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今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推动构建
A. 两极格局 B. 人类命运共同体 C. 单极世界 D. 法西斯专政
2、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颁布了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共同纲领》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最象。这一时期的作品有
①《红岩》
②《茶馆》
③《英雄儿女》
④《平凡的世界》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创建于济南的老字号瑞蚨祥,在1954年底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成立合作社
B.赎买政策
C.无偿没收
D.公私合营
5、“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
A.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6、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7、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十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这些活动是为了庆祝
A.全国第一届政协召开
B.中国共产党诞生28 周年
C.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D.解放战争胜利
8、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迈出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第一大步是
A. 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C.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9、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与文中两个天安门有关的事件分别是( )
A.五四运动和开国大典
B.鸦片战争和南京解放
C.开国大典和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一五计划和开国大典
10、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 )
A.“三八线”附近
B.美国
C.鸭绿江边
D.日本
11、为了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 )的决议。
A. 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B. 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首都
C. 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D. 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12、下图是某史书第一章的目录,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该章标题的是
第一章? (一)进京赶考……3 (二)开国大……5 (三)历史意义……7 |
A.抗日战争胜利
B.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D.西藏和平解放
13、唇亡齿寒,中国人民深知此中的道理。下图,中国人民国此进行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战争,这是指
A. 北伐战争
B. 抗日战争
C. 解放战争
D. 抗美援朝
14、邓小平曾在不同场合说,香港回归后,香港居民“股照炒、舞照跳、马照跑”。这是说香港回归以后,香港原有的( )不变
A. 政治制度 B. 法律 C. 生活方式 D. 金融中心的地位
15、“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为纪念党的一位好干部而赋的词。这位党的好干部是(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雷锋
D.焦裕禄
16、习近平说:“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请问该事件最大的意义是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C.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推向顶峰
D.保存了革命的种子,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乡居民生活发生变化的有
①自驾游的休闲方式
②微信支付
③凭粮票等购物
④低碳生活方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8、中朝军民并肩作战,最终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朝鲜战争结束的标志是( )
A.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B. “联合国军”退回到“三八线”附近
C. 司令官麦克阿瑟被撤职回国 D. 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19、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采用的纪年是( )
A. 延用中华民国纪年
B. 十二生肖纪年
C. 干支纪年
D. 公元纪年
20、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下列人物事迹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①艰苦创业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爱国主义
④英勇无畏地抗击侵略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1、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奋斗目标;“________”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22、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中,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________(会议);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________(会议)。
23、_____年中共八大明确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4、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_____爆炸成功。2012年9月,我国第一首航空母舰“____”交接人列。
25、用:
(1)人均可支配收入、纯收入低。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____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_______ 、______、______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26、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把_____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一步推向前进。
(2)中共十二大:_____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_____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_____的社会主义”。
(3)中共十三大:_____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_____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_____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4)邓小平南方谈话:
①时间:_____年初,邓小平南方视察,多次发表谈话。
②谈话内容: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和市场都是_____;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_____才是硬道理。
③意义:进一步_____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____产生了深远影响。
(5)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_____。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创了_____。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_____、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6)中共十四大:____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_____理论武装全党。
(7)中共十五大:____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把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27、______年12月,在经过15年的谈判后,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28、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_________的地方实行______________,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29、行:
(1)交通条件 很落后。
(2)铁路、____、________、水运和地下轨道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____运输网。
30、_______年,日本首相 ___________ 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1、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几代中国人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开启改革开放的历程是哪次会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2)哪个城市是对外开放的窗口?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起了什么作用?
(3)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什么?在哪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4)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为实现中国梦做些什么?
32、探索中有失误,但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其中哪个重要油田是在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石油工中被誉为“铁人”的是谁?
3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召开的时间?主要内容?意义?
34、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政府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卷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了怎样的外交政策
材料二 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好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
——《周恩来选集》下卷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政府让两国关系一天一天好起来的处理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外交原则的国际意义。
材料三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相互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16万万亚非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成功。
——《周恩来选集》下卷
(3)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为推动会议的圆满成功提出的什么方针?
材料四 1971年7月的一天,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公告的发表,引起世界舆论的震动。正如尼克松后来在回忆录中所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4)请从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际形势分析,为什么该公告“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
(5)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的文献名称是什么?中美什么时候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6)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国与周边国家交往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