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根深蒂固的人,都看不见这种有奇特功能的衣服。
B.有些不良媒体为吸引眼球,不惜断章取义,制造噱头,先实报道,不仅误导了舆论,更对当事人造成了伤害。
C.阅读需扎实精读,需反复阅读,若浮光掠影地浏览,必不能领会其精髓要旨。
D.有些人有一些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旁鹜 惊骇 矫揉造作 鸠占雀巢
B.秘诀 端详 彬彬有礼 与日俱增
C.赃物 灰烬 郑重其是 相得益彰
D.制裁 积攒 忸怩做态 形销骨立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汽车工业盲目崇洋,妄自菲薄,不利自主品牌发展。
B.你客观的分析前因后果,避免重蹈覆辙,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C.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D.西方人看中国人用筷子感到不可理喻。
4、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他们的感觉里,时间似乎已经过去了几万亿光年。
B.夺冠之后,大家都明白成绩属于过去,决定重整旗鼓,更加努力地训练,争取明年再创辉煌。
C.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
D.他的父亲整天沉湎于麻将中,他对老师说,他对父亲有一种恨铁不成钢之感。
5、【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
《史记·陈涉世家》节选)
【乙】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史记·项羽本纪》节选)
注释:①籍:项羽的字。②项梁:项羽的叔叔
【1】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吴广素爱人 银装素裹
B. 皆已失期 不期而遇
C. 学万人敌 敌众我寡
D. 梁与籍俱观 与时俱进
【2】用现代汉语表达文中划线句子。
(1)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以此奇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表达了陈涉对暴秦的统治不满,有追求平等的理想。
B.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体现了兵书“兵不厌诈”的策略。
C. 项羽“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说明他不能持之以恒。
D. 项籍遮住项羽的嘴,是因为怕株连家族。
【4】同样是看见秦始皇,刘邦感叹“大丈夫当如此也”,而项羽却说“彼可取而代也”,这体现了后者怎样的性格特征?
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水 调 歌 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2】有人说,词中的“起舞弄清影”与李白《月下独酌·其一》中的“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
7、综合性学习。
在我国,“尊”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加“‘尊’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源流追踪]
(1)尊,甲骨文(酉,酒坛)
(廾,双手,持举),像双手捧着酒坛。因为在古代向人敬酒是非常正式的、严肃的一件事情,所以有了引申义。如“始皇始尊宠蒙氏”中的尊是指_______。而“一尊还酹江月”中的“尊”则是______,和“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樽”意义相同。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在传统文化中“尊”的范围包括哪些方面。
①尊贤而重士。——汉·贾谊《过秦论》
②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
③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苏轼的《教战守策》
④“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后汉书·孔僖传》
[“尊”远流长]
(3)班级举办“践行‘尊’文化”文化传承活动, 请提出一项倡议。
8、古诗文积累。
(1)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
(2)《醉花阴》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相思之苦,并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意蕴含其中的诗句是“ , , ”。
(3)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5)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同的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 ”。
9、秸秆“不烧咋整”还要问多久
①老问题,老不改,不是没思路,就是没决心。与其大费周章地对农民烧秸秆围追堵截,不如多在提高秸秆利用率上想想办法。
②秸秆点火数量创下新高,让黑龙江饱受舆论炙烤。面对记者采访,不少村民坦言“不烧咋整啊,只能是烧。”其实除了黑龙江,在全国许多地方,禁烧秸秆的宣传年年在做,烧秸秆的危害年年在说,甚至对烧秸秆的人采取罚款、拘留等措施,可秸秆的火光依旧闪亮。
③为啥?根源是清晰的。过去,农作物秸秆用于取暖、做饭和喂牛,是舍不得扔的宝贝。如今,随着农业生产方式及农村能源结构的变化,秸秆失去用武之地变得“没用”了,甚至成为农民的负担——“不烧,种不了田;运走,费不少钱”。付之一炬,可谓最便捷的处理方式。
