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阿勒泰地区七年级质量检测物理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代诗人张继写的《枫桥夜泊》。这首诗中蕴含许多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月亮和渔火都是光源

B.诗人是根据音调分辨出钟声和乌啼

C.月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D.钟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钟声主要是通过水传播到客船

2、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滑雪板底面积较大

B.图钉帽面积做得较大

C.拖拉机装有宽大的履带

D.安全锤的锤头做得很尖

3、放在凸透镜左侧20cm处的蜡烛,通过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小红记录了实验时蜡烛和透镜的位置,并补充了光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红补充的光路图是正确的

B.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

C.若光屏放在透镜左侧某位置,能呈现该像

D.透镜的焦距大于10cm

4、某商场外墙悬挂着一条巨型条幅,从上到下写有“广州荔湾欢迎您”,在对面的观光电梯中,小昕对着条幅先后拍了两张照片如图所示,则(  )

A.小昕相对于条幅向下运动

B.小昕相对于观光电梯向上运动

C.观光电梯相对于条幅向上运动

D.条幅相对于观光电梯向上运动

5、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 m/s,人对着相距425 m的高山喊一声,听到回声需经过的时间是(  )

A.1.25 s

B.2.5 s

C.0.8 s

D.5 s

6、下列关于小岗(8年级男生)的一些数据,与实际明显不符的是(  )

A.身高167.8cm

B.心率70次/分钟

C.脚长40cm

D.百米短跑成绩15.6s

7、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碘的物态变化实验装置。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0℃和113.5℃,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冰和碘在发生物态变化时都要吸收热量

B.冰和碘都要经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C.两者都采用了“水浴法”加热,目的都是为了均匀受热

D.冰和碘在发生物态变化时温度都要升高

8、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ABC的先后顺序进行安装

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

C.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

D.该物质属于非晶体

9、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

A.一张课桌的高度1.6m

B.心跳一次的时间约为0.8s

C.人步行的速度是30m/s

D.洗澡水的温度是80℃

10、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气体只能传声不能发声

B.人耳不能听见次声波,所以次声波不会对人造成危害

C.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1、对物理量的估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0.5kg

C.人步行时的速度约为

D.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

12、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教室高约为6m

B.人正常步行速度为5m/s

C.正常人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约为70次

D.人的正常体温为39℃

13、下列关于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速度一定是 3×108km/s

B.在光的反射或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C.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光的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4、2022年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了。下列有关“天宫课堂”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主要通过音色辨别不同航天员

B.航天员讲课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C.调大直播电视音量是增大音调

D.在地面上听到王亚平的声音,说明真空可以传声

15、虚线框内各放一透镜,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  )

A.甲、乙都为凹透镜

B.甲、乙都为凸透镜

C.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

D.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

16、人脸识别系统被广泛的应用于门禁、监控、支付等方面,它是通过将刷脸机镜头捕捉到的人脸信息与系统中储存的人脸模板对比,保护学校师生的安全,我校门禁系统启用“刷脸”进出校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刷脸机”的镜头与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同种透镜

B.“刷脸机”镜头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像

C.“刷脸”时同学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D.要使屏幕上自己的像变小,需靠近“刷脸机”镜头

17、假期到了,班上的几个同学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如图所示,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地面、列车

B.列车、地面

C.列车、列车

D.地面、地面

18、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是直接控制噪声措施的是(  )

A.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

B.城市道路的隔声板

C.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D.摩托车的消声器

19、将10厘米高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通过凸透镜折射以后在光屏上成明亮清晰的像高15厘米,则物距的范围在(       

A.小于焦距

B.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距

C.大于2倍焦距

D.无法确定

20、用图像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只有②③正确

B.只有①③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

D.只有②④正确

21、如图所示是一款新型蓝牙跑步耳机,当小明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耳朵,小明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也不影响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以上小明听到的声音,传播介质分别是(       

   

