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德州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2015年12月,中央军委举行仪式,正式命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部队,并授予军旗(如下图)。火箭军承担的主要任务是(     

A.维护社会的治安

B.维护国家的领空

C.保卫祖国安全

D.维护祖国的海防

2、1971年,当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团车队驶入纽约市时,沿途不少行人高兴地相转告:“中国来的!中国来的!”不少人招呼说:“欢迎、欢迎!”并挥帽致意。此次中国代团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

A.亚非会议

B.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

C.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3、“在大漠深山,在战争前沿,我们是英雄的火箭军团,不要以为我们沉默无语,我们要吼声就威震九天!……”歌词反映的部队是

A. 中国海军部队

B. 中国陆军部队

C. 第二炮兵部队

D. 中国空军部队

4、下图是1999年发行的一套邮票和纪念信封,邮票上印有邓小平的头像。邓小平出现在这张邮票上的原因是(             )

A.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B.领导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提出“一国两制”,为香港回归开辟了道路

D.提出“一国两制”,为澳门回归作出了贡献

5、1956年~197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

A.遭到建国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6、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念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共七大的召开

B.一五计划完成后

C.三大改造完成后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7、“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幅春联巧妙地描绘了国家“一五”计划建设两项成就,它们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②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

④沈阳飞机厂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④

8、从“有哈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主要原因是(   )

A. 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

B.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 人们努力生活的更好

D. 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

9、昔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如今“轻轻一拨号,频频传佳音”。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是哪一基本方针的体现?( )

A.和平方式解放 B.“一国两制”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八项主张

10、明清之际,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下列观点中能体现这股思潮的有

①各从所好,各骋所长

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④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1、某同学利用下面《李庄农户构成变化表(单位:户)》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的结论应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 B.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规模开展 D.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

12、揭示历史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下列史事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西藏的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实现统一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大跃进运动——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曲折

D.为刘少奇平反、恢复名誉——文化大革命后的拨乱反正

13、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反映了英、法、德、美四国实力的对比变化。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870—1913年英、法、德、美实力变化表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殖民扩张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

14、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于()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九大

D.中共十大

15、有人评价他:“黄埔任教,激扬文字培育革命英才;转战南北,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中;国际舞台,不卑不亢重塑大国形象;日理万机,鞠躬尽瘁无愧人民公仆。他是(     )

A.孙中山

B.蒋介石

C.毛泽东

D.周恩来

16、两弹一星的伟业,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勇攀科技高峰的空前壮举。下列不属于两弹一星的是(   )

A. 东方红1号卫星   B. 第一颗原子弹

C. 中近程地地导弹   D.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17、2016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这体现了长征

A.使得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C.实现了党工作重心转移

D.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18、一位同学分类梳理新中国建设成就。其中①处应为

第一类: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武汉长江大桥

第二类:东风系列导弹、战略核潜艇、山东号航母

第三类:①、神舟号载人飞船、长征号系列运载火箭

A.解放牌汽车

B.东方红号卫星

C.籼型杂交水稻

D.青蒿素

19、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要把法律放在神圣的位置,无论任何人办任何事,都不能超越法律的权限,我们要用法治精神来建设现代经济、现代社会、现代政府。”自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先后颁布了多部法律文献,其中起到过宪法作用的有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20、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就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

A.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 强调国民经济要稳步协调发展

C. 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D. 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76年10月,_________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2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

(2)结果: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______

23、抵制抗争:________和许多干部坚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尽量减少文革造成的损失

24、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铁人“________”其艰苦创业精神被称为“铁人”精神,“县委书记的榜样”是________

 

25、中国近代史上,社会各阶级颁布了法律文献来巩固自己的政权。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文献。

(1)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________,想建立“大同”的理想社会;

(2)孙中山颁布的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献。

(3)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________,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

26、1971年第_____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7、_____________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_____________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

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新成果。

29、根据提示写出下列人物:

(1)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

(2)舍身堵抢眼的志愿军英雄:

(3)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4)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

(5)中国首位进人太空的航天员:

(6)中国首位实现太空行走的航天员:

30、1951年,________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和平统一、_____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时有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2年90%以上的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展开,农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材料四   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

(1)结合材料一、二、三的内容,说说这三个时期我国在农村分别实行什么变革?

(2)在材料二的变革中,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发生怎样的转变?实行联产承包制之后,土地所有制是否再次发生变化?

(3)综合以上四则材料,可以看出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在解决三农问题中不断探索,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2、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几代中国人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开启改革开放的历程是哪次会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2)哪个城市是对外开放的窗口?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起了什么作用?

(3)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什么?在哪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4)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为实现中国梦做些什么?

3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三大行业分别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   材料一: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70载两岸关系发展历程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两岸中国人、海内外中华儿女理应共担民族大义,顺应历史大势,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材料三: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两岸同胞要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认为“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的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目前中国对“台海”局势的掌控与之前相比有何变化?试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