装置的光源必须是( )
A.红光
B.绿光
C.蓝光
D.白光
18、“…驻足倾听,隐隐传来‘威风锣鼓’的节奏,渐渐地鼓声、锣声变得雄壮、喧腾起来,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对文中“隐隐传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空气可以传声
B.锣鼓声响度很小
C.观察者离声源很远
D.锣鼓声传播速度很小
19、图是贵阳的网红打卡点之一花果园“白宫”与它在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的美景。下列光现象与图中的“倒影”成因相同的是( )
A.杯弓蛇影
B.雨后彩虹
C.树荫下的光斑
D.皮影戏
20、夏天扇扇子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
A.扇来的是凉风
B.扇来的风能加快汗液蒸发,使人体被更快地吸热
C.扇来的风赶走了人体周围的热空气
D.扇风可使空气温度降低
21、下列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灯光下的手影是光的折射现象
B.图乙,国家大剧院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C.图丙,人在船上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图丁,海市蜃楼是光的色散现象
22、下列有关光现象对应的解释与应用正确的是( )
A.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变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湖中有趣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照镜子时离镜面越远成的像越小
23、下列给出的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熟透的苹果从树上落下来
B.汽车匀速转弯
C.小孩沿直滑梯匀速下滑
D.人造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
24、已知甲、乙两人在学校操场跑道上跑步,甲、乙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则甲、乙两人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
A.1:9
B.9:1
C.1:3
D.3:1
25、正方体铁块浸没在水中,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60N,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90N,则铁块受到水对它的压力差为______N,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
26、热爱运动的小罗同学在平直跑道上跑步。如图所示,当他后脚用力蹬地时,后脚鞋底受到地面摩擦力的方向是向___________的。鞋底有花纹,是为了___________摩擦,鞋底与地面的摩擦是___________(选填“有益”或“有害”)的。
27、如图是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O为入射点,则界面是______(选填“”或“
”),折射光线是______,折射角为______,界面的______边是空气(选填“上”、“下”、“左”或“右”)。
28、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是________,1标准大气压数值大约为________ Pa.
29、小黎旅游完开车回广州
(1)他看到车子速度表如图甲,公路旁的标志牌如图乙,则汽车速度为 m/s,若保持该速度行驶,小黎到广州市区还需要 h.
(2)他看到旁边还有一辆大货车与自己的车以相同速度、向同一方向前进,如果以自己的车为参照物, (填“运动”、“静止”)的.
30、2020年11月10日,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宜宾市成功创建为全国第六届文明城市,“文明行车,礼让行人”已经成为宜宾司机的文明习惯。现有一辆汽车以的速度在平直道路上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正前面30m有行人过人行横道,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到刹车所需反应时间为0.5s,刹车后经过10s汽车停止在人行横道前1m位置。从司机发现情况到开始刹车的时间内,汽车前进的路程为______ m,从司机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这段时间,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1、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甲同学听到了两下的响声,则前一下响声是由 传播的,而后一下响声是由 传播的.
32、如图所示为一种浴室防滑踏垫,其正面为仿草坪式设计,这是通过___________的方法增大脚与垫之间的摩擦力;与地板接触的背面有许多小吸盘,将吸盘挤压到地面后,可利用__________产生较大的压力,两措并举以达到理想的防滑效果。
33、我们能够从不同的方向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由于光射到黑板上时发生了________;但是到了晚上,个别同学却看不到黑板上的个别字,只要他歪歪头就可以看到了,这是因为此时这个字发生了_________.
34、有人注意到,蝙蝠即使在黑暗中飞翔,也不会碰到任何东西。为了揭开这个迷,外科医生路易斯•朱林做了一个实验:用蜡封住蝙蝠的耳朵,让它在明亮的屋里飞翔,结果蝙蝠到处碰壁。1938年前后,哈佛大学的物理学教授皮尔斯把一个“声波探知器”放在蝙蝠前面,该仪器能把超声波转变为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结果该仪器的里传来了“啪哧,喀嚓 …”的声音。以上实验说明蝙蝠是利用_____(填“眼睛”或“耳朵”)来“看”东西的。除了蝙蝠,人们在生活生产中也有利用超声波来为我们服务的事例,请你说出一种如_____。我们知道人耳是听不见超声波的,除了超声波,还有_____人耳也听不到。
35、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摩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
(1)把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______木块受到的摩摩力(“大于”“小于”或“等于”);
(2)弹簧测力计读数时,视线应沿虚线______的方向(填“a”“b”或“c”);
(3)实验甲:分别用毛巾,棉布铺在木板上,是为了改变接触面的______;
(4)如图乙所示,小华要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积大小的关系,将木块沿坚直方向切去一半进行实验,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的一半,由此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该实验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36、从广州到厦门的D326次列车组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所示。
时间 | 广州 | 惠州 | 潮阳 | 厦门 |
到站时间 |
| 09:54 | 10:45 | 12:15 |
发车时间 | 09:15 | 09:57 | 10:48 |
|
里程/km | 0 | 84 |
| 450 |
(1)列车由广州驶往厦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若该列车从惠州到潮阳的平均速度为130km/h,则广州到潮阳的里程为多少?
37、用一个动滑轮在5s内将一重为200N的物体向上匀速提起3m,拉力为150N.
(1)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重物的 (填“动”、“重力势”或“机械”)能不变.
(2)拉力的功率有多大?
(3)这个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4)如果不计绳重及摩擦,想提高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请你提出一种可行的方法.
38、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放着物体A,已知A的重量为300N,动滑轮的重力为100N,某人的重力为600N,现正用绳子将A物体拉到2m高的台子上。不计绳重和摩擦,g=10N/kg,求:
(1)拉力做的功是多少?
(2)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考虑到人的体重,他利用该滑轮组所能拉动的物体的重力不能超过多少牛?
39、如图,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请:①画反射光线;②标出反射角。
40、如图所示,物体A沿斜面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画出物体A所受重力和它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
41、如图所示,通过凸透镜光心和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两条光线射到凸透镜上,画出这两条光线的折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