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乐山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

A.1980年

B.1991年

C.1992年

D.2001年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这一局面得到扭转主要得益于

A.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经济特区的设立 D. 国有企业的改革

3、下图是70年前新中国的战士们高唱歌曲奔赴朝鲜前线时拍下的照片,下列歌词与之有关的是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学习雷锋好榜样”

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4、纪念馆是为纪念有卓越贡献的人或重大历史事件而建立的纪念地,用声、光、电、图、实物等多方面表现事件的精神。下图最适合陈列在(  )

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B.西柏坡纪念馆

C.平津战役纪念馆

D.抗美援朝纪念馆

5、1954年9月,一次重要的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取代已经完成历史使命的《共同纲领》。宪法的颁布实施,为全国人民指明了一条清晰的、明确的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次会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6、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国武汉爆发,通过全国人民齐心协力的抗疫行动,使疫情得到有效遏制。3月,疫情在世界各国迅速蔓延,进入全球“大流行”阶段。在全球抗疫行动中,中国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家视频会议,向80多个国家及世界卫生组织、非洲联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紧急援助,向多个国家派遣医疗专家组……这表明(  

A.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B.中国积极承担大国责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C.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迫在眉睫

D.面对疫情,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显现出强大的战斗力

7、结合所学知识,从下面这些关键词中,你可以知道这位科学家是( )

①中国女药学家 ②发现了青蒿素 ③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A.钱学森

B.屠呦呦

C.杨利伟

D.莫言

8、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的基层选举,选举地区的人口为5.7亿全国各地共选出500多万名基层人大代表。材料说明(   

A.人民对国家民主建设的支持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

D.我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

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袁世凯于 1915 年称帝、张勋于 1917 年拥清废帝溥仪复辟 等事件,反映了“自由、平等、民主”的观念在当时并未成为人们内心的坚定信念。这些留给后世的借鉴 意义是(       

A.军阀割据是中国进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B.政治民主化的基础是经济的现代化

C.民众的皇权思想导致民主共和制度全面失败

D.民众启蒙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

10、周恩来总理曾说:“我们再等它三年、五年……等我们的力量强大了,再进去不迟。总有一天会请我们进去。”他说的“请我们进去”是指(     

A.中印建交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建交

D.出席博鳌论坛

11、电影《狗儿爷涅槃》中有这样一个情景:狗儿爷有了自己的土地和牲口,还分得了地主的高门楼,娶了媳妇,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一情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选项直接有关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 D. 抗美援朝的胜利

12、创建于1669年的中药名牌老店同仁堂,新中国成立后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同仁堂在生产、销售、开发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国家对同仁堂的改造形式是

A.独立经营 B.公私合营 C.股份经营 D.投资国外

13、美国政府宣布,自2019年5月10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2000亿美元清单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由10%提高到25%。对此中国政府进行了大力度反击,你认为特朗普政府这一做法违背了我国政府长期奉行的外交政策的哪一内容?

A. 互不侵犯

B. 平等互利

C. 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D. 互不干涉内政

14、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下表内容表述的是

A.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B.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D.思想上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15、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材料着重阐释了

A.土地改革的目的

B.土地改革的意义

C.土地改革的成效

D.土地改革的作用

16、互联网已经逐渐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以下能通过互联网实现的是

A. 购物

B. 上课

C. 看病

D. 发邮件

17、大生纱厂是近代实业家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20世纪50年代国家对其第一、第三纺织公司实行公私合营。这是由于(   )的需要。

A. 工业化建设   B. 社会主义改造   C. “大跃进”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18、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力,这一年是

A.1949 B.1950 C.1971 D.1972

19、20世纪5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成果有(  )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②联合国26大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③万隆会议

④日内瓦会议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0、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的是

A. 邓小平

B. 毛泽东

C. 周恩来

D. 江泽民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袁隆平和他的____,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治疗疟疾的____,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22、科技成就:________、人造地球卫星、籼型杂交水稻、人工结晶牛胰岛素等。

23、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__,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4、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概况:2002年在北京召开,“__”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5、“文革”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_______,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26、“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________、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十三五规划》中提出________、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27、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______________》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8、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____”奋斗目标;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____________”战略布局。

29、在下面经济特区示意图中填出:A.珠海B.汕头

30、1951年, ______ 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2001年12月,中国成功加入 ______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重视民主法制建设,让我们回顾民主法制建设的曲折历程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制定的第一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是什么时期?请举出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的典型事件?

(4)谈谈你对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

32、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实现近代化的过程。

(1)简述图一、图二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在经济方面产生了怎样作用。

(2)说明图三、图四所示人物分别提倡怎样的政治制度。

(3)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33、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指的是什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容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2018年1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26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郑重宣示:“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建设’一带一路’,为亚太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更大发展机遇。”这里显示了中国作为大国勇当道义的胸怀,更显示了中国以全球视野扩大开放的底气与信心。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追根溯源)

(1)改革开放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开放窗口)

材料一  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沿边和内陆城市——沿边开放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的对外开放大格局。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特点。

材料二  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改革开放相互联动、相互促进,形成了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合力。

(3)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改革与开放的相互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材料三  1990年初,邓小平说:“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要不然,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

(4)哪一开发区的设立弥补了材料三中邓小平的“失误”?

(展望未来)

(5)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