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保山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1949年10月1日,历经沧桑的中国人民迎来了自己的节日。这一天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中共一大召开

D.北平和平解放

2、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是

A.志远舰

B.辽宁舰

C.重庆舰

D.武汉舰

3、大陆熊猫团团”“圆圆已在台湾适应了台湾生活,成为台湾民众的开心果。新时期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

A.建立爱国统一战线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

4、下表是“1952~1957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例关系表”,其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主要指标

1952年

1957年

国家财政收入

全民所有制

58.1%

70.6%

集体所有制

1.2%

16.7%

工业总产值

全民所有制

41.5%

53.8%

集体所有制

3.3%

19.0%

A.实行包产到户

B.“三大改造”

C.农业合作化

D.人民公社化

5、“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这句话评价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6、英国《金融时报》称:“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其中催生中国企业第三次创业高潮的原因是

A.凤阳小岗村农民包产到户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

7、学校历史兴趣小组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们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土地改革

B.手工业合作化

C.民主与法制建设

D.国有企业改革

8、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

A. 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B. 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 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D.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9、我国完成太空行走的第一人是

A. 翟志刚 B. 邓稼先 C. 屠呦呦 D. 杨利伟

10、下列历史事件与其影响的搭配中,正确的是

A. 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新中国在过渡时期经历的失误与挫折

D. 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粹——文化大革命结束

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特点的是

A.企业没有自主权

B.企业经济利益与经营成果联系

C.经营承包责任制

D.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

12、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出现严重失误的最主要原因是(     

A.缺乏建设经验

B.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C.朝鲜战争爆发

D.严重的自然灾害

13、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从实践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为了统一全党的思想,妥善解决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共产党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这里主要介绍的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早期工人运动的开展

B.中共三大召开的背景

C.中共三大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D.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合作

14、每年的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你知道我国第一部宪法和新时期比较完善的一部宪法分别颁布于什么时间吗?( )

A.1949年 1954年

B.1954年 1956年

C.1956年 1982年

D.1954年 1982年

15、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采用的纪年是( )

A. 延用中华民国纪年

B. 十二生肖纪年

C. 干支纪年

D. 公元纪年

16、毛泽东亲手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从此,中国以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面前。这里的“新”包括    (  )

①社会性质的变化

②人民社会地位的变化

③国际地位的变化

④国家性质的变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在中共十八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科学发展观

C.邓小平理论

D.毛泽东思想

18、“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歌词中的“MACAU”,我们今天把它叫做

A.澳门特别行政区

B.香港特别行政区

C.台湾省

D.深圳经济特区

19、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有关中美关系的史实与结论相对应符合的是

A.中美《联合公报》发表——结束中美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之间冰释前嫌,不再有冲突

C.奥巴马出席北京APEC会议——表明中美交往中国占有主导地位

D.特朗普表示将推进对500亿美元的进口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结束中美合作,全面对抗开始

20、“当零点的钟声敲响时,大厅肃穆,飘扬了400多年的葡萄牙国旗降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高高飘扬在大厅中,同时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听着庄严的国歌,我非常激动,心潮澎湃。”材料场景发生的时间是(     

A.1997年7月1日

B.1997年12月20日

C.1999年7月1日

D.1999年12月20日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________开始,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2、用:

(1)人均可支配收入、纯收入低。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____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23、“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体现了铁人______________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代表了一种奉献精神。

24、________(会议名称)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中共十九大,确立________为党的指导思想。

25、2012年,中国作家___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我国学者________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6、三、拨乱反正

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进行全面________。伴随着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________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27、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是_____________。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

28、___________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此,中国历史进入____________建设的新时期。

29、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________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________,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国家工业化和________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________;等等。

(4)起止时间:第一个五年计划从________年开始执行。到_______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超额完成。

(5)主要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________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________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新建________、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________、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________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6)作用: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________迈进。

30、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_____位。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公路运输也获得较快发展。

(2)到2021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16.9万千米,位居世界第_____。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旅游胜地都有航线,并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设有直通航线,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3)城市道路建设也发展迅速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_____

(4)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和_____的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还有方便快捷的地铁,私家汽车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长途旅行时,人们可以选择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

(5)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_____。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_____,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6)中国的_____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根据提示信息列出相关内容:

A.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

B.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会议:

D.标志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E.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历史人物:

32、

(1)图片反映的是哪次战争?

(2)这场战争是何时开始,何时结束的?

(3)这次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4)列举两位这次战争涌现出的战斗英雄?

(5)这次战争总司令是谁?

(6)这次战争中最著名的战役?

(7)这次战争胜利的意义?

33、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历史意义。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50年和1956年,国家先后两次开展全国劳动模范的评选和表彰活动,各地区、各行业也逐级进行劳模评选表彰活动,共涌现出数十万名先进工作者。重工业、机械制造、建筑、铁路、纺织等行业劳模比例较高。全国最先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鞍钢工人王崇伦、第一个女火车司机田桂英、西北国棉一厂细纱挡车女工赵梦桃、山西平顺县西沟村农林畜牧生产合作社女副社长申纪兰等等,他们是那个时期劳模群体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也是激励和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精神楷模。在共和国成立后的短短七年的时间里,一个欣欣向荣的崭新社会面貌日益形成。劳模群体有力地践行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我们不断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豪迈宣言。劳模群体的精神引领,无疑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创社会风气、重建大众生活的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姚力《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劳模表彰及其社会效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劳模群体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劳模群体涌现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