A.固体、固体

B.固体、气体

C.气体、气体

D.气体、真空

22、如图所示,下列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

A. 凿壁偷光﹣﹣光的折射

B. 井底之蛙﹣﹣光的反射

C. 猴子捞月﹣﹣光的折射

D.杯弓蛇影﹣﹣光的反射

23、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控制噪声产生的是:(       

A.关闭在房间的门窗

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C.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24、“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对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B.“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液化现象

C.“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就是大量的水蒸气

D.“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预选着陆区,嫦娥五号探测器从地球飞向月球其质量________;嫦娥五号采集到样品,上升器携带样品从月面点火升空,当上升器进入月球轨道,然后与轨道器进行对接,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________,此时两个物体间彼此处于相对________状态。

26、2017年4月26日,我国第一般国产航母001A成功下水,这艘航母设计满载排水量为67000吨,当该航母浮在水面上时,它所受的最大浮力是________N.

27、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

28、如图所示,烧杯和试管里均盛有水,下面用酒精灯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正在沸腾时,试管中的水______沸腾(选填“会”或“不会”),这是因为______

29、图是使用手机和自拍杆自拍时的示意图。已知自拍杆长1米(质量忽略不计),手机对杆竖直向下的作用力F2=3牛,图中l1=10厘米、l2=80厘米,则手垂直于杆的动力F1=___________牛;若F2l1不变,延伸自拍杆到1.5米,则 =___________牛;若F2l2不变,只将F1方向变为水平向左,则=__________牛。

30、气体液化时要__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液化的方法有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为了节能减排,许多地下车库采用光导照明系统,如图所示.采光罩采集的阳光进入内壁镀有高反射膜的导光管,经多次__________后,传导到漫射器,光经过它的__________(漫反射/折射)传播到车库的各个方向,漫射器应该用__________(凹凸不平/厚度均匀)的透明材料制成。

32、如图所示,在整修寺庙的过程中,甲和尚用较大的力将一捆木料匀速提到3米高的庙墙上,乙和尚用较小的力将一篮瓦片匀速提到了8米高的房檐上。根据以上情景,小明和小红就甲、乙两个和尚所做功的多少进行了讨论。

小明的观点是:“甲和尚做功多,因为他用的力大”。

小红的观点是:“乙和尚做的功多,因为他提起的距离大”。

你认为小明的观点______,小红的观点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

根据现有条件,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准确比较两个和尚做功的多少。

33、不带花蜜飞行的蜜蜂翅膀每分钟振动24000次,那么它的振动频率为_____Hz。该频率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采蜜后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变慢,则采蜜后蜜蜂翅膀发出声音的频率_____,音调_____。(后两空选填“变高”或“变低”)

34、晶体和非晶体熔化都要________热量。液体凝固要________热量。

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三、实验题(共1题,共 5分)

35、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表1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1)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1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 ___________的温度计;

(2)组装实验装置时,支撑烧杯的铁圈和悬挂温度计的铁杆,应先固定 ____(选填“铁圈”或“铁杆”);

(3)在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表2),4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为 ______℃。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2可知水的沸点为 ________℃,说明当地的气压 ___________一个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4)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_______

表2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97

98

98

98

四、解答题(共3题,共 15分)

36、小明暑假随父母到三亚旅游,参加了潜水体验活动,当下潜到水面下10m深处时,小明感觉到耳膜疼痛难忍,立马向教练要求上浮。求:

(1)此时小明耳膜受到海水的压强有多大?(ρ海水=1.03×103 kg/m3 g=10N/kg)

(2)如果小明耳膜的面积为90mm2,求小明耳膜受到海水的压力有多大?

(3)这个压力相当于质量为多大的物体平放在水平的耳膜上?

37、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0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上午11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21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6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38、小明驾车匀速行驶在某直线路段时,发现正前方高山下的隧道。在距高山1080m时鸣笛,6s后听到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小明驾车鸣笛6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

(2)小明驾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

(3)小明听到回声后又继续行驶12s,然后小明第二次鸣笛,第二次鸣笛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

五、作图题(共3题,共 15分)

39、在如图所示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画出其反射光线。

40、画出图中物体静止在斜面上时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41、据图所示的实物电路图,在右侧的虚线框内画出与它对应的电路图.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