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发区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
2、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五大
3、2020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在香港特区生效,这一举措是为了全面准确贯彻
A.一国两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中华民族迈向21世纪开始于1978年,这主要是因为1978年( )
A.产生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5、一五计划中,优先发展的是
A. 重工业
B. 轻工业
C. 交通运输业
D. 农业和商业
6、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的最高追求;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这些现象说明
A.我国的高新科技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B.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人们的消费水平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D.追求高消费成为人们的主要消费观念
7、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是
A. 屠呦呦
B. 袁隆平
C. 钱学森
D. 邓稼先
8、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中的“两制”是指
A.社会制度
B.经济制度
C.管理制度
D.法律制度
9、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在哪一年颁布?
A.1949年 B.1954年 C.1912年 D.1978年
10、上个世界某年代,一位农民创作了一首“稻谷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的民歌,你认为这首歌创作的时代是( )
A. 土地改革时期 B. 抗美援朝时期 C. 三大改造时期 D. “大跃进”时期
11、“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所谓‘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设性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中共中央的这一深刻反思主要是基于
A. 三大改造存在过急、过快的问题 B. “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
C. “大跃进”造成三年经济严重困难 D. 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1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 《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B.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 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3、“中共八大”“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等史实说明了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呈现出的特点是
A.在改革中开放 B.在曲折中前进
C.在传承中发展 D.在学习中创新
14、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变化和调整的先后顺序是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农业集体合作化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①③④②
15、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社会最近三十年“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思想是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一国两制
D.一化三改
1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作品能反映出这一时期变化的是( )
A. 《青春之歌》
B. 《红旗谱》
C.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D. 《春天的故事》
17、黄继光与邱少云都是抗美援朝战争英雄,具有的精神是( )
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③个人英雄主义精神
④国际主义精神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8、中国有13亿多人口,人均耕地较少,维护粮食安全,一要坚守耕地数量,二要提高粮食产量。有人这样称赞中国的一位农业科学家:“是他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他是( )
A.邓小平
B.焦裕禄
C.袁隆平
D.雷锋
19、下表为我国市场化指数变化统计:
年份 | 1979 | 1980 | 1983 | 1985 | 1988 | 1992 | 2003 |
指数 | 24.9% | 30% | 40% | 50% | 60% | 63.2% | 73.8% |
表中数据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
B. 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
C.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20、“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是哪一次会议的主题( )
A. 中共十五大 B. 中共十六大
C. 中共十七大 D. 中共十八大
21、被称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的城市是__________。
22、中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________。
23、1951年,________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和平统一、_____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在____________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____________。
(2)地位:是我国的一项________政治制度。
(3)法律依据:1949年通过的《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被载入________。1984年,《________》颁布实施。
(4)5个民族自治区:目前,全国已经建立_______________、新疆、_______________、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
(5)意义: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___________、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________发展奠定了基础。
25、请写出以下四幅图画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26、根据提示写出下列人物:
(1)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
(2)舍身堵抢眼的志愿军英雄:
(3)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4)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
(5)中国首位进人太空的航天员:
(6)中国首位实现太空行走的航天员:
27、西藏和平解放
1.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__________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___________________,西藏和平解放。
2.意义:祖国_______获得解放,____________实现了大团结。
28、______的提出,为解决港澳台问题,推动祖国统一指明了方向;______制度有效地维护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29、抵制抗争:________和许多干部坚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尽量减少文革造成的损失
30、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_______隆重举行,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它起_______的作用。
31、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两次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事件,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之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什么变化。(请任举一例)。
(2)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被誉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是谁?他有什么贡献?(任举两例)。
3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中,既有巨大成功,也有严重失误。但总体来说,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站起来了。“站起来”的国家和人民的地位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的政权,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
(3)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短时期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我国选择并坚持了哪一发展道路?
(4)习近平指出,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33、史料实证
结合上述两则史料,说说罗马建筑的特点。
34、综合探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前行,虽然出现过严重失误,但最终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让我们回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起步)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1)为改变这一落后现象,我国制定了一五计划,该计划取得了哪些具体的成果?对中国有什么重大意义?
(制度确立)
材料二
(2)材料二的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 其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出现失误)
材料三 “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人民群众高举“人民公社好”的牌子。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3)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严重失误。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事件? 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何?
(拨乱反正)
材料四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复兴之路》解说词
(4)党进行的“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指什么?这场改革的总设计师是谁?
(以史为鉴)
(5)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