④咋办?出路是明确的。连垃圾都是“被错放位置的资源”,更何况是秸秆——粉碎还田,可提升地力;压成颗粒,可制生物燃料;混合应用,还能发电、做工业原料、食用菌基料等。笔者曾在安徽蚌埠沫河口村看到,村头开阔地,一块块打捆后的秸秆堆积如山,秸秆收购经纪人从这里把秸秆拉走,送往发电厂、养牛场等地。政府重视,促进循环产业链的形成,给出农民“不烧咋整”的最好回答。
⑤老问题,老不改,不是没思路,就是没决心。当前,有地方只满足于下发禁止文件,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有地方只禁不疏,派干部职工驻村蹲点,白天巡逻,晚上蹲守;还有的地方就虚不就实,设立禁烧秸秆指挥部,还投入1000万元经费大力宣传秸秆禁烧。然而,即使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这些地方也依然没能禁止秸秆的燃烧。实际上,与其大费周章地对农民烧秸秆围追堵截,不如多在提高秸秆利用率上想想办法。
⑥经验表明,遏制秸秆焚烧,变废为宝是根本途径。充分挖掘秸秆的资源潜力,让秸秆大踏步从田头走向市场,现阶段政府的支持引导必不可少。因此,秸秆焚烧降幅有多大,取决于秸秆变现能力有多强,取决于政府扶持力度有多大,最终取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在政府掌舵人心中的价值排序。
⑦小秸秆,背后牵动大民生。不烧,农民伤神;烧了,市民伤身。但只要政府把责任扛在肩上,加快培育市场,促进秸秆资源化利用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届时,农民只会说“烧了咋整啊,不能烧”。
【1】本文通过对焚烧秸秆问题的分析论述,主要是向政府传递哪种声音?( )
A.老问题,老不改,不是没思路,就是没决心。
B.焚烧秸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C.政府要把责任扛在肩上,积极想办法解决牵动民生的问题。
D.与其大费周章地对农民烧秸秆围追堵截,不如多在提高秸秆利用率上想想办法。
【2】下列分析与推断跟文章内容、观点不相符的一项( )
A.大费周章地对农民烧秸秆围追堵截,这样的做法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焚烧秸秆的问题。
B.现在,农业生产方式及农村能源结构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秸秆已失去用武之地,对于农民来说,政府不想办法解决秸秆的综合利用问题,烧掉就是最便捷的处理方式。
C.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对秸秆进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才是解决秸秆焚烧问题的根本途径。
D.政府禁止焚烧秸秆,是为了防止火灾事故,保证农民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3】第④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请简述全文的论述思路。
【5】“垃圾都是被错放位置的资源。”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0、请阅读《成为杰出的人才究竟决定于什么》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从事教育事业将近10年,有一个问题却始终困惑着我:“成为杰出的人才,究竟决定于什么?”
②是高学历和高学位吗?但并不是每一个获得大学毕业文凭甚至更高学位者,都能够成为杰出的人才;相反的,有些没有进过大学的自学青年,也有不少人成为优秀的人才。是名校和名师吗?但并不是每一个进入重点大学的人,或是师从名家的人都能够成为杰出的人才,而有些没有进入名校或师从名家的青年,也有不少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华罗庚先生是由初中毕业生成为世界级的数学大师,师从他的学生不下百人,但获得世界数学界公认的杰出数学家,也只有五六个人。
③经验表明,一个人能否成为杰出人才,基本上不决定于学历和学位的高低,不决定于学校和老师的名气,不决定于物质条件的优劣,只决定于他自己。
④决定于他有无远大志向和执着精神。立大志者方能成大事,孜孜以求者才能品尝到胜利的果实。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⑤决定于他是否爱读书。凡杰出人才都酷爱读书,将读书看作生命的一部分。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年少时就热爱读书,四处借书抄录阅读;成名后,他依然以读书为乐,读书伴随他的一生。中国“千人计划”专家、主持“夸父卫星”项目的刘维宁,自识字后就坚持每天读书,雷打不动。古人云:“立身以学习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只有热爱读书才可能成为杰出人才。
⑥决定于他是否具有自学能力。杰出人才的共同特点就是具有超强的自学能力。英国大博物学家托马斯·赫胥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张舜徽就是典型例子。赫胥黎8岁才开始启蒙教育,只上过两年学,他完全靠自学精通了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医学,并获得过英国皇家奖章,还担任过伦敦大学的校长。张舜徽一天校门未进过,完全通过自学成为公认的一代通儒。当今大数据时代,在线学习使获取教育信息更便捷,为无师自通提供了更大空间。不依赖教师,不迷信权威,通过自学,发展自己的特长,将大大有助于一个人成为杰出人才。
