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阳泉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一首歌中唱到:“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标志是

A. 抗日战争胜利

B. 西藏和平解放

C. 开国大典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2、总结、归类、提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班历史小组在自主学习时从网络上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主题的是

 

A. 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B. 外交事业的发展

C. 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D. 现代的社会生活

3、在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对出席会议的全体代表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材料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含义是( )

A.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B.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

C.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4、“土地革命对总的农业生产力的贡献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仍可以争论。总之,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就是政治上的。”材料中的“主要成就”是指(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D.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5、下侧漫画反映出五四运动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由于外交失败而引发

C.目标是推翻北洋政府的统治

D.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

6、《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提及的“这场运动”

A.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7、毛泽东说:“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下列政策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的是

A. 三大改造

B. “大跃进”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改革开放

8、每当国歌响起,我们不禁会忆起中华民族曾遭受的凌辱。我国的国歌是

A. 《黄河大合唱》

B. 《义勇军进行曲》

C. 《我的中国心》

D. 《祖国颂》

9、某班表演历史短剧《上甘岭战役》,小刚在剧中扮演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战士,他扮演的是( )

A. 董存瑞 B. 邱少云 C. 黄继光 D. 罗盛教

10、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

A. 开展土地改革

B. 召开八大并制定正确的方针

C. 发动“大跃进”运动

D. 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11、提出“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的法国思想家是( )

A. 孟德斯鸠 B. 伏尔泰 C. 狄德罗 D. 卢梭

12、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针对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邓小平同志强调必须坚持

A.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 “两个凡是”的思想

C. 社会主义制度

D. 四项基本原则

13、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是在哪一年

A.1954年

B.1955年

C.1956年

D.1957年

1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主要是因为

A.农民集中生产、统一分配 B.农民获得生产的自主权

C.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D.国家取消了农业税

15、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王喜、焦裕禄、邓稼先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长征精神

B.无私奉献精神

C.大庆精神

D.“两弹一星”精神

16、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是

A.土地改革 B.开国大典 C.红军长征 D.抗日战争

17、1954年9月,我国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依据这部宪法规定,我国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是

A.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8、到1952年底,全国约3亿农民分得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一事件是

A. 土地改革运动

B. 三大改造运动

C. “大跃进”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一雄壮战歌,创作于什么时期

A. 抗日战争时期

B. 解放战争时期

C. 抗美援朝时期

D. 鸦片战争时期

20、习近平说:“我们党要总览全局,协调各方,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改革开放这艘航船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其中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A.“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B.新发展理念实施

C.“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D.“一带一路”建设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___________

22、2001年,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_____组织的成员。____被称为“两弹元勋”。袁隆平被誉为_____

23、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战斗英雄______在身负重伤、弹药用完的情况下用胸膛堵住正在扫射的机枪口;20世纪60年代,_____赢得了“铁人”的称号,以他为代表的那种艰苦创业精神,也被誉为“铁人”精神。

24、(1)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2)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3)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奋斗目标是         

(4)中共十六大上,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5)中共十八大上,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6)中共十九大被确立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25、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能制造桌子椅子、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实施了(   )

26、2012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_______规定》,要求下大决心改进作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27、全方位外交:格局:形成全方位、________、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28、拨乱反正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________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1980年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_____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1981年,中共__________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29、他艰苦创业,带领钻井队开采出了大庆油田第一口井,被誉为“铁人”。____

30、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指导思想。

(1)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32、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结合所学回答:

(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什么时间召开的?确立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2)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我国逐步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又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

33、“两弹一星”指什么?请写出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杰出贡献的两位科学家的名字。“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有何重大意义?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好的歌曲往往记载了时代气息,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催人奋进的长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流行的歌曲《社会主义好》,歌词为:“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材料二  “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电视剧《鸽子哨》的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

材料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歌曲《社会主义好》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分别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指的是哪次会议?

(3)材料二中的“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开启了我国农村哪项改革?

(4)材料三中的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又是指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