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果洛州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列地区中,最早建立省级民族自治区的是

A.新疆

B.内蒙古

C.广西

D.宁夏

2、农业的发展决定着亿万农民的幸福感。1952年农民产生了“获得感和幸福感”,这反应了当时的历史史实是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C.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化

D.农村实行“联产承包”

3、寻找图片的联系,发现他们的异同点,归纳图片反映的主题,是历史学习必备的素养。下列三幅图片,我们可以归纳他们的主题是

A.服饰的变化 B.通信事业的发展

C.居民收入的增加 D.出行方式的变化

4、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

A.采取妥协退让的外交政策

B.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采取明哲保身的外交方针

D.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5、歌曲《我和2035有个约》中反复唱到“我和2035有个约”,这个约定是

A.2035年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B.203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2035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6、下表所列词汇中,与“重文轻武、交子”对应的朝代应该是

时期

词汇

秦朝

半两钱、小篆

 

重文轻武、交子

清朝

军机处、京剧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7、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 中共八大

B. 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8、2014年12月22日-12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澳门,出席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习近平表示,澳门回归祖国15年来,经济平稳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可喜进步,保持了繁荣稳定大局。澳门的繁荣与稳定说明了(  

A.社会主义制度在澳门发挥了巨大的优越性

B.“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

C.澳门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D.我国完成了和平统一大业

9、“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了沿线各国经济发展与合作。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目的是

A.加快实现小康社会 B.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C.构建和谐、繁荣的社会 D.落实“四个全面”战略

10、1971年4月,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这件事在国际上引起很大轰动,被称为

A. “中日建交”

B. “中美建交”

C. “乒乓外交”

D. “美元外交”

11、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批准“863计划的国家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江泽民 D.邓小平

1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多党合作制度

13、7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B. 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以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C. 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 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一切权力属于

A. 人民代表大会 B. 中国共产党 C. 人民 D. 中央军委

15、建国初期的稳定物价之战、土地改革运动、抗美援朝运动这三大事件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巩固了新生的共和国政权

B.稳定了全国的物价

C.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为新中国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6、“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里的“中国道路”是指( )

A. 井冈山道路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 改革开放的道路 D. 工业化道路

17、火箭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军种之一,它的前身第二炮兵部队组建于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1年

18、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我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以下关于我国全方位外交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注重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②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③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④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④

19、“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这句话来赞扬一个人“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这个人就是我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

A.邓稼先 B.杨振宁 C.焦裕禄 D.袁隆平

20、在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 。土地改革后,他家有田地15亩,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 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这一史实说明土地改革

A.提高了农民政治地位,成为国家主人

B.促进了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C.使中共获得农民广泛支持,加速解放战争胜利

D.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并制定了___

22、陆、海、空军的建设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______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2)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____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____

(3)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交接入列。

(4)人民空军是在____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初面临____战争的考验。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官兵不畏强敌,敢打敢拼,取得了辉煌战绩。

(5)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____道路。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____型歼击机。后来,我国又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

(6)____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23、列举题

(1)20世纪中国社会发生了三次巨变,其中诞生了三位伟大的历史人物。第一次巨变是________,结束了清王朝统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第二次巨变中__________,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并取得成功,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第三次巨变中邓小平实行了___________的伟大决策,中国由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78年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____________(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实行______________,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5)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

(6)中共十五大把___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7)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____________制度,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8)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24、下图人物是_____,他的_____重要思想在十六大上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5、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___。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____、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6、为了抗美援朝、_____________,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7、读《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示意图》将相应代码填入答题卡图中。

 

A.1972年

B.1955年

28、导弹部队组建:______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2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地点: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____隆重召开,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2)会议内容: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____》。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____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共同纲领》起____的作用。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__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③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首都;以《____》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

④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____,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

(3)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和政治协商制度。

30、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__、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请回答:

1)这两次会议分别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2)从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20多年间,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过程?从这一曲折过程中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3)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经济改革的大幕。1978年,安徽凤阳等地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逐步在全国推广。这一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杀出一条血路”。 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现在我国已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1)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动手设计一个表格对上述改革开放的探索进行分类总结。

(2)综上所述,你能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中汲取什么智慧?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英雄纪念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回答:

(1)“三年以来”指什么时期以来?

(2)“三十年以来”指什么事件以来?它标志着什么?

(3)“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什么事件?标志着什么?从那时起,中国人民的内外敌人是谁?

(4)今天,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纪念革命先烈?怎样继承革命事业?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反映周总理外交风采的是哪一事件?

(2)这次会议是哪年召开的?

(3)这次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什么方针?有何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