⑦决定于他是否能文理兼修。国学大师钱穆曾指出:“今日国家社会所需者,通人尤重于专家。”“通人”在古代指的是既有文韬又有武略的人,在今天则指文理兼修、博古通今的人。诺贝尔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大多数人只知道他是个科学家,很少有人知道他同时也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文学家和精通五种文字的翻译家。很多人只关注罗阿尔德·霍夫曼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却没有注意到他同时还出版了多部诗歌集和散文集。文理兼修使他们取得了如此伟大的成就,成为学术大师。因此,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学子,都要走出专业化教育的误区,打好厚实的文理知识的基础。
⑧决定一个人成为杰出人才的因素有很多,对于莘莘学子而言,明确并做到以上几点,是大有裨益的。
【1】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从全文看,要成为杰出人才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3】第7段在论证方法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4】请为第④段补写一个恰当的事实论据。
11、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唐山曹妃甸湿地公园,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旅游景区。总面积540平方公里,其中省级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110平方公里。湿地内野生动植物资源达1200余种,其中野生植物238种,鸟类334种,是澳大利亚至西伯利亚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和栖息场所。它被国际湿地组织称为“开发潜力巨大、不可多得的湿地保护区”。
景区通过营造河流、沼泽、池塘等水域,栽种芦苇、树木、花草等植物,丰富了湿地景观,带给市民和游客一步一景的享受。景区注意对湿地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了环保示范区,将各种生态环保技术与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结合起来,使湿地公园形成一个自循环生态系统,保持了湿地原有的生态平衡。同时,景区在生态游憩之中融入生态环保教育,加强了市民和游客对生态湿地的认识和了解,让更多市民和游客参与到湿地的保护中。
【材料二】
红领巾公园,位于北京朝阳门外后八里庄,是市区内紧邻中央商务区寸土寸金的地段。在区政府“水清、岸绿、景美、蕴深”的总体治理目标下,2016年9月,红领巾公园开始升级改造。公园对湖水进行清淤治理,将淤泥变废为宝,增添湿地面积三万多平米,并栽种精品睡莲、黄菖蒲等水生植物一万三千多平米,极大地改善了水质和公园环境。修整后的湿地观赏区,新建的木色栈道环绕湖畔,两旁芦苇丛生,荷叶田田。游客从栈道一路前行,欣赏湿地风貌,倾听湿地蛙鸣,身处都市,却能享受自然之趣。重修后的红领巾公园,环境更加优美,生态质量得到极大的提升。游客们的生态休闲需求得到了更充分的满足。
作为首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基地,红领巾公园开展了多种生态文明教育体验活动。2018年7月在湖心岛举办了“爱绿一起·红领巾‘小手拉大手’生态文明”主题系列活动,邀请青少年走进公园,通过游戏、手工制作、知识小课堂等形式,增强了生态环保意识。
【材料三】
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北京小西山东部,是以西山林场为基础修建的生态旅游景区。公园的森林覆盖率高达 98%以上,空气中含有丰富的负氧离子,素有北京城市氧源之称。园内植物共计517种,纷繁的树种和不同的混交林形成四季分明、风景秀丽的森林景观。良好的植被覆盖,也吸引了多种动物栖居于此。游客漫步林间,常常可以遇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在身边跳脱游戏,颇有山野趣味。园内建成的集瀑布、溪流、湖面为一体的山水景观,依山而建的牡丹园、梅园、花溪等多处特色植物景区,创造了怡人的游园环境,满足了游客休闲娱乐的需求。
西山公园还一贯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环保宣传,每年九月,园区都会开展以“鸟类保护”为主题的生态文明活动,通过图文展板等形式向游客宣传保护鸟类的知识。近年来,公园还联合环保组织、公益机构等一起开展了“户外清洁日”等环保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
【1】下列说法与三则材料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生态环保技术与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相结合,有助于保持曹妃甸湿地原有的生态平衡。
B.红领巾公园对湖水进行清淤改造,将淤泥变废为宝,增添了三万多平米的园区面积。
C.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拥有良好的植被覆盖,多种动物被其吸引,选择生活在其中。
【2】阅读三则材料,说说生态旅游景区的建设有哪些共同点?
12、按要求写作。
2021年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家王璐琪的少年成长小说《追光少年》获得文学界好评。小说以从家乡走出来的亚洲少年田径锦标赛冠军李玉婷为原型,讲述了一个怀揣田径梦想的乡村女孩张娟的成长故事,给当代少年儿童树立了新时代的精神榜样。这部小说以细致生动而富有质感的笔触,讲述了张娟为实现梦想而做出的努力,将一个乡村女孩从自卑、茫然到自信、勇敢,不屈服于命运,努力追光的成长过程展现在众人面前,写出了一个草根孩子身上闪闪发光的亮点。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以“我是追光少年”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不限文体;②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