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辽阳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工业生产、水利、交通等各方面建设成就斐然,这时期的工业 建设成就不包括

A.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的建成

B.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大庆、胜利油田的建成

D.沿海工业基地的发展得到加强

2、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洛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她在疟疾治疗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屠呦呦及其科研团队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是

A. 青霉素

B. 抗生素

C. 青蒿素

D. 四环素

3、一位美国高级将领在总结20世纪的一场战争时曾说:“我们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我们称这场战争为

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美援朝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某同学开展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大锅饭”、“经营责任制”、“按劳分配”、“政企分开”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 土地改革

B.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 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下列人物事迹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①艰苦创业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爱国主义

④英勇无畏地抗击侵略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6、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是:(       

A.党内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B.反对林彪、江青反革命活动

C.发动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D.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形势作了错误的分析

7、 “两弹一星”指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我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命名为

A. 神舟一号

B. 神舟五号

C. 神舟七号

D. “东方红一号”

8、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对“新篇章”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B.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结束

C. 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D. 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

9、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它不是要改变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公私合营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乡镇企业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下列连环画中,哪个是描写杰出的援藏干部先进事迹的

 

A.

B.

C.

D.

11、这次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这次会议是

A. 中共十大

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中共八大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2、面对表中所反映情况,我国政府在当时采取的是

 

人均产量(1950年)

中国

美国

印度

钢产量

2.37千克

538.3千克

4千克

发电量

2.76度

2949度

10.9度

 

 

A.发动土地改革运动

B.完善民主与法制

C.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D.开展大跃进运动

13、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三大改造的完成

14、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一首《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后的喜悦,歌词中“驱散乌云见太阳”指的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西藏和平解放

C.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D. 西藏自治区成立

15、1949年10月1日,在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上,29岁的华北军区乐队队长罗浪沉着地指挥着200名军乐队员,精神饱满地演奏了雄浑激昂的( )

A.《黄河大合唱》

B.《东方红》

C.《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D.《义勇军进行曲》

16、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以“中国人来了”为标题,其反映的新闻背景是中国

A.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参加万隆会议

C.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纪元是

①国家独立自主

②人民当家做主

③现代化强国

④社会主义国家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8、十二届人大ー次会议上,习主席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

A.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B.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C.改革开放、共同富格、小康社会

D.文明和谐、民主法治、诚信友善

19、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纲要》公布实施;1954年,《纲要》的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过程反映出

A. 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基本实现自治

B. 少数民族地区跨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C. 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0、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强调说:“英国人不该对香港的回归耿耿于怀”。她称赞邓小平的构想是“最富有天才的创造”。这一“天才”的创造是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C.社会主义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日益密切的交往:原因:在“________、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

22、方针:“百花齐放”“______”。

23、______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___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奋斗目标。

 

25、1990年,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2001年,中国加入________________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26、_______年,日本首相 ___________ 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7、新中国初期起到临时宪法的文献是《_________》。

使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受到法律保护的法律是《_________》。

新时期我国的第四部宪法颁布的时间是_________。

 

2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①互相尊重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②互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互不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________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1992年初,邓小平________,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30、十年文革时期,林彪和___________两个反革命集团作恶多端,给国家带来深重灾难,最终没有摆脱历史的惩罚。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在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民族团结是地区发展、国家繁荣的重要保证。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2)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港澳回归是中华民族百年历史的盛事,分析促成港澳顺利回归的主要原因。

(3)为结束两岸分离状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确立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九二共识”,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32、1980年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除深圳外,其他三个是什么地方?

33、“两弹一星”指什么?请写出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杰出贡献的两位科学家的名字。“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有何重大意义?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中国曾计划用3年一5年时间恢复生产,将军费从1950年占预算支出的43%减少到1951年的占预算支出的30%,以全部预算的70%投入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和改善人民的生活。1950年国防费用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41.1%,次年增至43.0%,为建国后的最高峰。直至1952年,经济建设费才略微超过了国防费。

材料二:如果说美中战争是美国和中国“军事、政治、经济、外交上的全面较量”的话,那么可以说结果是不分胜负。对于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虽然在这场战争中牺牲了很多,但通过与美国对等作战,完全确立了革命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另外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军作战,经受了“现代战争的考验”,成长为一支能够适应现代战争的正规军。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场战争中得到很多,可以说它是一个预料之外的胜利者

——日本史学家和田春树《朝鲜战争全史》

(1)材料一中建国初期国防费用高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认为这场“美中战争”对中国的巨大意义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