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 新中国的成立
B. 一五计划完成
C. 三大改造完成
D. 拨乱反正完成
2、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忽视了( )
A. 人民的愿望 B. 客观经济规律 C. 人民的积极性 D. 党的领导
3、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 )
A.毛泽东
B.江泽民
C.胡锦涛
D.邓小平
4、在中共十八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科学发展观
C.邓小平理论
D.毛泽东思想
5、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397983亿元人民币,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虽然我国人均GDP已达到29748元人民币,但仍排在世界第100位左右,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百姓生活水平仍待提高。这表明( )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现已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之列 ②我国人民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③我国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④我国现在已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6、作为洋务派的代表,受命于危难之际,率军收复新疆。清政府采纳他的建议,于1884年设行省。他是( )
A.左宗棠 B.李鸿章 C.曾国藩 D.张之洞
7、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不同地方的人们之间的通信主要靠信件传递。那时一封信要走几天甚至几个星期才能到达。21世纪的中国,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和互联网与千里之外的亲友联系,方便快捷。”材料描述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A. 信件传递方式的变化
B. 通信方式的变迁
C. 手机和互联网的使用
D. 交通方式的变迁
8、这部伟大的宣言一经问世,成为每个觉悟工人和进步青年的必读物。这部“伟大的宣言”应是( )
A.《共产党宣言》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9、《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 经济特区的创设
B. 香港回归祖国
C.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
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10、如下图诗歌的创作背景是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解放战争的胜利 D.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1、某班同学围绕“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个知识点的进行了学习,以下最适合作为该学习主题的是
A. 彻底实现国家独立
B. 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2、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曾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描述的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 D.人民解放战争
13、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内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指的是
A.丝绸之路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之路
B.长江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C.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D.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之路
14、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新中国成立
15、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16、现今,我国居民饮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人们的穿着服饰也由单调的“灰蓝黑”转向讲究服装的颜色、花色、款式,追求个性、时尚。这表明
A.我国的消费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B.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等观念已经过时了
C.人们的生活状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D.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建立起来
17、在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的社论中提出:“决定从明年起,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上来。这是我们党在进行新长征中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文中括号处应填充的内容是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经济建设和文化革命方面
C.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
D.以“阶级斗争为纲”
18、毛泽东说“事情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以下不能支持这一论断的有
A.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B.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导地位
C.我国已经成为工业强国 D.我国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19、“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使中国人民 “站起来”、“富起来”的分别是:( )
A.毛泽东、邓小平 B.毛泽东、周恩来
C.朱德、邓小平 D.朱德、周恩来
20、下列人名代表着当时的时代特征,其中时间与人名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
A.1951年--张援朝
B.1953年--杨跃进
C.1967年--王文革
D.1980年--刘开放
21、中美建交
(1)原因:随着中国________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2)过程:
①1971年7月,________秘密访问中国;
②1972年,________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________;
③_____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2、20世纪60年代中期,______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______。
23、________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________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24、成果: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舞蹈史诗《_____》;电影《英雄儿女》等。
25、根据所学,完成下表
时间 | 成就 | 杰出人物 |
1964年10月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③ ④ |
1966年11月 | ① | |
1970年4月 | ② | |
1972年 | 青蒿素提取成功 | ⑤ |
1973年 | 籼型杂交水稻 | ⑥ |
26、________年,中共八大后,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________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
27、1990年,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2001年,中国加入________________,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28、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_______”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2)香港回归:中英两国于1984年12月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___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正式成立。
(3)澳门回归: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__年12月20日对___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举行_____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_________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9、结束:1976年10月,粉碎________反革命集团。
30、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北海舰队。( )
31、“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其主要标志是什么?
32、第一届政协会议决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
33、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党的正确领导是根本的保证。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哪次会议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这次会议实际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党的哪一次会议之后,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这次会议上邓小平提出了什么主张?
(3)党的哪次会议上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简要概括它的内容。
(4)邓小平同志是在哪一年逝世的?同年召开的哪次会议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34、发展史学素养落实于历史学习过程中。运用所学,回答问题。
(1)发展史学素养,需根植于史实。写出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写出为巩固新政权对外采取的措施名称。写出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列举这一措施中涌现的英雄人物两个。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
(2)史料是发展史学素养的重要载体。阅读上述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的名称。写出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的名称。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重要成果,举两例说明。
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始终放射出夺目的光芒,照亮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雷锋身上体现出的爱党爱国、助人为乐、敬业奉献、锐意创新、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是党和人民极宝贵的精神财富。 ——(2012年3月3日《人民日报》) |
(3)体验史实与史料中蕴含的情意因素,是发展史学素养的重要任务。概括上述史料中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
(4)据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该如何提升自己的史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